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慈悲无处不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慈悲无处不在古诗有云:“慈悲兹心亦非心,无心慈悲是真心,真心慈悲无兹心,无心权作有心心。”意思是说,真正的慈悲之心是忘我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在佛家的眼中,宁可失去一切,也不能没有慈悲。慈悲无处不在,即使是一滴水中也有大慈悲。

  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从来都是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万事万物在自然界原本都是应该享有自由的。因此,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他们视众生为平等,也望众生彼此平等以待,互尊互敬,这份慈悲之心不言而喻。佛法十分注重慈善之心,而且一直都教导人们一心向善。佛法对善良的理解往往要比我们在世俗中的理解深刻得多,这也正是佛法的高深所在。佛法中的慈悲与善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佛是站在与众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来展示自己的慈悲与善良的。但凡在修习佛法上得道的高僧,其慈悲之心皆不输佛。比如历史上有一位如滴水和尚,便是在慈悲中豁然开悟。

  滴水和尚19岁时就上了曹源寺,拜仪山和尚为师,刚开始时,只被派去替和尚们烧水洗澡。

  有一次,师父洗澡嫌水太热,便让他去提一桶冷水来冲凉。他便去提了凉水来,把热水调凉了,他先把部分热水泼在地上,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地上。

  师父便骂他:“你这么冒冒失失的,地下有多少蝼蚁、草根,这么烫的水下去,会坏掉多少性命。而剩下的凉水,用来浇灌,可活草、树。你若无慈悲之心,出家又为了什么呢?”

  他于是开悟了,并以“滴水”为号。

  这就是“曹源一滴水”的故事。曹源既是曹源寺,也是曹溪的源头,这正是真禅的源头,即后来六祖慧能修身过的曹溪。

  佛法对人是十分讲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灵,即使是再小再卑微如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在佛家眼中那也是一条生命,它与我们人类的生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应该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佛的戒律规定,佛家弟子们不但不做饭,连种田也是犯戒的,一锄头下去,泥土里不晓得死多少生命,所以不准种田。夏天,弟子们集中在一起修行、打坐,不准出来。因为印度是热带,夏天虫蚁特别多,随便走路踩死了很多生命,故不准许。在夏天以前先把粮食集中好了应用,到了秋凉以后才开始化缘。

  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教义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宇宙间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释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一个生命,无论其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便是水中看不见的生物,一样应该得到人的敬重,一滴水中也有三千慈悲。

  在这偌大的一个地球当中,人们与身边的人、事、物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既然共生于同一个空间,我们就应该互尊互敬,平等友爱。生命的联系当中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蝴蝶效应。可能因为我们的某一件错事,引发了一连串的反映,最后遭殃的还是我们。所以对众生抱有慈悲之心,对生活抱着平和度日的态度,不但世界可以消除争端,人的内心也会自在。

  但是慈悲也必须以智能为前导,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只有慈悲,没有智能,好比飞鸟片翼、车舆单轮,无法飞翔行走,圆满成功。没有智慧引导的慈悲,便很可能会泛滥。所以,在大师的眼中,真正的慈悲,不仅是微笑、赞美而已,有时严厉的折服也是慈悲。

  一般来说,常常到寺院中拜佛的人会发现这样的细节:一进山门,首先便会看到一尊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在山口欢天喜地地迎接所有信徒;但进入山门之后,便会看到威严的韦陀护法天将,他手拿金刚杵,身穿盔甲,面色严肃令人不由得心生畏惧。

  “有的人在爱的慈悲鼓励中可以进步,有的人在严厉的折服里有所警惕。”所以,严厉有时候也是一种慈悲。

  不管是严厉的慈悲,还是微笑的慈悲,都是众生的大慈悲。

  只要我们有一念之慈,万物皆善;只要我们有一心之慈,万物皆庆。一念慈悲,不会伤害万物,万物当然欢喜;一心实践慈悲,万物受到爱护,当然就会庆幸。

  一滴水珠中也有三千慈悲,希望我们都能满怀慈悲之心对待他人,世界也将充满慈悲。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