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十六:王世充:两个“百出”皇帝(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142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关于萧皇后后半生的辗转传奇,后世衍生出了许多故事传奇。不少说法认为宇文化及首先霸占了萧皇后,之后窦建德也将她收为宠妾,但因窦惧怕突厥势大,不得已将萧后送往北方。萧后到达突厥后,即被贪恋美色的处罗可汗占有,处罗死后,即位的颉利可汗按照突厥风俗,继承了哥哥的所有遗产,再次占有萧皇后;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对其一见倾心,又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封为昭容。由此许多人得出萧皇后创造了历经六位“皇帝”而恩宠不衰的后宫奇迹。

  以上情节内容在民间流传很广,大伙一代一代前仆后继地口口相传,说得有鼻子有眼。可见在男女风流韵事的兴趣爱好方面,古人和今人的好奇心是一样不分上下的。然而这些说者滔滔不绝,听者津津有味的宫廷密闻也仅仅局限于“口头文件”,官方的正史中几乎找不到能印证这些非正式说法的政府权威“红头文件”。这确实有点神秘。史官似乎都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从没有明确给出结论说萧皇后曾被某某某军阀武力占有。也不知道他们是因同情美人有意不写还是因为没有根据不好乱记,反正正统的唐史资料上关于萧皇后被“流氓侮辱”的揭发材料为零。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的那年,萧皇后三十七岁,这样的年龄对一个保养很好的上层贵族美女来说,可以说是风韵犹存的“熟女”,对好色的宇文化及应该是具有诱惑力的,但宇文氏到底有没有把萧皇后给“那个”了?对不起,没有具体答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只说杨广死后,宇文化及“据有六宫”。至于作为“六宫”之主的萧皇后是否也被“据有”,还是对不起:无从查考。而《隋书》后妃列传中对萧皇后那段颠沛流离的曲折经历的描述全文是:“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从高度概括萧皇后下半生经历的六十一个方块字的字里行间看,也没有说她被别的男人“那个”了的事。

  如果抛开历史,以一个普通读史者身份从普通、普遍的视角来分析推测一下萧皇后是否被和他在一起的强势男人“那个”了,也许不无趣味。

  假如从普遍人性看(不排除特殊性),天姿艳丽的萧皇后极有可能被正当盛年的色男宇文化及给“那个”了。因为一个极度好色且没有任何约束的男人,对一个熟透了的“漂亮妈妈”不太可能不动色心。而窦建德应该是和宇文化及相反的一类人,一来是他不好色,二来因为他是打着“尊隋”的旗号去攻打宇文化及的,如果一打下城池,就把隋皇后给“那个”了,那不是找着吵吗?作为一国之主,他要想“那个”哪个,哪个不抢着争着让他“那个”?根本犯不着损失军事力量和弱化重要的政治目的而去“那个”一个中年女人。而在突厥的十年,萧皇后很可能是无法独善其身、自保清白的。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向来斤斤计较的突厥是不大可能做亏本买卖的,而且,突厥那地方穷山恶水,美女就像现在造原子弹的铀钚金属一样,属于稀之又稀的紧俏资源。面对这样一个可人水灵的南方美女,突厥可汗不想得手心发汗才怪。至于说唐太宗李世民也对萧皇后采取了“实际行动”,我以为可能性微乎其微。萧后从突厥回到唐朝时已经接近五十岁,一个“知天命级”年龄的女人,即使她再美貌绝伦,再丰姿绰约,能比过唐朝后宫中数不胜数的二八女孩的多娇、二十女人的青春、三十女人的妩媚甚至四十岁女人的成熟?即使比五十岁的赵雅芝还优雅五十倍,那也是荷花变莲蓬了,纵然荷香依然,但荷花的粉嫩、荷蕊的成熟已去之远矣。并没有恋母情结倾向的李世民怎么可能把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前朝皇后据为己有呢?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况且,杨广的一个女儿还是李世民的妃子,虽说此女并非萧后亲生,但作为杨广的正妻,萧皇后是她名分上的母亲,让母女同伺一夫,让“岳母”当自己的老婆,这团麻绕得也太乱了点,即便有“鬼混唐朝”的说法,但初唐那会,皇室最出格的私生活也就是李世民这个哥哥将在玄武门之变中死亡的弟弟李元吉的寡妃搬到了自己的床上,其他“惊世骇俗”、令后人诟病的荒唐做法还没有出现,所以,坐拥天下美女的李世民不可能“那个”过萧皇后。

  作为亡国之君的皇后,杨广的萧后是不幸的。她攀上了高高的枝头却成为了猎人的目标,她飞上了青天之后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无可置疑,她是美丽的。作为女人,最难得的是美丽,最悲哀的是过于美丽,美丽不是错误,但在乱世中,过于美丽就意味着引祸上身。

