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全书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

道德经全书 文若愚 4175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全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今译】

  “道”总是无所作为,但是又没有什么事物不是出于它的作为。侯王如果能持守它,万物将会自行化生。万物化生而有人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我就用无名的真朴状态来让他安定下来。无名的真朴状态,也就是要人不起欲望。不起欲望而恬静安然,天下就会自己呈现出安定的局面。

  【解析】

  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总是无所作为,可是天下又没有什么能够离得开它的作为。类似的话语在《老子》一书中反复出现,也就反复地强调着老子极为看重的这样一个核心的观点:无为而治。在老子看来,只有做到了“无为”,才可以做到“无不为”,一个人如果去做了什么,看上去可能他做得很多,然而即使他做得再多,也毕竟是很有限的,远远不能达到“无不为”的程度;相反,看似什么都没有做,才能够做到“无不为”。那么,既然是“无为”,又如何能够实现“无不为”的目的呢?奥秘就在于,去掉人为,而让之于“道”,也就是老子接下来所要说的:“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如果能持守着“道”的精神,那么天下万物就会自行化生,而无需你再去亲自操心。

  也就是说,在这一章里,老子把道落实到国家治理中,指出最好的统治者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许多人认为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做,这其实是对无为而治的误解。作为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无为而治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无为而治是指治国不要瞎折腾,瞎指挥,胡作非为,强行干预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在老子看来,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有一个客观规律支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育过程,人为的干预,一厢情愿地瞎掺合,不自量力地强行推进,代替民众进行行为选择,种种指手画脚的统治方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只能延迟、破坏乃至扼杀社会的自由发展。与其这样做,不如静观其变,尊重民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无为而治的核心要义在于这个理论有前提,这个前提是统治者首先要遵守大道。当社会的发展合乎大道的时候,就任其发展,不加干预;当社会发展背离大道时,应该加以引导,使之走上合乎大道的轨道。为与不为的选择,在于统治者对大道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判断。比如,战乱过后,百废待兴,实施休养生息的国策,不去干扰百姓,使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这是无为而治;社会经济发展到繁荣阶段,土地兼并严重,社会风气奢侈浮华,统治者就应当强化思想教育,扭转社会风气,校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这也叫无为而治。总之,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遵循大道而为,不是按自己的想法而为。

  再者,无为而治还包含有所不为的思想。比如作为统治者,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不能干违背常识和社会道德的傻事,不能干害人害己的蠢事,也不能干损人利己的坏事。无为而治还教导统治者,对社会要保持静观状态,使自己始终处在可以选择的地位上,这样在处理各种事情时,都可以不被动,不匆忙,有时间从容应对,有空间进行回旋。

  社会经济和人民幸福不需要统治者的干预,按照自然的规律,市场会自发地调节。在市场中,人人会选择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干自己最喜欢也最拿手的事情,获得最大收益。社会上如果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创造出个人的最大价值,相应的整个社会经济的总量自然会获得充分和快速的发展,走向繁荣。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一思想,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事实上,不要说是手握实权的统治者,就是一般人,都是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作为的。这是人类的天性,譬如,动物原本都是野生的,可是后来有一部分被人类驯化了,一代代地传续下来,就与野生的同类出现了差别,成为了两个种属。人工蓄养的动物,需要人们投入很多的精力去进行管理,否则动物的生长就会出现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这样讲,那些家养的动物,如果离开了人的饲养,就会难以生存。可是,这些动物原本就是不需要人们去进行照料的,它们原本就能够在自然环境下自行健康地衍生,只是人们出于自己的贪心,才改变了它们的本性。老子说,不要这些人为的东西,大家岂是不会生活得会更为轻松和愉快吗?然而在现实中,人们总是做得太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有着太过强烈的欲望。那么,对于人的欲望,老子提出了什么办法来对待呢?他说道:“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人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我就用无名的真朴状态来让他安定下来。这种“无名之朴”,指的也就是化同于自然、没有任何强为之意、完全不为欲望所左右的得“道”的状态。

