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瓦岗军的组成人员以渔夫、猎户等流离失所的劳动农民为主。他们听说要去打粮仓,仿佛看见了白花花的大米在眼前跳跃。大米真是好东东,不但老鼠爱大米,农民军也爱大米,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着大米这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在农民军眼里,白花花的香浓大米比白晃晃的女人乳房吸引力还大。个个都摩拳擦、跃跃欲试,就差不会写一首“米啊,你是多么的白;饭啊,你是那样的香;米饭啊,你真是又白又香”一类的诗歌来表达自己雀跃的心情了。
打仗是需要有“气场”的,气场讲的就是士气。还没开打就士气爆棚到这种程度,这仗差不多已未战先胜了。
二月初九这天,两人点了七千精兵,李密在前,翟让殿后,从阳城(今天河南登封东南 )北门出发,悄悄向洛口仓急奔而去。
这次夺仓之战拟定的计划是偷袭,所以行军路线绕了一个大圈子。当时瓦岗军控制的荥阳离洛口的直线距离很近,渡过汜水后再向前推进一点就可以到达粮仓。但如果走直线肯定会惊动仓城守军,遭到强烈抵抗,所以,这次虎口夺食战采取了迂回战术。部队先是从荥阳南下,到达阳城后再转向北上,翻越阳城北面的方山,然后再渡过石子河,从罗口(今河南巩县)向洛口仓发起突然攻击。
这次急行军在河南画了大半个圈,真够辛苦的,但在大米的召唤下,农民军武装越野的速度特别迅速,很快便抵达洛口仓下。
驻守洛口仓的隋军仅千把号人,他们没想到会有人来攻打粮仓,所以军营并未处于紧张的战备状态。面对着七千多望米欲穿的瓦岗精锐,仓城守军根本不是对手,不久便放弃抵抗,溃败而去。
这时候的隋朝确实已经昏到极点了,离洛阳那么远、周长二十多里的仓城竟然只安排一千人驻守,在那个烽烟四起的乱世,一千人的驻军“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附近的任何一个造反山大王的部众都不止一千人。也就是说,即使这次李密不去抢粮,也会有王密、赵密、吴密去抢的。
占领洛口仓后,瓦岗军开仓放粮。放粮的情景太热闹了,因为这次放粮有个特点:不分对象,按需分配。就是说,只要你是个人,只要你有力气运,想搬多少米就搬多少。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然有人捧场,白拿谁不拿呀,整个河南及周边群众全民总动员,来运米的群众简直比米还多,有用箩筐挑的,有用肩膀扛的,有用背篓背的,有用牛车拉的,就差没开来火车皮了。没几天功夫,洛口来了近百万运粮人。
人性的弱点无处不在。没米的时候,一粒米掉到地上也会拾起来,米多的时候,一斗米也不屑去珍惜。瓦岗军的无条件放粮浪费了大量的谷米,很多人开始时贪得无厌,恨不得一个猛子扎进米堆里,拿了许多米,半途运不动时便随意丢弃在路上。当时的情形是“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践踏;就食者以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
大路米如雪。太不可想象了,几里长的路面上积着数寸厚的白米,十里河岸米覆如沙。间隙很大的荆筐本来用来背放物品的,却将它拿来作为淘米的容器,怎一个奢侈了得。
瓦岗军攻下洛口无条件开仓放粮的善举,比公益广告的宣传效果还好。一时间,瓦岗品牌不胫而走,声播遐迩。大家都知道,参加瓦岗军,吃饭不用愁。于是很多农民都想办个瓦岗户口,踊跃报名参加瓦岗军。这正是李密所想要的效果。他在战前就准确地预测到了这种情形,并对打下洛口仓后的前景进行了规划:“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百万之众是夸张说法,但洛口放粮后,瓦岗军队伍壮大到二十多万人,初步具备了争夺天下的兵员数量优势。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