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七:唐初第一冤案(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141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接上次内容)甭管表哥表妹是不是相吸,反正吕崇茂确实是吸引来了一帮同性的大老爷们,这帮爷们可不是来和他海枯石烂的,而是想让他“命枯尸烂”的。永安王李孝基率领唐军星夜兼程赶到夏县,将县城团团围住,猛烈攻打。

  然而,此时的黄河以东形势对唐而言,是七处冒火,八处冒烟。因为当时最南端的河东城(今山西永济)仍掌握在隋朝残余势力手中,虽然尧君素已死,但他的部将王行本继续据守城池,响应定杨军。吕崇茂和王行本虽然势小难成气候,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对唐军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牵制和制约。刘武周、宋金刚、吕崇茂和王行本由北向南组成的四点一线对长安构成了很大威胁,致使“关中震骇”。如果唐军在河东战场再次败退,将不得不面临全线撤出黄河以东地区的严重后果,届时原属唐朝的河东所有郡县也将全部无条件过户到刘武周的定杨军名下。这还只是看得见的直接损失,看不见的间接军事政治损失会更大更严重。丢失河东以后,黄河将由原来的唐朝内河变成界河,它的沿线战略运输功能将立即化为乌有,同时为了防备对岸的进攻偷袭,沿河一线必须要布置大量的防守部队,这将会给正在为统一全国而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唐朝带来致命的兵力紧张问题。另外,在政治形势上,刘武周独享河东以后,实力必定大增,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和东面河北的窦建德、南边河南的王世充连到了一起,如果这三家或其中的任何两家达成了连横,那李唐将陷入更加可怕的境地。

  唐朝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军事危机。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李渊简直有点心灰意冷了,他害怕河东唐军在强敌面前崩溃覆灭,给自己带来难以收拾的局面,生出了“保守化疗”的想法。他对部分高级将领发出了亲笔敕书:“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和在起兵之初的霍邑遇阻一样,在前途未卜的模棱两可时刻,李渊总是小心谨慎采取保守方案,他担心一次性把底裤都给赌掉了。玩裸奔不是他的性格,他知道,当一个皇帝沦落到裸奔的份上时,是没有人陪他去玩这种露腚的行为艺术的。所以他决定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凭借黄河天险,据守关西之地。

  但是,和两年前反对他霍邑退兵一样,他的儿子,齐王李元吉的二哥,秦王李世民仍然再次反对他的这一妥协政策。此时,李世民已处理完西部战场上所有事宜回到国内。他上表对父亲说,太原是王业的发源地,唐国的根本,决不能“举而弃之”,而且,河东地区富饶殷实,京城必须仰仗它保证供给。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他还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李渊派给他三万精兵,他保证“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儿子的建议让老子的腰板有了硬挺的感觉,李渊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于是他调集当时关中所有兵力交给李世民,让儿子放手去干,希望他能“救市”成功。十月底,李渊亲自赶到黄河岸边的长春宫(今陕西大荔境内)为儿子出征壮行。

  十一月初,李世民率兵越过黄河,屯兵柏壁(今山西新绛境内),拉开了“李刘决战”的大幕。

  七:唐初第一冤案

  就在河东战场形势日趋紧张的时候,唐朝廷内部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不已的重大事件-----开国功臣刘文静被李渊以谋反罪斩首。

  这一案件在唐朝初年影响巨大,在所有高级将领中,没有任何人会想到,刘文静这样的开国擎天人物,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唐朝资格最老的开国元勋只有四个人:李渊、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这四个人是太原起兵的首谋,最早的造反机密只有他们四个第一方阵中的人知道。如果当时消息泄露出去,这几个人都是隋政府“悬赏十万现大洋”级的通缉要犯。然而很遗憾的是,刘文静没有倒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却倒在了尔虞我诈的官场上,也可以说是倒在了争风吃醋的情场上。

  刘文静死得太早,在大唐刚刚起步爬坡的时候,他就命丧刑场。但即使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他也为大唐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足以睥睨群雄的军功。是他和李世民设计好了造反的程序模式,在他面前,裴寂还只能算是个后来者。在计除王威、高君雅事件中,刘文静是执行总导演,诬告王、高二人私通突厥的信件是他亲手起草的,向李渊递状告发的也是他,最后,在王、高两人当堂争辩的时候,还是“文静叱左右执之”。太原起兵后,刘文静带着斡旋的重要使命北上,说服突厥出人出马和李氏连营;在李渊攻打长安时,刘文静拼命据守潼关,将一心驰援长安的屈突通死死挡在关外,并在潼关战场血战桑显和,为义军顺利拿下长安创造了不小的便利条件,后来又降伏猛将屈突通,并率兵东出潼关,横扫河南,夺得了洛阳以西的大批郡县;唐建国后,他仍跟随李世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功劳薄上红勾一片。这样的重功之臣,竟被莫名其妙地以谋反罪诛杀,李渊确实心肠太绝,下手太狠!

