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鲁迅经典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鲁迅交往鲁迅一生交往的人很多,仅见于《鲁迅日记》的,就多达1950人,他们跟鲁迅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以沫相濡、终生友好的,如许寿裳;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如章士钊;友好中有批评、批评时仍友好的,如刘半农;先冲突后缔交的,如魏建功;先友善后破裂的,如钱玄同。鲁迅与品行不同的同时代人为友为敌,或疏或亲,在交会和碰撞中迸发出灿烂的性格火花,催生了不少垂范后世的名作,如《忆刘半农君》、《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等。
1.巴金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在学生时代,巴金就积极地搜求鲁迅作品。他多次将自己视为鲁迅的学生,比喻为“靠着太阳的恩泽”而成长起来的“墙边的一棵小草”,又说,没有鲁迅的《呐喊》、《彷徨》他也许不会写出小说。1932年前后,巴金有机会直接接触鲁迅。鲁迅将最后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交给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刊行,并预付《〈死魂灵〉百图》的印刷费用供出版社周转。鲁迅曾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早在中学时代,萧红就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1934年9月,萧红完成了她的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审读了这部书的原稿,并于次年11月14日撰写《萧红作〈生死场〉序》。由于该书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构查禁,鲁迅支援萧红与萧军、叶紫,结成奴隶社,自费印行了这部作品,使这位身世坎坷的东北流亡女青年从此享誉文坛。鲁迅去世后,萧红撰写了著名的回忆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并编写了哑剧《民族魂鲁迅》,在香港上演。
3.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又名瞿霜,江苏常州人,在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宣传部工作期间,多次在鲁迅家避难。1933年7月,瞿秋白选编的《鲁迅杂感选集》出版,在书的序言中,他首次从鲁迅与中国革命,特别是与思想革命、文化革命的关系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鲁迅杂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位置。他还根据鲁迅的意见,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撰写了《王道诗话》等12篇杂文,分别收入鲁迅的《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和《准风月谈》。鲁迅曾瞿秋白一副立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1935年6月28日,瞿秋白在江西长汀罗汉岭就义。鲁迅抱病选编瞿秋白的遗文《海上述林》,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出版。
4.许寿裳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浙江绍兴人,1902年在日本弘文学院结识鲁迅,共同讨论改造中国国民劣根性问题,共同参加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共同筹办《新生》杂志。鲁迅从日本归国后,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北洋政府教育部和北京女高师任职,都得力于许寿裳的举荐。他们共同经历了反对旧教育制度的东京弘文学院学潮、“木瓜之役”、女师大风潮,以及广州“四·一五政变”。鲁迅赴上海后被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也得力于许寿裳的帮助。1948年2月18日,许寿裳在台湾台北寓所被暗杀,原因与宣传鲁迅有关。著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鲁迅经典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