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三十一:一山能容二虎(2)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5245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但真正能凸现李义府强大势力的是下面这件事。

  李义府过于嚣张的不法行为终于引起了李治的些许反感,李治想提醒李义府收敛一下,便对他说道:“卿子及婿颇不谨,多为非法,我尚为卿掩覆,卿宜戒之!”

  史书记载李治对李义府说这句话时用了五个字来说明李治当时的态度:“从容谓义府曰。”

  这里的“从容”应该理解为心平气和、态度平缓。就是说,李治的本意是想提醒李宰相以后做事稍微低调一些,别太过分了。而且为了照顾李义府的面子,李治还没有直接说他,而是以批评他儿子和女婿的形式间接点拨他。说,你的儿子女婿平时行为很不检点,经常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害得我这个天子还得时常要为他们的非法行为遮掩解释,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管教一下他们!

  我敢肯定李治绝对想不到他说完这句话后,李义府的反应会那么大。

  李义府听李治这么说他,比把水直接倒进硫酸里反应还强烈,“嘭”地一声就炸开了。和李治的“从容”相异,李义府“勃然变色,颈、颊俱张”。

  大家把这八个字换算转化成画面形象就可以想到李义府当时的暴怒态度了。他凶巴巴地反问李治:“谁告陛下?”

  李治回答道:“但我言如是,何用问我所从得邪!”

  这个镜头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腐败分子面对比中纪委书记级别还高出一大截的皇帝的侧面警告,不仅不冒冷汗,反而还要皇帝交出揭发他腐败行为的举报者。这皇帝还是皇帝、臣下还是臣下吗?

  要是哪个腐败者敢这么跟李世民无理咆哮,相信那位血性大帝会当场一招窝心脚将他踹成五脏破裂;倘若是武则天,那一定是连骂人的力气都省掉,直接就拖出去剁了。也只有李治这个绵乎乎的软壳蛋,面对如此无法无天挑衅似的责问,才会慢吞吞地跟他理论说,只要我说的确有其实,为什么还要问我到底是谁对我说的呢?

  其实这早已不是计较该不该、能不能说出谁是举报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天子的权威从天上掉到地上的问题。

  为什么李义府敢这样拿皇帝不当回事?为什么一个臣下敢对君主这般不恭不敬?不是李义府的脑袋硬,不是李义府不怕死,而是李义府知道自己不会死,知道当今皇帝不能拿自己怎么样。因为他觉得自己上面有人,只要有上面那个人罩着他,他就可以不拿这个皇帝当道菜。

  这件事雄辩地证明,当时的李治虽然很光鲜地站在唐朝这座豪华宾馆的大堂前台,但朝政大事却完全掌握在后台经理武则天的手里,不然,她的马仔怎敢如此不屑不敬不鸟当朝天子!

  从李义府的行为上分析,他对李治的轻蔑已经到了骨子里。面对李治对自己警醒和诘问,他“殊不引咎,缓步而去”。

  没有自责道歉,没有恐惧不安,李义府在对李治一番咆哮后,懒得再搭理他,连再见、拜拜都不说一声,便自顾自跟逛大街、压马路一般,不慌不忙、一摇三晃地踱着方步回家去了,留给李治一个高傲的有背景的背影。

  李义府的“缓步”和李治的“从容”真是形成了绝妙的对比,比对联还工整,这对近义词在这里却变成了反义词。

  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看了李义府这位老兄的表现我才知道,老猫的屁股也是摸不得的。

  被老虎、老猫们一直欺负的李治愤怒了,由于武则天的“专作威福”几乎压缩掉了李治裁量朝廷重大事务的所有空间,让窝囊的李治觉得不能再这样窝囊下去了,他决定对皇后采取断然措施。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李治还是个老虎。皇帝这回确实是被逼急了,对于这一阶段李治的处境,唐史是这样说的:“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

  李治觉得自己作为天子,办任何事情都受到皇后的制约,心里恼火得不行。在李治心中怒火燃烧的时候,武则天正好干了件玩火的事情。她找来一个男道士在内宫搞起了驱鬼念咒的巫蛊活动。

  这类活动在历代宫廷都是绝对禁止的。对这点武则天清楚的很,她知法犯法是因为她觉得她自己就是法,没人敢干涉她的事情。不曾想这次的嚣张行为差点使自己翻船了。

  那时候,虽然和尚道士是可以出入宫廷的,但男人不准在大内禁中过夜是铁律,内宫里面,除了未成年的小皇子,只允许有皇帝一个真男人存在。而武则天却把那个叫郭行真的男道士连日累夜留在自己的内宫,而且以道士做法时不能有任何干扰为理由,禁止所有人进入或者靠近内廷。一天二十四小时,只有她和郭行真两人住在里面。

