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结论:如何避险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经济增长新动力(套装共1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章 结论:如何避险
“路面不是很平坦,我们把这条路叫作非洲按摩路。”在与莫桑比克共和国相邻的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南部边缘地带的南非默萨瑟穆沙野生动物保护区(Mthethomusha Game Reserve),开车送我们上山的导游这样对我们说。我们当时正在前往居住地的路上。此次来非洲,我的目的是看一看在野外生存的犀牛。在南非的土地上生存着这个星球仅存的四五种犀牛。保护犀牛免于灭绝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而且似乎是一次注定失败的战争,因为偷猎者为了获得犀牛角,基本上每8小时就会杀死一头犀牛。犀牛角本来是犀牛自我保护的武器,现在却成了导致其灭绝的原因。
当我们的越野车沿着陡峭的斜坡摇摇晃晃、轰隆隆地向上行驶的时候,我的司机停下车,指着远处的灌木丛说,那里有一只雄性的非洲大羚羊:一只常见的、带条纹的羚羊。我眯起眼睛,努力沿着司机手指的方向望去,但是无论我怎么用力看,都无法从那一丛灌木中找到那只羚羊的轮廓。我的视力不太好,但是即便我的视力不是这么糟糕,我也很难看到那只羚羊。我很快就明白了,要想看到那些动物,就必须长时间地练习和实践,因为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赋予了动物们一个天生的、能够自我伪装的本领。
在第一天的游猎(指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内,驾驶着汽车搜寻野生动物)开始了几个小时以后,太阳渐渐西沉,我的眼睛逐渐适应了环境,能够追随导游指向的目标了。山坡上的小黑点是水牛,瑟瑟作响的草丛里隐藏着的是羚羊。那里,在我们右侧山谷的尽头边缘处,是一群大约12只的大象。和我们一起来的那家人最早发现大象,甚至比我们的导游还要早。几分钟后,我也看到了这群大象。我居然没有看到这么大一群动物,这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点点恐慌。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他们在来这个自然保护区之前有过多次的游猎经历,自然是经验丰富。不过,我还是担心自己的视力恐怕是越来越糟糕了。
我知道和我一起游猎的人都比我有经验,他们的眼睛在长期的游猎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所以总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动物。但是,一直到我自己也能够看到那些动物,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不再忧虑自己的视力问题。这次是一大群野牛,有小牛犊,也有刚刚长成的母牛和公牛。我们的导游诺埃尔(Noel)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然后关掉了汽车发动机。我们静静地坐在车里,远远地看着这群野牛。它们有的在互相爱抚交配,有的在玩闹,有的拽下树枝上的叶子咀嚼。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在牛群中间,一头年轻的公牛慢慢地向一个体形比自己还大的公牛靠了过去。突然它向那头大的公牛发起了攻击。两头公牛弓背低头,拉开架势斗在一起。它们僵持了很久,最后那头小一点的公牛放弃了,悻悻地离开了。随后,一头巨大的公牛出现了,体形比那群野牛中体形最大的年轻公牛的两倍还要大。它注意到了这个麻烦制造者,并且向它走了过去。整个野牛群开始躁动起来。
我们重新回到路上,继续游猎。大约15分钟过后,我们的引路人亚伦(Aaron)示意我们的导游停车。他指着山下,让我们看。在那里,有一辆车正驶出主路。诺埃尔紧皱双眉,摇头叹息,非常担心。那辆车正在靠近那头巨大的野牛。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简直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最终,那头巨大的野牛转身走开了,并没有攻击那头小野牛。诺埃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来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说了一个故事——一头暴怒的大象(在交配高潮时荷尔蒙泛滥)攻击了一辆游猎车。尽管那辆游猎车最终逃离了危险,但过程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一直在寻找犀牛。亚伦指着前方地上一个雨水汇聚的深坑,告诉我那是犀牛打滚的地方。犀牛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来散发体热,所以就在雨后的地上挖坑,在里面的泥浆里打滚,以此来给自己降温解暑,缓解皮肤上的不适。犀牛的皮将近一英寸厚,但还是不能抵挡灌木丛中那些吸血蚊虫的叮咬,而且也不能有效阻挡炙热的太阳的烘烤。另外一个能够表明犀牛就在附近的证据是粪便——一大堆被踩得稀烂、踩得到处都是的粪便。犀牛就是利用这些粪便来标记自己的疆域,并且相互沟通的。粪金龟在犀牛的粪便堆上爬上爬下,忙着制造小粪球。粪金龟在运输小粪球的时候,还得防范其他粪金龟,以免自己的粪球被偷走。如果我们因此猜想不是所有粪金龟都能够自己制造粪球,那我们就错了。因为犀牛每天都能排出多达50磅重的粪便,所以粪金龟制造小粪球的材料是非常充足的。如果说我在为写这本书而做调研的时候真地学习到了什么东西的话,那一定就是这条不变的真理了,即行为人的行为并不都是有意义的、合理的。很显然,这条真理也同样适用于小小的粪金龟。
太阳落山后,余晖还没有完全从天空中退去。就在这时,我们听到路边高高的草丛中传来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看到草丛在微微地晃动着。我们的车慢慢地靠近那片草丛。它们就在那里,就在那一片灌木丛中间。我们看到三头白犀。这几头犀牛体形巨大,嘴唇宽阔。白犀同黑犀相比,更喜欢群居,而黑犀则更喜欢独来独往。这几头犀牛的角都是平的。为了防止被偷盗者猎杀,人们把它们的犀牛角锯掉了。当我们的车靠近它们的时候,这三头白犀警觉地钻进灌木丛里,消失在暮色下了。尽管它们逃得很快,我看得很不清楚,但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犀牛,所以仍然感到很兴奋。
第二天,我对自己在野外发现动物的能力有了自信。我们看到了很多长颈鹿、捻角羚、狮子、白斑羚、羚羊,还有很多大象、鸟儿、蛇。我们还看到一只明显是自寻死路的乌龟,因为它竟然试图从我们的车轮底下爬过去。当然我们还看到了更多的犀牛用来打滚的泥坑,但是我们没有再看到犀牛。
第二天凌晨4点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就开始我们的游猎了。我们开车前往毗邻南非默萨瑟穆沙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克鲁格国家公园占地面积7 500平方英里以上,包含6个生态区,比以色列的国土面积还大,吸引着全世界的游人前来游猎。据保守估算,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旅游业在南非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是3%。这里也是8 000头犀牛的家园,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大的犀牛聚居地。这里生活的犀牛是地球现存犀牛总数的1/3以上。
克鲁格国家公园里的犀牛没有被锯掉犀牛角,这一点与我之前去的动物保护区很是不同。我们的车队大概有12辆,沿着山道前行。一头犀牛在路上横穿而过,它那两只长长的犀牛角高高地耸立着,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动物种类非常多,有河马、狮子、短吻鳄、大象和水牛,而且它们都离我们非常近。那头从路面快速穿过的公犀牛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头犀牛。所有我们看到的犀牛都是在我们眼前一闪而过:一对在远处岩石上晒太阳的犀牛;正在哺乳的母犀牛和一头小犀牛;在路的另一侧树林里闲逛的一对犀牛,在看到我们的车后,迅速地跑开了。我想看犀牛的愿望尽管没有彻底失败,但也够令人沮丧的。