  前文说过,刘文静的资历和军功确实可以睥睨群雄,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睥睨裴寂。因为裴寂不是英雄,因为裴寂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和宠幸他的皇帝李渊配对“双打”。一方是单打选手,一方是合作双击,这种“单双游戏”的结局不言自明。

  刘文静是被李渊下令斩杀的,但综合分析历史资料,我认为,导致刘文静死亡最直接的原因可以用一个词组来概括:睥睨。“睥睨”的意思就是眼睛斜着看人,一副高傲的样子,当然,用在刘文静同志的身上,还应该有一层不服气的意思。

  刘文静并不是一开始就用眼睛斜看裴寂的。唐朝刚定都长安的时候,李渊论功行赏,封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这两官一个是尚书省首长,一个门下省老大,都是重要岗位的省部级干部。但不久两人间的距离就越来越大,因为李渊对裴寂太宠了,除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外,还有更多众人所不能及的特殊待遇:皇宫内有什么好吃好喝的,李渊总不忘叫人送一份到裴寂家中,见面时,身为皇帝的李渊对臣下裴寂竟不直呼其名,而是“呼为裴监”。“监”指的是裴寂起兵前担任的晋阳宫监一职。人家现在都是政府部长了,皇帝还喊他在基层当科长时的职务,这份亲密无间羡煞多少朝臣!

  李渊对裴寂真是好过了头,在讨伐刘武周之行中,裴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宝马”进去,瘦羊出来;长袍马褂进去,汗衫小背心出来。输的那叫一个惨!不但使数万唐军白白命丧沙场,还给整个河东战局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被动影响。这种惨败按理说,即使不斩首示众,但判个几年有期徒刑是完全应该的。然而,李渊将裴寂从战场召回后,先是骂了几句类似“你对得起我吗”这样不痛不痒的短句后,再装模作样地将其关押审讯,等风声稍微平息以后就把他放了出来,而且“宠待弥厚”。裴寂尽管在战场上不是越战越勇,但在官场是却是“越败越宠”。因为爱,所以爱。李渊就是喜欢他,没办法。人们在形容两个男人关系很好时会经常说,我的就是他的,我父母就是他父母,我钱包就是他钱包,但绝不会说我老婆就是他老婆。而李渊和裴寂似乎真的好到了 “共妻”的境界。起因是后来有人告裴寂谋反,李渊不但不相信,而且为了安慰裴寂,给裴寂压惊,他还特意派遣自己的三名贵妃带着好酒好菜去裴寂家陪他吃喝玩乐。三名贵妃陪裴寂,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三陪”一词的发源?裴寂那天是够爽的,御厨制作的大菜肯定是色香味俱全咯,三个贵妃肯定也是秀色可餐了,至于裴寂到底“餐没餐”,只有天知、地知、裴寂知和贵妃知,史籍对当天“贵妃三陪”事件的真实记载是“宴乐极欢,经宿而去”。也就是说,三名贵妃当晚并没有回到皇宫,而是在裴寂家过夜的。这个消息太 “猛料”了,给后世以无限的想像空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三名美女一定是在她们的老公李渊要她们必须在裴府过夜的口谕后,才敢不回皇宫或不敢回皇宫的,否则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见,李渊是作好了戴任何颜色帽子的准备的。真心实意让自己的贵妃到大臣家过夜,而且不是故意试探,不搞天亮算账,在皇帝心智正常、朝纲政权稳定的王朝,中国历史上除了李渊大叔做过这样的“好人好事”外,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高祖李渊创造了一个高高在上、无人可破的“吉尼斯”纪录。

  对裴寂到了“共妻”的程度,而对刘文静,李渊连共事都嫌烦,在西征薛举首战失败后,李渊将刘文静的职务一撤到底,再征薛氏胜利后,李渊虽然给了他一个民部尚书的职务,但却不让他在中央机关坐班,而是叫他跟在李世民后面打仗,这种把冬瓜栽到南瓜地里的安排显然是有意使他远离中央权力中枢,当然让他更加恼火。他拿自己和裴寂相比,觉得太不公平了:功劳比他大、才略比他足,但却职务没他高,房子没他大,工资没他多,待遇没他好。几个“没他”以后,刘文静觉得“没自我”了,他开始很不服气裴寂所得到的一切,开始睥睨裴寂,开始斜着眼睛看裴寂。当然,并非他眼睛变斜了,而是他心里的天平变斜了,从此,他和裴寂较上了劲。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