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的飞行技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鱼:全世界300种鱼的彩色图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飞鱼的飞行技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话讲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动物的生活习性。众所周知,鱼儿离不开水,但是却有一种鱼例外,它就是飞鱼。
皮色泛着蓝光的飞鱼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这些长相奇特的鱼,身体呈流线型,又细又长又扁。两鳍展开的时候就像鸟儿展翅。有时它们会浩浩荡荡地冲出海面,可一会儿又潜入海中,没过多久又冲出海面飞翔。这些飞鱼之所以能飞,主要依靠的是它们发达的长可达臀鳍末端,宽约7~10厘米的胸鳍。每当它们展开胸鳍飞翔时,不仔细看就像燕子一样,所以飞鱼还有一个名字,叫“燕儿鱼”。
飞鱼以海中细小的浮游生物为主食,每年的四五月份,它产“崽”,繁殖后代。它的卵又轻又小,卵表面的膜有丝状突起,非常适合挂在海藻上。渔民们根据飞鱼的产卵习性,在它产卵的必经之路,把许许多多几百米长的挂网放在海中,重重叠叠的渔网使飞鱼如同游进了密密的马尾藻林,它们自投罗网,在网中产卵,并怡然自得。
飞鱼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整个身体像织布的“长梭”。它凭借自己流线型的优美体形,在海中以每秒100米的速度高速运动。它能够跃出水面十几米,在空中停留的最长时间是40多秒,飞行的最远距离有400多米。飞鱼的背部颜色和海水接近,它经常在海水表面活动,颇似一架掠浪而过的“小飞机”。
飞鱼练就一身飞翔的本领也是残酷的生存环境逼出来的。原来,飞鱼的视力很差,所以在大海中觅食非常困难。为了生存下去,既要吃饱又要防范其他海洋生物的攻击,飞鱼就必须练就“一技之长”。它们只能飞起来,以水面上的昆虫为食。同时,飞鱼飞行的绝招也使得它们避免了大鱼的追逐,逃脱了天敌的攻击,从而得以保存性命。
飞鱼
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飞鱼的飞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只是滑翔。没有翅膀的它们,由于身体两边紧挨头部的地方生有一对又宽又长的胸鳍,所以每当它从水底高速地游近水面并跳出水面时,它身体两侧的又长又宽的胸鳍就像翅膀一样展开,这样产生的浮力会把它送上天空,飞鱼会随着上升的气流像鸟儿一样飞在天空,其实这只是一种滑翔。一般情况下,飞鱼滑翔的高度与持续的时间都很短,一般高度是距离水面1.2米,最高也不会超过10米,时间则不超过60秒。
但是,当它受到水下凶猛生物的进攻时,它能以每小时40多千米的速度迅速飞离水面。假如顺风且风力适当,飞鱼还可以在离开水面达四五米的空中飞行二三百米呢。
飞鱼多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随着科学的发展,快速摄影揭开了飞鱼“飞行”的秘密。其实,飞鱼并不会飞翔,每当它准备离开水面时,必须在水中高速游泳,胸鳍紧贴身体两侧,像一只潜水艇稳稳上升。飞鱼用它的尾部用力拍水,整个身体好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空中射出,飞腾跃出水面后,打开又长又亮的胸鳍与腹鳍快速向前滑翔。它的“翅膀”并不扇动,靠的是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作短暂的“飞行”。仔细观察,飞鱼尾鳍的下半叶不仅很长,还很坚硬。所以说,尾鳍才是飞鱼“飞行”的“发动器”。如果将飞鱼的尾鳍剪去,再把它放回海里,那么,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本来就不能靠“翅膀”飞行的断尾的飞鱼,就再也不能腾空而起,只能在海中默默地生活,度过“残生”。一般地,飞鱼用跳向空中的方法逃离敌手。飞鱼冲出海面能在空中滑翔100米之远,然后再跳入水中。飞鱼的“翅膀”是扩大了的鳍。有些飞鱼用一对鳍滑翔,有些如下图所示用两对鳍滑翔。 鱼:全世界300种鱼的彩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