在我回到南非默萨瑟穆沙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在游猎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斑马。根据一些人的叙述,斑马是比大象离犀牛更近的动物。但是,我仍然没能实现自己此次来非洲的愿望:一次近距离地观察犀牛的机会。当太阳开始向山的那一头落下去,黑暗逐渐笼罩大地时,我劝说自己接受事实,即到目前为止,我所实现的已经是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我能看到这么多的犀牛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尽管是从远处看到的,尽管它们在我眼前稍纵即逝。如果犀牛的境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就无法在野外看到犀牛了。
诺埃尔把车停在了路边,关掉了发动机。亚伦指着我们的左前方,让我们看。在空地边缘的树下挤挤插插地聚着一群犀牛。我们的车缓慢地移动,一英寸一英寸地向它们靠近。犀牛群中有几头犀牛发现了我们,于是很快就消失在树丛里了。但是,有三头犀牛没有动,惊讶地看着我们。我们也瞪大了眼睛看着它们。此时,夜色越来越浓了。
一头体形巨大的母犀牛背对着我们躺在地上。这头母犀牛似乎对我们的存在毫不在意,而且亚伦照在它背上的光也没给它造成困扰。另外两头犀牛从后面稍远的地方看着它。最后,母犀牛站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尘土,转过身,踱到树的左侧去了。母犀牛在那里站了好一会儿。我们能听到它用脚在地上蹭来蹭去,但是看不到它。另外两头犀牛跑掉了一头,但是剩下的那头体形巨大的犀牛向母犀牛藏身的那棵树靠了过去。公犀牛以一种我们眼中看似很暧昧的方式跟在母犀牛的身后,随着它一起消失在了黑暗的树林里。
真正令我惊讶不已的是这次与犀牛的近距离接触竟然会如此平静:这头母犀牛在小憩时竟然没有被我们干扰,它甚至都没有因我们的到来而缩短自己小憩的时间;一头本来打算追求它的公犀牛被我们的出现弄得不知所措。我们人类的下一代很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些了不起的动物了。
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对犀牛正濒临灭绝这一事实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了。同样,那些依靠野生动物吸引游人、增加收入的当地人也对犀牛的境况漠不关心。“应该教育人们,让他们知道犀牛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诺埃尔说,“很多到非洲来的人都是来看犀牛的,他们主要是对犀牛感兴趣。如果犀牛灭绝了,被从这个星球上抹去了,来旅游和参观的人少了,我们的美元收入自然就少了。这对所有人都是不利的。”
尽管南非默萨瑟穆沙野生动物保护区采取割掉犀牛角的办法来对付那些偷猎者,但是收效有限。每年还是会有4~5头犀牛死于偷猎者的枪下。被割掉的犀牛角还会长出来,虽然角长得很慢,但是偷猎者连刚刚长出的短短的犀牛角都不会放过。犀牛角的重量一般在2~5磅,其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就像我们的手指甲和脚趾甲一样,主要成分都是角质蛋白——虽然没有任何药用价值,但是亚洲的传统医学认为其有很强的疗伤功效。与传说相反,犀牛角不是传说中的春药的主要成分,而是可以用于退烧。
每一次的损失都是致命的。“有一天下午,我们正驾车行驶在路上。突然,我们发现天空中有食腐鸟——秃鹫——在盘旋,它们都在朝一个地方飞去。”诺埃尔回忆上一次发现偷猎行为的经历时,对我说,“很多秃鹫在盘旋,所以我想去查看一下是什么动物死在那里。通常情况下,被猎杀的会是狮子。但我们的车靠近那里的时候,我们闻到一股刺鼻的动物尸体腐烂的味道。我们看到的是犀牛。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犀牛的角是不是还在。很奇怪,犀牛角居然还在。我打电话给自然保护区的经理,询问原因。这头犀牛被射伤后逃掉了。偷猎者跟丢了,没能抓住它。最后这头犀牛倒在了这里。我们不知道偷猎者跟丢犀牛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偷猎者被吓跑了。”
回到驻地后,自然保护区的主管克里斯·爱德华兹(Chris Edwards)来到我们面前。他对现代影视媒体很是反感,因为其总是在作品中把犀牛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你看看那些迪士尼的作品。在《罗宾汉》(Robin Hood)中,犀牛都是坏蛋。”他说。在洛克斯代迪(Rocksteady)工作室制作的影视作品中,一个俄罗斯的军火商把一个人形犀牛变成了忍者神龟的仇敌。他一直很好奇,如果迪士尼的动画片把犀牛描绘成和小飞象(Dumbo)一样可爱的动物的话,犀牛今天的境况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独角犀牛就是一种独角兽而已。它们只是灰色的胖胖的动物。”克里斯·爱德华兹说。
从过去的这几天中我个人读到的材料来看,犀牛是不愿意与人类或其他动物接触的,除非它们受到威胁,否则它们大多数时候都非常温顺。河马被认为是比犀牛更具有危险性的动物,小小的蚊子是非洲五种导致高死亡率的动物之一,而且是最可怕的。
毫无疑问,一头犀牛发起进攻时确实是一幅让人毛骨悚然的景象。但是,我把犀牛当作危险的代名词,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给犀牛糟糕的境况帮倒忙。当我在试图寻找一种形象,能够代表重大的、明显的危险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犀牛。为此,我深感内疚。实际情况是,对于这种濒临灭绝的动物来说,人类带给犀牛的危害要远远大于犀牛带给人类的危害。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这个独特的生物,它在这个星球上已经存在了500万年之久。此外,对于犀牛的保护也标志着我们发现危险和应对危险的能力。如果我的这部作品能够赋予人们改变犀牛命运的能力,那么我把犀牛作为危险的代名词就是值得的。
5 000万年之久
我们不惜为拯救犀牛而同偷猎者做斗争,这件事本身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曾经在那里失败过,而且我们在那里还有成功的希望。一个物种所面临的生存威胁向我们表明:抵触否认情绪和假装的无知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行动力,同时很容易导致盲目宣称取得胜利,忘记危险就潜藏在身边。相关的政府机构在采取措施打击非法盗猎方面一直行动迟缓,究其原因,无非是腐败无能和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它们什么时候才会做好行动的准备,以及具体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行动议程——都还不甚明朗。拯救犀牛的行动包含了危机应对恐惧期和行动期的各种问题,向我们反复证明了一个事实,即危机是不可以浪费的宝贵资源。
往往只有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人们才会注意到危险的存在。但是,这时对于那些残存的物种来说,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了。早早地介入,采取适当的措施,完全可以挽救那些已经灭绝的和濒临灭绝的物种。但是,只有在危险已经迫在眉睫的时候,我们才会在其触动下积极介入,积极采取行动。想象的力量和机会的力量是通往未来之门的钥匙。
过去的这几十年里,人们在拯救犀牛的斗争中经历的成功和挫折指向在反复出现的灰犀牛式危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教训:无论你战斗了多长时间,你都无法确定地宣称取得了胜利。
20世纪初期,有多达50万头犀牛在亚洲和非洲生活着。后来,设立奖品的狩猎游戏越来越多,狩猎者为了获得奖品蜂拥而至,结果导致白犀的数量急剧减少,一度降到只有区区的100头。1898年3月,南非共和国认识到控制狩猎和保护数量急剧下降的野生生物的必要性,建立了一个国家野生生物园。这个国家野生生物园在1926年被建成克鲁格国家公园。
1909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结束总统任期后不久就来到了非洲,开始了他的游猎之旅。他们一行人猎杀了11头黑犀和9头白犀——考虑到当时白犀的数量之少,所以他们的猎杀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当时,黑犀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以至于西奥多·罗斯福竟然抱怨说,黑犀挡了他们的路,妨碍他们猎杀其他种类的动物。
