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维护其自然与和谐在三个排比句之后,老子说道:“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意思是,朴质的状态被破坏之后,就会成为具体的器物。圣人依循这个原则,建立了组织或国家的管理和领导的体制。
关于这一点,《庄子·马蹄》一篇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筴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歔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马原来过着自由自在的舒适的生活,可是自从有了伯乐之类的驯马师之后,马的命运就被改变了,它们被伯乐进行了人为的改造,结果就使得马失去了本性,造成很多马因此而死亡。至于陶工和木工的做法,也都与此相似,他们都把人的意志加给了外物,从而剥夺了外物的天性,破坏了它们自由存在的权利。《马蹄》这篇文章继续说道:我认为,真正会治理天下的人,他的行为一定不会是这样的。百姓们各具其性,比如说,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他们的本性。这些本性是浑然一体、没有偏私的。真正会治理天下的人,一定会顺应自然,采取放任无为的态度,让百姓的本性得到自由自在的健康发展。文章中还说,损伤物品的本性用来制作器皿,这是工匠的罪过;而毁损大道来倡导仁义的法则,那就是圣人的罪过了。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的观念还提醒我们,道是不断发展的,在其具体化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各种形态,比如雄与雌,黑与白,荣与辱,这是抽象的形态;再比如风云雷电,山川河流,百兽百谷,各色人等,这是具体的形态;再比如民族宗族,家庭婚姻、世相百态,这是社会形态。但是,这些形态必将遵循大道运行,交互作用之后,最终还是要复归于大道。圣人依循这个原则,建立管理和领导的体制,也就是说,高明的领导者,深悉大道是万物的本源,当万事万物各有形态之时,貌似纷繁复杂,实则万变不离其宗,只需坚守大道,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就可以引导社会复归于道,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统治境界。
本章的最后一句,老子说的是:“故大智不割。”所以,在完善的体制中,上下浑然一体,没有高低贵贱;九州交通往来,物产自然流通,没有壁垒阻隔;社会各阶层任其流动,而没有等级的限制,无所谓谁领导谁服从,谁对谁施以仁义,也无所谓上下尊卑,礼仪法度,一切都如混沌之道,各自按本性运行。在治国上,这才是无上的大智慧。
大智不割的道理还告诉我们,行为处事,应当顺应万物的自然特点,而不可扭曲了它们的本性。待人接物,一定要遵循大道规律,不故意加以区别,分别对待。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