  【为人之道】

  取经途中的唐僧

  在《西游记》的取经队伍中,别看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与沙和尚也一个是天蓬元帅投胎,一个是卷帘大将下世,可对于取经来说,他们所起到的只不过是辅佐作用,是配角,而取经的主角则是平凡无奇的唐僧。唐僧既是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三人的师父,也可以说是这个队伍中的领导者。然而,唐僧在这几人中却最无能,不仅不会法术,而且真假莫辨,时不时地将妖怪当成好人,因而误解最为得力的大徒弟孙悟空,还翻脸无情,念起紧箍咒来不顾徒弟的死活,赶孙悟空走的时候也是毫无师徒的情分可言,而且他还胆小怕事,一见到妖精就吓得腿软,弄得徒弟们直埋怨“师父老大不济事”。由此看来,比起徒弟中的任何一个来,唐僧的本领都差得远了,可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做几个本领高强之人的师父。那么,对于取经来说,唐僧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呢?其实,唐僧看似最无用,实际上却发挥着最大的作用,而且取经一事,非他不可,别人是不能代替他来完成这一事业的,这很有些像老子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

  这唐僧表面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僧人,至多不过佛理更为精通一些罢了,可实际上他却并非凡人,而是有着一种特殊的身份。他是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的转世,而取经的终极之处,就是由如来佛祖所主持的西天大雷音寺。因此,从取经人的身份这一点上来说,唐僧无疑是不二人选。当然,唐僧之所以能够成为取经队伍的领导者,并不仅仅在于其身份的特殊,而另有极为重要的原因,不仅对于取经如此,对于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这一点素质也是都应当具备的,那就是无比坚定的顽强意志。唐僧虽然懦弱,但是却具有一种不将理想实现决不罢休的可贵品质。在漫长的取经途中,可谓惊险重重,师徒几人时刻都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孙悟空不止一次地翻跟头回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虽说是被唐僧赶走的,属于无奈之举,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孙悟空对待取经的态度是不够坚贞的。猪八戒则更是俗心未净,贪恋红尘,时不时地想回高老庄去过那筵有美酒、室有娇妻的舒服日子。沙和尚虽然是个老实人,但是如果大师兄、二师兄都走了,他恐怕也是承担不起独自护佑师傅成功赶往西天的艰巨任务的,一旦有难,也很有可能就势重又潜入流沙河中做个水霸王。而唐僧呢,他与徒弟们是完全不同的,在三个徒弟来说,取经的任务都是被授予的,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被迫的性质,而强扭的瓜总是不够甜的,他们虽然也能够忠心耿耿地保卫师父唐僧,但是毕竟对于取经的事情是不够热心的。《西游记》中的很多情节都表明,在他几人看来,似乎取经的只是师父,而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唐僧成功地抵达取经的目的地,至于取经这件事本身,却仿佛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取经对于他们来讲是有之无妨、无之亦可的事儿。所以,一到个别的关键时刻,他们就难免发生动摇,特别是猪八戒,对张罗散伙特别积极。而唐僧呢,他不是接受了谁的指派才向西天出发去取经的,而是对于取经事业满怀热忱,内心之中洋溢着无限的崇慕之情,取经对于他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他人生的基本使命,在某种意义上,取经就等同于他的生命。这样的人,在取经的路途上当然会异常地坚定,取经的信念决不会发生丝毫的动摇,而这正是完成取经,也是成就一切事业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取经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事业,不仅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而且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队伍之中必须有一种极为坚毅的精神来支撑,有一种无比镇定的信念来维持,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能够走到最后,才能够最终完成取经大业,而这样的精神与信念,其重要意义更要高于其他的一切本领。少了一员干将,队伍的力量会受到削弱,可是如果缺少了这样具有核心作用的精神与信念,则队伍必将解体,队伍都不存在了,又谈何成事呢?唐僧之所以能够给几个本领高强的徒弟做师父,能够充当取经队伍的领导者,其奥秘就在于,这种对于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坚定精神与不易信念只有他才能够提供。所以,在取经的路途上,唐僧看似作用最小,实际上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德经全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