在短短的70年内,活着的犀牛的数量就大幅减少了。20世纪60年代的非洲内战造成非洲大陆的枪支泛滥,而且许多枪支都是用犀牛角和象牙换来的。到1970年为止,非洲大陆上黑犀的数量已经下降到65 000头。到1993年为止,黑犀的数量仅为2 300头。
与此同时,犀牛栖息地所在的非洲各国政府都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保护犀牛,并且鼓励其人民参与保护犀牛的行动。南非共和国、肯尼亚共和国和其他国家都在积极围绕野生生物发展旅游业,给野生生物保护区当地的居民提供经济激励,让他们能够积极加入保护野生生物的行列。
在南非,推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政府实行的安保措施在防范盗猎的行动中是非常高效的。因此,南非的白犀数量开始出现回升,尽管其他动物的数量仍然在下降。到1960年为止,南非白犀的数量是600头——是世纪之交时白犀数量的6倍之多。1960年,南非开展了著名的犀牛运动——把乌姆福洛济(Umfolozi)和赫卢赫卢韦(Hluhluwe)保护区里的犀牛转移到国内其他保护区,甚至是那些尚存争议的私人保护区里去。在1968年,南非授权了数量有限的狩猎游戏项目,以奖励那些积极保护犀牛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尽管对犀牛的狩猎看起来同保护犀牛这件事是背道而驰的,但是这个方法确实是奏效的:自猎杀犀牛合法化以来,犀牛的数量成倍增加了。
在野生生物栖息地和消费犀牛角的国家,保护犀牛的行动同保护其他濒临灭绝野生生物的行动是分不开的、相辅相成的。在1973年,经过10年的准备,共有80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证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在1977年,因为犀牛已经面临着绝种的危险,所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把犀牛列入附录Ⅰ中,有效地禁止了有关犀牛角的跨国买卖行为。
有几个国家和地区关闭了其国内或跨境的合法犀牛角贸易。日本是20世纪70年代最大的犀牛角购买国。在1980年,日本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加入了《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这个国家终于禁止了犀牛角的进口。同时,日本的卫生部要求所有的医疗行业停止向患者开列包含犀牛角的处方,并且生产必要的替代品。之后,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转向了韩国。韩国从1983年开始,禁止进口犀牛角,把犀牛角从其处方药中移除。10年后,韩国加入了《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国台湾在1985年迫于美国的压力,也同样禁止了进口犀牛角。一度,这些新的保护措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非洲的犀牛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反弹。到2012年为止,白犀的数量达到20 405头,黑犀的数量仅5 055头。
但是,世事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这种趋势朝着可怕的方向发展下去了。尽管犀牛角的禁止进口和禁售在日本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过去的20年内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对犀牛角的巨大需求。为了满足中国和越南新生的巨富阶层和迅猛增长的中产阶层的需求,一个200亿美元的黑市在亚洲出现了,犀牛角的价格甚至等同于可卡因。2005年,越南的犀牛角贸易黑市发展非常快,因为当时有谣言称一个高级官员用犀牛角治愈了癌症。尽管科学研究驳斥了这样的谣言,但是犀牛角贸易仍然势不可当。当年轻一代把目光投向犀牛角,把它作为醒酒药,或者作为替代劳力士手表的、能够促成生意谈判的高级礼品,当不择手段的商家把犀牛角作为治愈癌症的药物向医院的病人家属兜售的时候,人们对于犀牛角的新的一轮疯狂迷恋开始了。
人们经过多年努力才促成非洲犀牛数量的回升,但是为了满足越南等国家的需求,贪婪的盗猎者再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犀牛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2009年,南非境内被猎杀的犀牛数量从2007年的13头和1980年到2007年的平均每年9头,上升到了122头。到了2014年,被猎杀的犀牛数量增加了十倍;盗猎者屠杀了1 215头犀牛,而且只在克鲁格国家公园一地,就屠杀了827头犀牛。被捕的盗猎者的数量却远远地落后于这个数字。盗猎者如今采用了更加残忍的办法,例如麻醉犀牛,在犀牛活着的时候就砍下它的角,让犀牛经历难以承受的疼痛。盗猎者甚至采用更加高级复杂的设备,包括军事设备,如直升机和夜视眼镜等。他们现在会割下犀牛的耳朵或者是尾巴,以此证明自己卖的是真正的犀牛角。
南非政府现在已经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追捕盗猎者。但是面对来自境外的盗猎者(大部分都是来自莫桑比克共和国的盗猎者)和其境内的盗猎者,南非政府常常力不从心,各种措施收效甚微。在2014年,盗贼从普马兰加省国立旅游中心偷走了120只犀牛角。多数人认为这次的偷盗行为是其内部人士所为。南非政府一直在指责莫桑比克共和国,因为那里的犀牛角跨国交易是集团化模式,而且可以得到赦免。莫桑比克的盗猎者利用克鲁格国家公园工作人员不能跨境追捕他们的有利条件,逃到邻国躲避追捕。越过边境线后,这些盗猎者就呜枪宣告逃跑成功,以此羞辱那些前来追捕他们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工作人员。
幸运的是,盗猎行为的激增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全世界都开始关注这件事了,因为新闻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于犀牛被盗猎的坏消息。“犀牛在这个星球上已经生活了5 000万年,但是现在每天就有三头犀牛被猎杀。每天,在你吃午饭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头犀牛死去了;到你吃晚饭的时候,又一头犀牛死去了;在你睡觉的时候,再一头犀牛死去了。”国际犀牛基金会会长苏茜·埃利斯(Susie Ellis)告诉我。一群动物园园长在1991年的时候聚在一起,成立了国际黑犀基金会。后来这个黑犀基金会扩大了范围,囊括了所有五种犀牛品种,改为国际犀牛基金会,以此来共同对抗盗猎行为并增加犀牛的数量。基金会的第一个行动是向美国和澳大利亚引入了20头黑犀,作为黑犀物种繁衍的保障。现在,这个群体是最大的对抗盗猎的国际组织,同总部设在英国的拯救犀牛协会和世界野生生物协会一起,共同致力于保护犀牛。“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有机会看到活着的犀牛。”苏茜·埃利斯说。
为了复制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的成功,国际犀牛基金会同环境调查局合作,请求美国政府对莫桑比克共和国实施经济制裁,因为其政府支持其境内的盗猎行为,同时支持其境内的犀牛角买卖行为。“如果这些政府想关闭其境内的黑市,它们就一定能关闭它。”苏茜·埃利斯说,“这是一件受政治意愿左右的事情。”
我们面临的局势十分危急。犀牛的生存完全取决于政治意愿的确立。同时,这一个问题涉及本书讨论的议题的核心。你可以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危机应对的恐惧阶段。几个新情况的出现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点可能对于现存的犀牛亚种群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的意识是以非常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我们最近看到犀牛的一个品种已经灭绝了,另一个品种濒临灭绝,而且另外还有两个品种正在走向濒临灭绝的路上。
