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

不以兵强天下

道德经 文若愚 1801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以兵强天下这一章和下一章,老子集中表达了自己的反战思想,他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用“道”来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依靠兵力而雄强于天下的,用兵这件事,很快就会得到报应的。接着,老子直述了用兵所带来的灾害:“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军队驻扎过的地方,都会生满荆棘,大战之后,就会发生灾荒。

  老子这样讲,决非危言耸听,而是言副其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蜂起,争战不断,这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我们从当时一些诗人的作品中可以窥知其大概,例如,曾转战四方的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其子曹植在《送应氏》里同样写道:“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再有,同一时期,“建安七子”中王粲的《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曾被掳至匈奴而复还的蔡琰的《悲愤诗》:“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就是对当时兵灾之害的真实描绘。在东汉的太平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五千多万,而到了东汉末年,中国人口锐减到一千多万,甚至有人估计,当时全国的人口仅有六七百万,其中三分天下的蜀国在建立之初,举国尚不足百万人口。当然,不仅仅是兵灾,大规模的疾疫也夺走了数量众多的生命,当时文坛最为著名的“建安七子”当中,就有五人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爆发的疾疫之中,而另外的两人,孔融和应玚则是在此之前就离世了。疾疫虽然不是由战争所导致的,但是战争却使得数以千万计的平民百姓流离失所,无法享受安稳的生活,更不用说得到优越的医疗条件了,而这无疑更助长了疾疫的肆虐,使得更多的人为此而丧生。

  战争无疑会造成对人的生命的最大规模的屠戮,正因如此,反人类罪成为现代社会指控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的首要的罪名之一。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战争是人类种群内部进行竞争的最为极端的方式,这种激烈的竞争方式,在各种生物之中普遍地存在着。但是,人类比动物的高明之处在于,人类是有着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的,是能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的。正因为人类所具有的种种超越性,才创造出了如此丰富多姿的人类世界,而对于竞争,人类也同样应当采取和平友好的方式来进行,这既是符合大道的。更是符合“人道”的。

  因此,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也正是鉴于同样的道理而论说道:“故国虽大,好战必亡。”一个国家,无论它是多么的强大,只要它一味地崇尚武力,耀武扬威,穷兵黩武,就必然会走向灭亡的。这一点在历史上已经得到过多次的验证。世界历史上,亚述帝国、赫梯帝国、阿提拉帝国等,中国历史上的商朝以及秦朝,无不因穷兵黩武而灭亡。对于其中的原因,《孙子兵法》中进行过明确的揭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这说明的是,战争对于国力的消耗极大,国家给养战争,就相当于从人的身体割舍血肉一样,久而久之,即使再强壮的身体也会承受不了,即使再强大的国家也会被拖垮。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在未来相当漫长的时期内,战争都还不具备彻底消泯的条件,而令自身保持着强大的军事防卫力量反而有利于和平的争取。这其中也体现出相反相成的道理,所以同样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军事学著作《司马法》中写道:“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用战争来遏止战争,这就是战争的辩证法,需要切记的是,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战争,捍卫和平,而不是通过战争来炫耀武力,涂炭生灵。

  在老子看来,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处在自然和谐的状态,这才合乎大道。而战争和杀戮,是极端的冲突对抗,与和谐之道、混沌之道、无为之道格格不入。因而,老子坚定不移地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理念。 道德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