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行言逊,不落祸患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危行言逊,不落祸患做人危行言逊,方不落祸患。历史上以此道著称者其实不少。比如诸葛亮,有一副对联说诸葛亮的戒慎:“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宋代的一个宰相,小事马虎大事却从不糊涂,是个非常精明的人;而诸葛亮一生的事功在于谨慎。
孔子曾说,社会、国家上了轨道,通常要正言正行;遇到国家社会动乱的时候,人们自己的行为要端正,说话要谦虚,不然则会引火上身。儒家强调为人处世要危行言逊,也就是行为举止要谨慎,如履薄冰一般。虽然我们也说谨小慎微,但也要注意将谨慎与小气区别开来。人谨慎可以,绝对不能器量窄小。
郭子仪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尚父这个称谓,只有周朝武王称过姜太公,在古代是一个十分尊崇的称呼。由唐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领本军讨逆。
郭子仪爵封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进行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军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边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说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决定对父亲提出建议。
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臣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所以让府门敞开,是因为他深知官场的险恶,光明正大可以为自己澄清许多事情。他的政治眼光和德行修养,经过复杂的政治斗争修炼而成。郭子仪享年85岁,子孙皆为显贵。
历史上的功臣,能够做到功成名就的不少,但是能做到像郭子仪这样的,功盖天下而君主不怀疑,位极人臣而不令其他人嫉妒,却又着实不多。谨慎坦荡,这是儒家交给我们的处世做事之大智慧。回过头再看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他的确深谙孔子所说的危行言逊之法。
这些儒家的处世做事哲学给予我们这样的启发,那就是我们要懂得尽量谨言慎行,低调做人,这样才能较易明哲保身。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