2011年,联合国自然保护机构宣告西方的黑犀已经灭绝了,因为自上一次看到活的黑犀至今已经过去了5年之久。在临近2014年的时候,一头名为安加利夫(Angalifu)的北方白犀在圣地亚哥动物园于44岁的高龄寿终正寝。目前全球北方白犀的数量只有5头。世界仅存的一头雄性白犀苏丹(Sudan)得到了全天候24小时的护卫,而且犀牛角已经被锯掉了,目的就是让它能够活下来。苏丹的精子数量已经大幅降低,因为它毕竟已经42岁高龄了。动物保护者不清楚苏丹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再次繁殖小犀牛,尤其是和它生活在一起的雌性白犀的年龄也一年比一年大。全世界的名人都蜂拥而来,到这家动物园参观世界仅存的雄性白犀,而且他们发起了一项国际推特运动,以最后一个雄性的主题页面为保护这只白犀筹款。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另外两个犀牛品种也很有可能会灭绝。目前爪哇犀牛的数量是60头,苏门答腊犀牛也大概只有100头了。
[1] Victoria Brown.“Saving the Sumatran Rhino— Too Little Too Late?”The Star Online.(Malaysia)May 1, 2015.http://www.thestar.com.my/Opinion/Online-Exclusive/Behind-The-Cage/Profile/Articles/2015/05/01/saving-the-sumatran-rhino/.See also Jeremy Hance.“Sumatran Rhino Is Extinct in the Wild in Malaysia”,The Epoch Times.April 27, 2015 http://www. theepochtimes.com/n3/1335352-sumatran-rhino-is-extinct-in-the-wild-in-malaysia /.See also:Kevin Sieff.“A Species on the Brink”,The Washington Post.June 16, 2015.http://www.washingtonpost.com/sf/world/2015/06/16/how-the-fate-of-an-entire-subspecies-of-rhino-was-left-to-one-elderly-male/.
为了防范盗猎者偷猎,犀牛护卫队也已经采用了高科技的技术来保护犀牛,例如微芯片、DNA测试和数据库,以此来追踪每一个截获的犀牛角的具体出处。此外,护卫队还采用了热感摄影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园区出现可疑人时,通知园林管理员加强防范。同时,他们还雇用了辅助军事训练和警犬反盗猎队,追踪犀牛角和象牙走私。
其他的措施还有很多,例如给犀牛角染色,让这些犀牛角看起来不那么漂亮;给犀牛角下毒,这样食用犀牛角的人会因此而患病。后一种做法很具讽刺意味。犀牛角本身没有血管体系去分散运送这些染色剂或者是毒药,这样的注射只能残留在犀牛角的局部,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效。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犀牛角都是用于制药,大部分犀牛角是被人们用来装饰房间的。
几家生物技术公司已经提议将利用3D技术打印的人工犀牛角大量投入市场,以此冲击市场,降低犀牛角的价格,使集团犯罪对它失去兴趣。但是,动物保护者对此严重质疑。在由国际犀牛基金会和拯救犀牛国际组织共同起草的一份问卷中,有这样一些问题:3D打印的替代品真的能降低人们对犀牛角的需求吗?对替代需求的增加导致犀牛角价格降低会不会掩盖犀牛角走私,增加犀牛角走私的利润,从而进一步危及犀牛的生存?这两个国际组织的最后结论是,后者极有可能发生。
可能最具争议的犀牛保护措施是有奖狩猎游戏。在我到达南非不久,美国政府给得克萨斯狩猎游戏颁发了进口许可,因为其在一次拍卖会上刷新了以前的记录,支付了35万美元,竞拍在纳米比亚猎杀一头上了年岁的黑犀的权利。此次拍卖会由达拉斯游猎俱乐部主办。同许多人一样,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也是对此非常反感。我永远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从猎杀其他生物的运动中获得快感,而且这个生物很可能就是其物种中的最后一个。但是,当我们细细分析这次交易背后的道理,就会明白这次交易行为与盗猎行为的差别。根据报道,这头上了年岁的黑犀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不仅如此,它还阻止年轻的雄性犀牛同母犀牛交配。在一些人看来,猎杀掉这只碍事的黑犀,就有可能增加母犀牛的受孕机会,从而增加犀牛的数量。这次的拍卖和授权的收益可以用来支持动物保护协会的活动。此外,南非共和国猎杀白犀的例子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合法地猎杀一些犀牛可以让那些剩余的活着的犀牛生活得更好,增加犀牛的数量,把它们从濒临灭绝的边缘拉回来。
“如果每一个濒危物种都同受到盗猎严重威胁的黑犀一样,有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那么很可能这个物种需要被挽救的事实就会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损失在富有的狩猎者手中的数量就不会得到这样广泛的关注了。”杰森·戈德曼(Jason Goldman)在《环境保护》(Conserv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杰森·戈德曼在文章中引用了在《国际野生生物法和政策》(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Wildlife Law & Policy)杂志上刊登的2005年的一项研究数据。这项研究数据表明:实际上,有奖狩猎游戏可以起到拯救犀牛免于灭绝的作用。这项研究同时建议:允许狩猎一些年老的犀牛和不再具备繁殖能力的雄性犀牛,或者是已经广泛地散播了其基因的年轻的雄性犀牛;所有的收益都直接投入动物保护中去——换句话说,这个研究是支持拍卖动物猎杀权的。“这件事情中的真正悲剧之处在于,媒体过度关注了星期六的拍卖会,而不是每年数以百计被猎杀掉的犀牛,这些猎杀行为大多数都是不为人知的。”杰森·戈德曼总结说。
但是,南非航空局在2015年4月宣布禁止旅客携带和运输濒危动物及制品,如狮子、大象和犀牛角等,即使乘客拥有狩猎许可也不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阿拉伯联合航空和德国汉莎航空也很快颁布了同样的禁令。但是,如果经过严格管理的有奖狩猎游戏能够成功地起到保护濒危物种的作用,那么这样的政策还能有非预期后果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在其他一些有效策略上有广泛的共识:严格执行一系列法规;采用高智能的设备防范盗猎行为,不给盗猎者留有任何猎杀机会;把犀牛集中运送到更加安全的地带,使它们更容易得到保护;让地方组织参与到保护犀牛的行动中来;创立一些与犀牛相关的可持续性产业;最重要的是,降低对犀牛角的需求。
你的灰犀牛式危机是什么
当今时代,企业、组织、政府机构和各个行业领域都会面临一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险,而且其中有一些危险会给那些毫无准备的人带来毁灭性打击。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至少一个灰犀牛式危机,有时甚至更多:在你的个人生活中和家庭生活中、在你工作的组织机构或者企业里。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和世界上的居民,我们面临的挑战——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是如何发现并成功躲避危险,极有可能发生的危险、非常明显的危险、破坏力强的危险——都是显而易见的、迫在眉睫的危险,但是也同时都是容易被忽视的危险。
黑天鹅理论提醒人们注意那些意料之外的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其发生的可能性。在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式危机。你可能会认为,我们不需要注意那些明显的危机事件;或者认为,我们已经在处理这些明显的危机了。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很少会去注意那些可以预期的事件。有时候,灰犀牛式危机越是严重,我们越难看到它的存在,越难逃离它的进攻路线。
