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美国金融史与大国博弈(套装共12册)

梅建平再版跋 读史偶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美国金融史与大国博弈(套装共1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梅建平再版跋 读史偶得

  一直以来,世界上众多经济专家或史学者经常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大不列颠和日本会先后战胜清政府?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经济史专家麦迪逊估计,按当时可比价格计算,清朝的GDP(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英国的4倍和日本的5倍。如此悬殊的国力对比,到底是何原因使两个入侵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诘于此问,中外史家众说纷纭。结论多不外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入侵帝国的坚船利炮。这虽然不失为主要原因,却仍显笼统和肤浅。在拜读了祁斌先生的译作《伟大的博弈》之后,我终对此问有了更深层的感识。适逢今日祁斌先生邀我作跋,故不避孤陋寡闻,将杂想略呈一二,以期共勉。

  近代史中,两国逐战,孰胜孰败取决于将士之勇,更取决于对手之间的经济财力,比的是双方的国防经费。然由此而论,按当时的比例数字,为什么国力数倍于英、日的清朝却惨败而归呢?

  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回避和显而易见的。按当时入侵国和清朝的GDP实力比较,英日显然稍弱一筹;但是,它们集资融资的能力却不是清朝可比拟的。在筹集国防经费方面,两国拥有的正是清朝所欠缺的现代工具——资本市场。

  从现代政府财政来源的角度看,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渠道十分有限,不外乎苛捐杂税,乃至非常时期的卖官鬻爵。由于朝廷上下,官员贪婪腐败,中央政府一两银子的财政收入,经层层盘剥累加之后,到了百姓头上就变成了三两的税赋。因政府集资手段原始,效益低下,故不仅民负重大痛苦不堪,且政府军事财力也十分匮乏。再反观英日两国,它们不但有较为有效的税收渠道,更有非常制度化、便利的金融手段——向资本市场发放国债,直接向百姓借钱。如此方式,变剥夺为许诺,英日政府不但顺利筹集到大量的军事国防经费,更直接推动了两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可叹巍巍大清朝,在打仗的节骨眼儿上却拿不出钱来!

  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吃一堑,长一智,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历史伟人邓小平的亲自推动下,中国在1990年重新建立了证券市场,历经20年风风雨雨的飞速发展,它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金融市场。

  任何新事物在新生的环境中,总不会恣意平坦地生长扩展。中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集资、融资、投资等各个环节上,还不尽如人意,显现出许多新兴市场的共同弱点:盲目、无序、充满投机性,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起到有效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本的作用。

  怎样正确地看待和发展这个新兴的市场,是监管当局在目前处理市场监管和发展这一矛盾时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鉴史论今,祁斌先生精译的《伟大的博弈》一书,娓娓道来,为读者展开了极富现实意义的美国金融市场发展史的画卷。整篇通俗流畅、一气呵成,充满真知灼见。纵观其两三百年的发展史,证券市场既是一个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场所,又是一处汇集智慧、永远创新的地方;它时时投机充盈,刻刻险情迭出、危机四伏,但永远集聚商机,洋溢活力,充满挑战性;毋庸讳言,它也是一个极富人性的地方。

  20年与200年,各自的发展和成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汲养料、长身体的时期,需要我们少苛求、多爱护、积极引导,需要我们不断推出此类佳作译著为它提供前车之鉴,让它少走弯路,让我们共同促进它的壮大与成熟。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时任纽约大学金融学副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2005年11月 美国金融史与大国博弈(套装共12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