  她是一个乱世佳人,她是一朵娇艳的女人花,只是,她没有盼到一双能抚慰她的温柔有力的手。贞观二十一年,在唐朝度过十七年的最后时光后,她红颜枯萎老去,终年六十六岁,死后被唐太宗以皇后之礼合葬于杨广之陵。

  十六:王世充:两个“百出”皇帝

  刘武周政权覆灭以后,李唐王朝的形势陡然间峰回路转,豁然开朗。长安以北的大片地区尽入李渊囊中,北方的强劲对手已全部扫除。此时,唐朝地域附近的主要对手只剩下了“两河”地区-----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一线的窦建德。

  在李渊的计划中,这两个人必须要干掉。至于怎么干,用什么方法干,李渊早有安排。李渊打仗虽然比不上儿子李世民,但在唐朝军阀群中也能算得上是个军事家了。唐朝的江山虽然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但李世民只是个操盘手,他的行动一直是在庄家李渊的指令下进行和完成的。如果庄家是个糊涂蛋的话,即使操盘手再聪明果敢,最后也会砸盘的。所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李氏父子的功劳比例评价和分配,不能说儿子第一,老子第一百零一。李世民确实居功奇伟,但李渊在宏观战略上的正确把控和对李世民战斗能力以及指挥水平的充分信任也是唐朝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唐朝建立后,李渊在战略上的安排是很对头的,他根据轻重缓急不同,采取的是先西后东、先北后南、又打又拉、剿抚并用的军事策略。通过充分的战场实践证明,这种作战的大政方针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实施的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

  剿灭刘武周仅三个月,李渊就命令李世民率领唐军东进河南攻打王世充,剑锋直指洛阳城。同时,为了稳住窦建德,使他不要在自己和王世充进行相扑时拉偏架帮助王世充,李渊主动派人向窦建德示好,说愿意与他连和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老实巴交的窦建德骗得一愣一愣的,当场表示愿意和唐朝子子孙孙、世时代代友好下去,并释放了俘虏来的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和他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让他们随唐使一同回国。窦建德不知道这是李渊骗人的保留节目,当年他对李密、李轨都是这么说的, 现在又跑来对窦建德这样说,结果当然都是一样:上当者死。

  搞定了窦建德,李渊就放一百二十四个心地命李世民加速攻击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而此时的王世充已经不是彼时和瓦岗寨老大李密混战时的模样,他已于一年前踢开自己操纵的木偶皇泰主杨侗,自立为帝,以洛阳为都,建立了郑国。

  王世充自邙山一战打败李密后,赚了个盆满钵满,“收李密美人珍宝及将卒十余万人”。鉴于此,东都军事实力来了个撑杆跳,突然间大幅跃升。此后的洛阳城内,实际主宰者是官拜太尉的王世充,杨广的孙子皇泰主杨侗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一把手。当时东都的现实情况是王世充“专总朝政,事无大小,悉关太尉府”。一切大小事情,都要通过太尉府,由王太尉拍板定夺。

  太尉当了一段时间后,王世充嫌不过瘾,要求皇泰主再次提拔自己。当然,这种向组织部门明目张胆讨官要官的行为,王世充不会亲自开口,他指使陈国公段达去办这件事。太尉之职已经是位及人臣,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除了皇帝,没有人再比这个职位高。如果再加封,那就是九锡之尊了,跟后世的“九千岁”差不多,比“万岁”皇帝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段达这个隋朝老臣见风使舵地站到了新兴派王世充一边,他和少年皇帝杨侗进行了一场既让人笑掉大牙又让人心酸无比的对话。段达说,请给太尉加九锡。杨侗说,郑公新近平定了李密,已经官拜太尉,此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表示“俟天下稍平,议之未晚”。意思是等天下逐渐平定,再论加封九锡之事不迟。段达说:“太尉欲之。”皇泰主既气愤又无奈地丢下两个字:“任公!”

  在这种“太尉欲之”的情形下,说是讨官要官其实已经不太确切,太尉完全是志在必得,相当于“活抢”官帽,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就这么地了,你皇帝爱咋咋。面对这种挑衅,无兵无权的皇帝只能一声叹息地弃权了:我不管了,任你想咋咋吧!

  接下来的事情很明朗,段达等人以皇泰主的名义下诏任命王世充为相国,职务职称加起来跟猪大肠似的,长长的一串:除了相国,还有“假黄钺、总百揆、进爵郑王、加九锡”。根据历史经验,主动向皇帝索要九锡待遇的权臣,下一步就是向皇帝索位和索命,自己取而代之。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