一旦你知道灰犀牛式危机指的是什么,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无处不在。在2015年春天的时候,蓝铃乳品厂(Blue Bell Creamery)因为广泛传播的利斯特菌污染问题,不得不召回其所有冰激凌产品。此次事件不过是因为一系列危险信号被忽视而产生的必然结果。2015年5月,美国铁路客运公司的火车脱轨。后续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人们延迟了安全体系的安装计划。安然公司事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事件、美国柯达公司事件、黑莓公司事件……没能及时应对灰犀牛式危机的公司不胜枚举。
我们不知道这些灰犀牛式危机会在什么时候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确定知道的是:忽视它们的存在是不明智的。回顾历史,数码相机给传统的摄像技术造成了巨大冲击,互联网和优酷视频给电视网络和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那么,如今迅猛发展的3D打印技术会不会给一些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就业结构变化?面对越来越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危机,以及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一个领导者如何才能帮助其机构提升其全体成员的福祉,以此让人目眩的少数人的财富不会因为其自身的压力而坍塌?一个新兴的巨型城市如何才能妥善解决迅猛增长的人口给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如何才能解决其人口结构的变化,如何升级其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城市如何阻止年轻人的离去?共享经济的崛起会给传统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相关企业如何才能应对新的局面,在同业中脱颖而出?日本、欧洲和美国如何才能摆脱其经济、政治困境,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城市的领导者和居民如何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如饮用水、食物和重要的矿物资源匮乏,以及资源匮乏对供应链、社会和政治稳定,甚至是自身生存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当洪水灾害由原来的每一万年发生一次,变成现在的每一百年发生一次,卡特里娜飓风和桑迪飓风、费林思风暴和海晏斯风暴定期袭击相关海岸,那些沿海居民应该如何应对海平面日渐上升带来的影响?
此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灰犀牛式危机——在我们的决策机制和政治体制机制之下潜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对于其他非常明显的、有重大影响的危险无能为力,无暇顾及。公司、家庭和个人应该如何应对严重危及其生存的重大危机?
当你学会了辨认危机的各个阶段,你就能清楚地看到明显危机中每个阶段里的陷阱和机遇:把否认抵触情绪转化为接受危机的存在,把拖延转化成积极制订行动计划,避开恐慌阶段,尽快进入行动阶段,如果不幸被灾难重创,也能够做到重整旗鼓,重塑辉煌。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我在这里把“灰犀牛游猎攻略”提供给大家:应对未来的、明显的、概率高的和影响大的危机事件六个阶段的一系列原则。换句话说,如何躲避灰犀牛式危机的袭击。
(1)承认危机的存在
正如黑天鹅理论能够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应对那些低概率的危机事件一样,灰犀牛理论同样能帮我们聚焦那些高概率的、明显的危机事件。这样的事件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会得到处理的,或是推到一边、置之不理的事件,甚至是被我们刻意忽视的危机事件。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自己付出惨重的代价。直接承认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存在,不仅能帮助我们躲避其袭击,而且能帮助我们把危机事件转化成机遇。每个人都看到了房间里的大象,即大家避而不谈的危险,但是每个人都不愿提起它,因为提起它会让人不安。灰犀牛式危机就类似于这个房间中的大象,但是比它更加危险。
应对灰犀牛危机事件的第一阶段——抵触否认阶段——是最容易同黑天鹅理论发生混淆的。把一个高概率的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看成是一个低概率的黑天鹅式危机事件,仅仅是人们为了避免承认令人不安的现实的时候,给自己建立的自我保护机制。你可以对“高概率”的定义以及其发生时间提出异议。最重要的是不要过于琢磨其细节。如果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那么你现在就去着手处理它是十分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能够尽快地承认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存在,那么我们就能尽快地发现妨碍我们认识其存在的因素。因为我们的思维结构和我们的社会机制都会促使我们去躲避我们不愿见到的事情,我们会坚持那些不太可靠的预测,同时会忽视那些极有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对于我们不想知道的答案,我们就不会去提问。在我们的组织机构里、我们的家庭里和我们的政府里,以及我们的头脑里,都存在一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和非礼勿说的概念。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中阐述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我们同预测的复杂关系以及我们在面对否认抵触和刻意忽视等情绪时极易产生的本性冲动,最终实现承认危险的存在的目的。
要勇敢质疑可疑人物的言论,不要害怕犯错误,要勇于犯错。不要因为当权者说没事,就认为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他们在现状中有利可图,所以他们会抵制任何可能会毁灭现状的东西。一定要不断地寻找、提出严厉的问题。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范群体思维,并且要坚决抵制它的影响。在你的组织机构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持有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保证以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对待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正如我们在查理布斯和西蒙斯的实验中看到的那样,当你被告知有一只猿猴在那里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就看到它。同样的道理,当你开始寻找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时候,你就有可能会看见它。
(2)定义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性质
当然,一旦我们看到了灰犀牛式危机事件,它很可能已经来到我们面前。立刻处理所有的危机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时,我们就必须去定义每个危机的性质,确定各个事件的轻重缓急,用一种适当的方式表述危机,这样才能吸引那些有能力和权利处理它的人对此采取行动。
你对问题的定性和描述直接决定着你是否能够让人们采取行动,以及你们的应对措施是否会最终奏效。是修理57美分的点火开关麻烦,还是换掉这个开关更麻烦,费用更高?或者说,如果不修理这个开关,就会导致几十亿美元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且整个公司会承受巨大风险。现在损失投资的30%和在不久的将来损失投资的75%,哪一个更可取?