  这绝对是个犯忌的严重事件,一对孤男寡女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无人打扰的地方独处,谁知道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所以后世有人猜测那段时间武则天是在“消费”男道士。虽然没有什么实质证据,但根据武则天后来喜好蓄养男宠的行为看,她让郭行真做些“你真行”的事情也并不让人感到多么吃惊。

  皇后在宫室大搞牛鬼蛇神活动和让男人在内廷留宿的消息被一个太监报告给了李治。

  这两件事情让李治震怒异常,气得胃痛胃酸胃胀。他决定给皇后上点颜色,于是“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

  他悄悄喊来宰相上官仪,和他商量到底怎么个让皇后好看。

  在讲让武则天好看事件之前,先插播一下武则天大改官名之事,否则突然出现的“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这样的官名有可能会使人如坠雾中。

  所谓的“西台侍郎”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中书省二把手中书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就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些官名在上本书中都有过交代。

  为什么要把中书省改成西台、门下省改成东台呢?

  我不知道。

  估计除了武则天自己,没有人知道原因。

  女人的心思你别猜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着。武则天她就是没原因没理由地喜欢改这改那。在本书第一部《潜龙在渊》中,我曾经因为隋炀帝杨广总是喜欢往南方跑而调侃地给他取了个“杨南南”的网名。如果以同样的手法给武则天取个网名的话,那一定是:武改改。

  武则天一生最喜欢改的东西有三个:改官名、改年号、改名改姓。

  第一次大改官职名称是在公元662年,上官仪事件发生的前两年。她代李治做主,将三省六部的名字动了大手术。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分别改叫东台、西台和中台,三省官员都成坐台的了。

  六部尚书的首长和副首长也不叫尚书、侍郎了,改成“太常伯”、“少常伯”。以前的吏部尚书、吏部侍郎改名后就变为吏部太常伯和吏部少常伯了。

  这名字有点莫名其妙吧?

  更莫名其妙的是到了公元670年,她又下令官名复旧,又全部改回去了,领导也不坐台了,尚书、侍郎也不叫伯伯了。

  这不是找着吵吗?这么重大的国事,才过了七年就一切推倒重来。难道这事也搞“七年之痒”?

  奇怪的是,在又过了两个七年之痒后684年,武改改又拿起手术刀对官职来了一番开膛破肚,其颠覆程度相当于我们给自己的电脑重装了一个运行系统。

  这一次改得更彻底,三省六部全换新名。门下省叫鸾台、中书省叫凤阁、尚书省叫文昌台。

  六部名称就更好玩了:吏部和户部分别改成天官、地官;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四部则按照四季顺序,分别改叫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

  这次不是坐台了,改气象台了。

  其它名字我就不说了,要是都说了,能让你看书看睡着或者看完书后睡不着。

  也许已经有人被这些乌七八怪的名称搞得昏头胀脑了。这些名称的确让人眼花缭乱,之所以要写出来是让大家有个了解,知道唐史上曾有过这么一幕活闹剧。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系列图书不采用这种大家很生疏的新官名,而是继续沿用老官名。因为武则天改的这些官名时间很短,只存在了二十年,到武周政权覆灭时,一切就又改回到李唐家的从前了。

  不过,武则天更改的这些官名虽然比较复杂难记,但若从中找到规律,将其牢记住也并非什么难事。下面本人就用综合记忆的原则,提供一个相对简单地记住更改后的六部官名的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是专管干部的最重要部门,顶天了;户部很好记,掌管全国户口、土地的,和地有关。这两个叫天官、地官的单位就对上了。

  礼部之所以叫春官,我们可以想到,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会让我们如沐春风;兵部称夏官,我们如果把打仗的场面和“热火朝天”这个成语联系起来,以一个“热”字强化夏天的感觉,记住夏官就不难了;刑部和秋官更好对应,刑部是主管刑狱和司法的,所以只要想起“秋后问斩”这个古代刑罚规律,就不会忘记秋官了;工部是负责屯田、水利工程的,如果我们找准兴修水利总是在枯水期的冬季这个记忆点,那么工部和冬官也就能连在一起了。

  以上内容属于买书附赠的一个记忆小窍门,希望对朋友们有用,不过如果不适合你或者对你无效,你可千万别把书给撕了哦!

  武则天最喜欢改的东西大概要算是年号了。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