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简单如一张白纸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简单如一张白纸道家认为“见素抱朴”是人生至境。人需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机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会有作奸犯科的盗贼,即所谓的“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如果我们将绝圣弃智的观念归纳到生命理想中,便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指见地,观念、思想谓之见;“素”乃纯洁、干净;“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木。见素抱朴正是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操,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雕琢。

  老子主张“绝仁弃义”,不以圣人为标榜,不以修行为口号。做人简单如一张白纸,保持孩童般纯洁单纯的心,那便是真修道。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他总像孩子一样生活着,保持着童心。他一生十分热爱孩子并善于教育孩子,他的儿女成了他作画和写文章的题材。他教育孩子的一条可贵的经验是:保持童心。他曾在《我与新儿童》一文中指出:“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童’,让人家去奇怪吧!”丰子恺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而青虫生活和蝴蝶生活却是大不相同的。他告诫成年人:对待孩子,决不能像在青虫身上装翅膀,教他与蝴蝶一同飞翔,而应该是蝴蝶敛住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丰子恺常常唱着小曲逗孩子睡觉;三笔两笔画幅画引孩子们笑;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造房屋;把小凳子摆一成排玩“开火车”;甚至和小女儿抢着看《新儿童》杂志,一起讨论里面的问题,玩里面的游戏。

  古人认为,“素”如一张白纸,毫不沾染任何颜色,人的思想观念要随时保持纯净无杂,“不思善,不思恶”。单纯如孩童,这恐怕也是丰子恺的画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可见,做人心地胸襟,应该随时怀抱原始天然的朴素,以此态度来待人接物,处理事务。个人拥有这种修养,人生一世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秉持这种生活态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谐。

  《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孟子也提倡“性本善”,曾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见到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摇摇摆摆走向井边,无论何人,都会走上前去将他抱开。然而,善性存于心,往往受环境的影响,丧失了原本的善意。对此,荀子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性恶篇》开篇就说:“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人性本是恶的,其善是人为的,人有为善的可能,就在于后天的学习修为。对于本性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老子的观点则更为深刻,即本性无善恶。

  人性之初,本没有善恶之分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善恶只不过是在周边环境影响下依据本性而产生的,有善恶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习惯。本性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平时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却在暗中操控着你,决定着你的大部分习惯,决定着你的性格,甚至决定着你的人生。人本来生下来都很朴素,很自然的,由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等种种原因,把圆满的自然的人性雕琢了,自己刻上了许多的花纹雕饰,反而破坏了原本的朴实。因此,人不要刻意雕琢自己本性的棱角,要保持住生命中最朴素的东西。

  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大多数人都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本色的可贵。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要让尘世浮华沾染了原本纯洁的心灵。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时,人应该成为一块拒绝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朴实的东西,不要让外在的雕饰破坏自然的本质。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