当公司经营利润下降时,它就有更多理由去着手解决在它繁荣时认为不值得解决的问题了。几十年以来,极富传奇色彩的摩托车生产商哈雷戴维森机车厂一直无视其生产低效问题,以及严重的旷工现象。哈雷戴维森机车厂生产车间里的氛围很是独特,其工人以能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感到无比自豪,其企业文化与其特立独行的品牌风格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在经济大萧条发生之前,哈雷戴维森机车厂从来不用考虑时间问题。”亚当·戴维森(Adam Davidson)在为《纽约时报》写的专题中说。但是,在2009年,当人们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如哈雷机车之类的奢侈品时,哈雷戴维森机车厂不得不重新定义其生产低效问题:原来认为生产低效是其品牌标识性特征,现在认识到它是威胁企业生存的重大缺陷。这样的认知转变促使公司做出了许多重大调整,例如令人痛苦的裁员和薪资冻结等。同时,公司开始寻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调整一个零件上小小的塑料卡齿的角度,这家公司就给每台机车的生产节省了1.2秒。这个变化虽然看起来非常微小,但是其结果是使公司每年增加了2 200台机车的产量,而且每年的收益增加了几百万美元。哈雷戴维森机车厂对危机的处理非常及时。但是,如果哈雷戴维森机车厂的管理层早一点意识到生产低效问题给公司造成的巨大损失,而且认识到这个问题会导致公司被同行业其他公司挤垮,那么公司也就不会到达离破产停业一步之遥的境地。
找到一个情感共鸣,让危险事件更加生动鲜明,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在城市里建成了有轨电车线路的时候,急需一种方式让人们注意躲避奔驰而来的有轨电车,尤其是那些18~30岁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更多的时候会选择走路,而且是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最终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一个大型广告:一组黄色的斑马线和一个正在玩滑板的犀牛。同时播放视频:一大群踩在滑板上的犀牛,沿着有轨电车的轨道滑行,而且看起来是一副非常享受的样子,尤其是其中的一头犀牛,眼神中带着一抹恶意的微笑,把它的大脚蹬在地上,狠狠地加速前冲。“一辆有轨电车的重量等同于30头犀牛的重量。”一个人说道。此时,一个不幸的男孩正戴着耳机仰起头,结果看到一辆有轨电车向他疾驰而来。犀牛不仅是此次活动的吉祥物,而且有一个推特用户定位(@bewaretherhino)和自己的脸书网址。
(3)不要静立不动
如果你没有能力做出必要的重大变革,那么就应该想想还有哪些可行的小一点的举措,同时这些小的举措怎样才能配合他人的行动。如果你不得不拖延行动时间,那么你也要很有策略地拖延,并在拖延期间为最后时刻的到来做好准备。
当我们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沮丧的时候,直觉和理性极有可能欺骗我们。不仅如此,在我们静立不动的时候,直觉和理性也会欺骗我们。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提前制定一个计划,并充分利用这个计划。想一想飓风和龙卷风肆虐地区的人在小学的时候学习到的应急措施。此外,最好能做到制定一个自动触发机制——在恐惧情绪影响判断的时候,能够迫使自己及时采取行动。
人们一直都在采用各种防范措施,即使他们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会面临危险:尽管我们没有遇到过车祸,我们的房屋也没有遭受过损失,或者我们没有遇到疾病危机,或者感染流感,我们还是会在驾驶的时候系上安全带,给自己的固定资产购买保险,拒绝奶酪汉堡而选择蔬菜沙拉,给自己注射流感疫苗,积极锻炼身体等。
(4)不要浪费危机
有的时候,被灾难袭击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我们认为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当我们遇到颠覆性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新事物时,拯救我们的传统行业和尽快让其寿终正寝,哪一个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有时候,阻止未来危机到来的最佳时机恰恰是在灾难发生之后,因为此时人们都对未来危机的后果心怀恐惧。如果你不幸被灾难袭击,你就要立刻振作起来,看看未来的灰犀牛式危机会从哪个方向发动攻击。灾难也可能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机遇。
芝加哥人常常会谈论起在1871年10月8日大火之后意外出现的城市复兴。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火把整个城市超过3/4的面积都烧成了灰烬,300人在大火中丧生,1.8万栋建筑倒塌,10万人无家可归,这场大火造成的总体损失折算到现在已超过40亿美元。凯瑟琳·欧莱丽(Catherine O'Leary)和她的奶牛受到指控,被认为是造成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但是,人们后来发现,这只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当大火开始烧起来的时候,凯瑟琳·欧莱丽正躺在床上熟睡,而她的奶牛则跑了出去,不知去向。但是为了弥补凯瑟琳·欧莱丽和她的奶牛因这场大火而遭受的指责和中伤,我愿意相信大火导致的剧情反转。
这场大火意外地催生了建筑业的繁荣发展,即用砖瓦和石头的房屋取代传统的木质房屋。当时建造的许多石头和砖瓦房屋至今仍然在这座城市中屹立着。建立一个新的带有很多小巷的街区布局——这个想法是个创新,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为这样的布局能够把垃圾放在主干街道之外。我敏感的鼻孔在经历了23年的纽约生活的折磨之后,一定非常欣赏这样的创新。大火造成的碎石瓦砾有几百万吨,全都被倒进密歇根湖东侧水域,结果竟然形成了现在美丽的大公园。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场大火促使这座城市把1893年的哥伦比亚世界产品博览会搬迁到了芝加哥。正如1871年为纪念此次事件而命名的科技孵化器所说的那样:“关于1871年芝加哥大火的故事讲的不仅仅是大火本身的事情。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在讲述大火之后的事情: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世界上最富智慧的工程师、建筑师和发明家都会聚于此,携手并肩,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城市。他们的发明和创造——来自他们的热情和真正的智慧——不仅塑造了芝加哥,而且塑造了整个现代世界。”
事实上,这场大火明明是可以预见的事件。当年异常干旱的夏天和早早到来的秋天,让整座城市的木质房屋建筑和桥梁处于易燃的高危境地。“连续三周一滴雨都没有下。这样的天气里,城市中的所有东西都成了易燃品。只要有一点点的火星就可能造成无法控制的大火,而且大火会很快从城市的一头蔓延到另外一头。”就在那个命中注定的夜晚前不久,《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就曾这样报道过。城市消防局在之前还被要求建立更多的消防栓、大的自来水总管道,招募更多的消防员,在河上设立两个消防船,并且检查各个建筑里的消防设施,确保完好无损。但是,所有的祈祷和努力都没能奏效,城市依然毁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火。
(5)站在顺风处
最好的领导会在危险尚未靠近的时候就采取行动。我们不太可能会在看到灰犀牛式危机事件发出信号的时候,就采取行动,尤其是当这个危机是很容易解决的危机。我们很可能会在应对成本已经升得很高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的时候,才采取行动——或者,甚至是在经历了灾难的重创之后,才会采取行动,就像当年的芝加哥那样。
