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生活,贵族的风度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平民的生活,贵族的风度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从古至今,多少人在混乱的名利场中丧失原则,迷失自我,百般挣扎反而落得身败名裂。司马迁说得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庄子·逍遥游》中讲到庄子的一段经历说: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就是楚王想要请庄子去做楚国国相。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道家认为做人应该摈除对名誉名声的执著。比如庄子就说:“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意思是说名为宾,是次要的,实才是主要的。所以当被征召去做官的时候,庄子说自己宁可曳尾涂中,过着穷困但是却自在的日子,因为在庄子眼中名誉不过是个虚浮的东西,只有逍遥自在的真实生活才是珍贵的。
庄子主张“至誉无誉”。认为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把荣誉看得很淡很轻,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得什么,即使行善做好事也不要留名。
所以庄子说:“荣辱立然后睹所病。”当人们心中有了荣誉的念头之后,就可以看到种种忧心的事情。过分关心个人的荣辱得失,就只能忧虑烦恼,无以摆脱。相反,一个人若是看淡声名毁誉,不刻意去追求名声,专注于自身修身养性,并以此心做事做人,反而常能收获良好的名声。
比如,一个非常正直的学者,一生治学严谨,绝不会沽名钓誉。一个人能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境界就会高一些。治学也好,为人也罢,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必然会急功近利,进而为了满足心中的贪婪而不择手段。人如果能少一点贪欲,多一点自制与满足,自然也就不会落入生活各种各样的圈套中,让自己沦为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同样,对于“利”字,道家也是持着看淡的态度。在《庄子·天运》篇中,庄子就曾假托孔子的口吻说:“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意思是说:把贪图财贿看做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利禄;把追求显赫看做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名声;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便唯恐丧失而整日战栗不安,而放弃上述东西又会悲苦不堪,而且心中没有一点鉴识,目光只盯住自己所无休止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
我们以赤子之身来此世界,当以赤子之心走过此世界,也就是真正留取清白在人间。既无声名,亦无功利,然而这也是莫大声名,莫大功利了。道家强调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便我们过的是平民样的生活,却依然可以保持贵族的风度。
事实上,人生的规则也正是如此奇妙,贪慕虚名、急功近利者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名誉;沽名钓誉、无所不用之徒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庄子言:“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确实,那些不追求官爵的人,自然能不因为高官厚禄而喜不自禁,也不会因为前途无望穷困贫乏而随波逐流,趋势媚俗、做人能像道家所倡导的那样,在荣辱面前一样达观,必然也就无所谓忧愁了。
所以说,我们做人,要懂得学习道家的安贫乐道,以淡泊之心看待名利,这样我们就能对客观的、外在的出身、家世、钱财、生死、容貌等,都看得淡泊,从而才可能达到道家所崇尚的精神超脱洒脱的境界,正所谓:“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