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让物尽其用老子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所以就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使用各种物品,所以就没有被遗弃的物品。这就叫做掩藏在内的聪明。
晋代的志怪小说集《神仙传》中记载了一则“点石成金”的故事。西晋初年,南昌人许逊出任旌阳县令,居官十年,颇以仁政而闻名,深受百姓的爱戴。辞官东归之后,时值彭蠡湖(即今鄱阳湖)水灾泛滥,他又带领人民治水,取得了显著的功效,人们对他更加景仰,而有关他的一些神话故事也流传开来,“点石成金”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年,灾害非常严重,收成极差,百姓都无法完成交租的任务。许逊就叫大家挑一些石头过来,然后施展起自己的法术,用手指一点,石头就变成了金子。这样,百姓们就可以用这些金子去交租了。
表面上看来,似乎“点石成金”与老子所讲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没有什么关系,但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有着相通之处的。许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可以令普普通通的石头变成昂贵的金子,也就是说可以将原本没有什么用处、用不上的东西变成最为人所需要的、能够发挥巨大用处的宝物,而“常善救人”、“常善救物”的圣人不正与此相像吗?他们可以令原本大家以为没有用处的、被弃置的人和物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用处,这难道不就是“点石成金”吗?虽然“点石成金”本身是一种神话,但是它的蕴意却可以与现实当中的事情联系起来,圣人“善救人”、“善救物”,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拥有那种“点石成金”般神奇的化力。
再看一个例子,惠子曾经从魏王那里得到过一种大葫芦的种子,他种下去之后,生出来的葫芦真的非常的大,可是,惠子却发现这葫芦太大了,反而用不上了。但是庄子认为,其实惠子是一个不善于用大的人,在庄子看来,用那个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做成一个大樽用来泛游江湖,岂不是一件乐事吗?怎么能说这巨大的葫芦没有用处因而把它毁掉呢?这就是圣人与凡人的区别啊。
其实,老子的这句话表明的是,如果由圣人来治理天下,则普天之下必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马克思讲,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一个人都将取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用马斯洛的话来表述,就是在那样的社会中,每个成员都会获得充分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与老子所讲的“无弃人”的状态也是相通的,而老子又加上了一个“无弃物”,这就又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人类理想社会的光辉图景。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其中突出困扰人们的一项就是数量巨大的生活和生产垃圾处理的问题。有一句话说的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根据老子的讲述,或许这样说会更合适一些:“垃圾是没有被正确利用的资源。”现在大力提倡的是循环经济,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确有很多具有回收价值、能够被再利用的垃圾没有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结果就是,不仅污染环境,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浪费掉了。而如果采取“无弃物”的观念来处理这样的问题,结果就会好得多了。当然,这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但是,一种先进的观念是更为重要的,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才可以更好地催生相关的技术。从这一角度来说,老子的观点可谓是十分超前的。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