站在顺风处需要具备两个策略。第一,眼睛紧紧地盯着远方。这样,你就能够准确预测那个看似遥远的危险是如何一点点地靠近的。第二,这个是最难做到的——解决灰犀牛式危机,即妨碍我们正确决策和及时行动的体制性问题:导致群体思维以及对我们造成蒙蔽的决策过程;保守的体制,妨碍决策者和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定和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低效的资源分配方式,短期内劳民伤财,但是从长期的角度看,也许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同意我们的变革措施。但是,当危险只远在天边,而非近在眼前的时候,说服别人同意我们的变革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提前制订一系列的计划。这样,当危险真的来临时,我们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采取行动了。
(6)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成为控制灰犀牛式危机的人
要躲避危险,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危险。一个人发现了明显的危险,这个危险是被其他人忽视的危险。他挺身而出,提醒大家注意。在野外发现犀牛的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同样,发现灰犀牛式危机也是一种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具备的能力。
在发现灰犀牛式危机、提醒其他人防范危机和制订解决方案,以及把计划转化成行动等过程中,个人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可能会认识到防范危机的必要。但是,最难的部分是行动。最难的事情是要弄清楚如何做才能解决危机。”艾里卡·奥林奇(此人出现在第九章中)说。“一切都取决于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一个公司中没有这样的领袖人物的话,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她在到未来猎人咨询公司咨询过的公司里,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过这样的事情。那些能够成功地看到结构性变革的公司里,总是会有一个积极的内部倡导者。这一点同我们在本书第七章中讨论的问题是一致的,即一个组织机构中,那些有影响力的人能够在企业中发动变革,而且能够得到同龄人和伙伴的全力支持。
以下是能控制犀牛式危机的人:那些愿意同大多数人背道而驰,愿意推翻错误的体制,愿意激励他人一同行动的人。他们是那些看起来有一点点疯狂的人。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挺身而出、牺牲自我,无论是作为公司的一部分,或是世界上的、一个国家里的、一个社区里的居民,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行为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就是我在为写这本书而做调研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看到的真理。所以,尽管所有人都在对我说,人类的本性根深蒂固,让人们无法发现明显的危险,阻碍人们及时行动避免危机发生,但我还是坚持写出了这本书,因为有这样的真理一直在指引着我。
一个能够管控犀牛式危机的人
米娜·古丽(Mina Guli)就是这样一位能够发现犀牛式危机并且能够管控犀牛式危机的人。她的毕生事业是水。她生长在澳大利亚。在这个国家里,她不得不接受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残酷现实。当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学会了如何在洗手和洗澡的时候节约用水;她的家里到处都有水桶,目的是尽可能地接住和重新利用每一滴水。她仍然清楚地记得购物中心关掉喷泉的那一刻。“我们已经习惯了看到水坝的水位一天比一天低。这是一件令人十分悲伤的事情。”她回忆说。这些经历促使她把环保法规和环保融资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此外,她还创立了第一个二氧化碳市场。最终,她移居到了北京,成为牡丹资本(Peony Capital)合伙创始人。牡丹资本是给中国公司提供环保资金的环保基金。
在一次世界经济论坛会上,米娜·古丽和雀巢公司主席包必达在同一个讨论组。这次经历让她有了太多的“恍然大悟”。第一个恍然大悟是:她认识到我们消耗的水资源中,有95%的水是在我们的家庭之外被消耗掉的: T恤衫的制造需要消耗掉2 700升的水去种植棉花和纺纱织布;牛仔裤的制造则需要消耗掉11 000升水才能够完成;汉堡的制造更是需要消耗多达18 000加仑的水才能完成(当然不是给米娜·古丽做汉堡,她是一个严格的素食者)。第二个恍然大悟是:有很多企业和机构仍然把水看成是环境卫生体系的问题。最大的恍然大悟与她童年时期的认知是一致的,即“我们正在耗尽我们的水资源,因为我们的用水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对水源的补充速度。”她说。
这些“恍然大悟”式的认知非常沉重,同时非常令人惊讶。米娜·古丽感到解决水源问题刻不容缓。对于她个人来说,解决水源问题将成为她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她放弃了原有的工作,来到饥渴(Thirst)——一个不断招募年轻人、致力于改变世界目前用水方式的组织。米娜·古丽非常清楚,自己一定要做些事情来改变现状。
饥渴的第一个项目是为最大的人类水龙申报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水龙是由大概2000名学生在2013年12月时共同组建完成的。自成立之日起,饥渴就不断展开同学校和俱乐部的合作,提高人们对于用水的认识,告诉人们我们对于水的消耗正在影响着全世界的水资源供应。在此期间,饥渴同中国的18个省份里的100多所学校、120多个俱乐部合作过。饥渴还创立了一个针对学生的发明竞赛,即让学生发明新的科技,降低家庭和学校的用水总量。
在2013年4月,米娜·古丽踏上了横穿撒哈拉大沙漠的旅程,目的是呼吁人们关注淡水资源严重匮乏问题。走了7公里的路程后,米娜·古丽感到自己的臀部剧痛难忍。“我当时坐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我当时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我完全可以放弃这次旅程,然后回家去。这没什么丢脸的。当时出了一些非常严重的事情。但是,当我想到这样做将会传递出去的信息:当我们遇到很难逾越的困难时,放弃的话也没什么不可以,无可厚非;但是,你也可以选择站起来,继续前行,同一切不利因素对抗。”于是,米娜·古丽站了起来,继续上路了,并且最终完成这次沙漠之旅。根据后来的计算,米娜·古丽此次一共行走了243公里。当她回来的时候,医生发现她的臀部有两处骨裂。
但是,米娜·古丽没有就此停止。她想做更多的事情,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信息传递出去。她意识到,要想吸引媒体关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她必须要做一些更加疯狂的事情,才能达到目的。她从英裔南非律师兼演说家刘易斯·皮尤(Lewis Pugh)那里获得了灵感。刘易斯·皮尤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为“游泳界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The Sir Edmund Hillary of Swimming)。他只着泳裤,跳入北冰洋的海水里,游了很长的一段距离,目的是呼吁人们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关注保护海洋的迫切性。米娜·古丽想到,可以用自己的奔跑去呼吁人们关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于是,尽管她当时仍然拄着拐杖,还不能自如行走,她已经开始计划自己的下一个行程了。米娜·古丽计划用7周跑步穿越7个大陆上的7个沙漠,为2016年2月的世界淡水日做准备。“你需要这样的人,他们愿意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去做一些疯狂的事情。他们的方式虽然疯狂,但是他们非常坚定、执着,对自己做的事情绝不放弃,所以他们一定能够做成。”米娜·古丽说,“你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能够发现犀牛的人,而且是一个能够坚定不移地去追踪犀牛的人,一个能够保护犀牛的人。”
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是很神奇的,我们很快就会接受我们在保护犀牛这个问题上遇到的困难,而且是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个困难。”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在1911年1月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说。他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在非洲游猎的经历。在那次的游猎过程中,一个非洲护卫被一头愤怒的犀牛挑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护卫受了重伤。“在这里,在这个文明的世界里,如果你要求一个人下车,去替你把挡路的犀牛赶走,他会很惊讶、很奇怪地看着你;但是在非洲,你要求一个人下车替你赶走犀牛,他会欣然接受,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在文章中写道,“当你靠近犀牛的时候,很有可能,犀牛会向你发动攻击。犀牛的攻击可能是出于愤怒,也可能是由于受到惊吓,也可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麻烦的是,你无法判断这头犀牛是否会真的发动攻击。”
泰迪·罗斯福对于游猎经历的描述,同他对于由来已久的斗争的描述一样,都是十分准确的。我们看到了灰犀牛式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已经及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或者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把危机转换成了机遇,而且能从中获益。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面前的灰犀牛式危机,我们一定会受到攻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灰犀牛式思维是一个综合了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思维方式。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及时躲避危险,那么你就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乐于倾听和思考那些不太令人愉快的事情。与此同时,你还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自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此外,你还要具备把危机看成是机遇的能力。
我不是一个遇事过分乐观的人,但我的确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在我的这本书中,有很多领袖人物。他们及时地发现危机并且及时地采取了行动,避免了灾难的发生。他们解决的危机都是那些概率高、影响大的危机,足以使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甚至是整个世界毁于一旦。他们是能够发现犀牛的人,而且也是能够控制犀牛的人。想到这些,我想用希望来给这本书做结尾。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来到芝加哥林肯动植物园参观那里的一头名为王牛(King)的犀牛。这是一头东方黑犀,两年前在动物园里出生。进入温暖、潮湿的非洲式空间里,猫鼬和山羚在身边经过,你会有种暂时被运送到了遥远的非洲大陆的感觉。蕾切尔·桑提米尔(Rachel Santymire)——研究流行病学和内分泌学的达维中心(Davee Center for Epidem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主任,出来迎接我。蕾切尔·桑提米尔一直在南非东开普省研究犀牛族群的基因、群体模式以及环境因素等。通过研究犀牛的粪便样本和睡眠模式(在犀牛的住所安装隐形摄像机),她成功地帮助动物园减轻了环境对犀牛繁殖的不利影响。这项研究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最近的盗猎升级之前完成的,现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不得不因为盗猎升级而暂停了。蕾切尔·桑提米尔对犀牛的未来很是担心。“我的研究工作会在远期看到成效。但是在这之前,你必须先要有足够多的犀牛才行。”蕾切尔·桑提米尔说。一项最近的研究提出警告,显示白犀会在不远的将来,即2026年,彻底灭绝。这个消息让蕾切尔·桑提米尔悲痛不已,甚至伤心落泪。“到2026年的时候,我的儿子就满十岁了。我应该怎么和他说呢?难道我要告诉他,你妈妈的工作内容是研究犀牛,但是她现在不能继续这项研究了,因为世界上已经没有犀牛了,它们彻底灭绝了?如果我们把犀牛送到野外,谁来资助犀牛栖息地的运营呢?”
上述的这些问题就能解释为什么林肯动植物园的明星级犀牛是如此的重要:除非公众能够明白犀是多么特殊的动物,否则我们就无法形成舆论压力,来拯救濒临灭绝的犀牛。对于公众认知的教育是这项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犀牛,你又怎么能够想到要去拯救犀牛免于灭绝的命运呢?
小王牛的母亲卡普空(Kapuki)是一个十岁的雌性犀牛,其体重高达约2 600磅。卡普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挤压和推动巨大的塑料桶,让它转来转去,以及在镜子前伫立,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它还喜欢和人类待在一起,而且是时间越长越好。林肯动物园把卡普空送到了芝加哥的动物园,希望它能和那里一头名为马库(Maku)的雄性犀牛一起,繁殖后代。动物园协会和水族馆物种生存计划(Aquariums Species Survival Plan)通过动物园的匹配系统找到了卡普空。人们试图找到最大的基因差异。在卡普空和马库交配之后的第十四个半月的时候,小王牛在2013年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它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个在动物园出生的小犀牛。刚出生的时候,小王牛的体重只有60磅。在出生后的头一年里,它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到2015年,小王牛已经两岁了,而且它很快就追上了它妈妈的体重,几乎和妈妈一样高大了。现在,尽管它体形高大,但它实际上还是一个非常害羞的小宝宝。当它同妈妈一起咀嚼紫花苜蓿和嫩草的时候,小王牛会藏在妈妈的身后,时不时地探出头来看看。卡普空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名人身份和社会地位”,它会径直走到我和它之间的栅栏前面。它会用灵活的嘴唇含着一大捆紫花苜蓿,来到我面前咀嚼。它的嘴唇看起来像是鹦鹉的喙状嘴,或者像是一个巨大的粉色拇指。在野外,这样的嘴唇能够起到拇指的作用,帮助黑犀翻找灌木和丛林,抓起小树枝和小的灌木。它们的近亲,白犀的嘴唇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的嘴唇太平,不利于吃草。
犀牛的性成熟期是六岁左右。林肯动植物园的员工说,一旦小王牛长到四岁左右,它就会被送到其他的动物园里去,找一个匹配的伴侣;按照他们与水族馆物种生存计划签署的协议,这件事的最终决定权还不属于林肯动植物园。或者,等小王牛到了它父亲生它时的年龄的时候,另外一头雌性犀牛就能来到这里,与它一起繁殖后代了。
最后,小王牛对于游客的好奇心终于战胜了它的害羞心理,它走出藏身的地方,来到栏杆前查看。母犀牛通常会在小犀牛两岁左右的时候,就不再给它哺乳了。至于为什么是在两岁的时候停止哺乳,答案很快就清楚了。小王牛尽可能温柔地躺下,用它那个已经几乎长成的犀牛角轻轻地拱着卡普空的肚子。卡普空微微地转过巨大的身躯,用一种混合着认可和喜爱的眼神看着我们。它似乎知道,而且我们也知道,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是个奇迹。在那一刻,尽管世界上屠杀犀牛的坏消息不断传来,但是我们仍然心怀希望。这个巨大的小宝贝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这是一个关于动物保护者的故事,他们正在倾尽全力确保一个史前物种能够继续行走在这个神奇的星球上。当我们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出生,长大后,仍然能够看到这些珍稀的史前物种。
也许,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帮助这个神奇的史前动物避免了其生命中的灰犀牛式危机——灭绝的灾难。也许,这本书也能够帮助你避免灰犀牛式危机。 经济增长新动力(套装共1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