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于心,事半功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凝神于心,事半功倍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具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做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大桶!
回头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
“每当我来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专心致志是做成事所必需的精神,就是像钓鱼这样的小事,也同样需要专注。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用心去发现和运用其客观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显著的成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才能发挥人最大的潜力,如果为外界所侵扰,三心二意,终究会使自己无功而返。
画家专注于画板,音乐家专注于琴键,农夫专注于季节与大地。不管身处何种领域,当我们站在同样的起跑线,想要有一些使人侧目的成绩,专注便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说过:“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就在于专注,那是一种精力的高度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于一件事情的本领。”在《庄子·达生》中,记录了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
孔子到楚国去的时候,一天,他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
孔子说:“先生的手艺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
驼背老人说:“我当然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却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过身来对他的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庄子讲述这篇寓言的原意是说一个人要想体悟大道,必须要像这个老人一样,凝神于心,日就功成。在这里,庄子目的用以说明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驼背老人的那种专注。其实,人要做成世间的哪件事不需要这种精神呢?
在道家思想中,这一类的论述有很多。比如像《庄子·知北游》篇中有另一段很有启发性的文字。说大司马家锻制带钩的人,年纪虽然已经八十了,却一点也不会出现差误。大司马说:“你是特别灵巧呢,还是有什么门道呀?”锻制带钩的老人说:“我遵循着道。我二十岁时就喜好锻制带钩,对于其他外在的事物我什么也看不见,不是带钩就不会引起我的专注。锻制带钩这是得用心专一的事,借助这一工作便不再分散自己的用心,而且锻制出的带钩得以长期使用,更何况对于那些无可用心之事啊!能够这样,外物有什么不会予以资助呢?”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这就是专注的力量。一个人只要能够真正地、切实地做到专注,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有些成功,不需要太强的实力,需要的往往是专心致志;有些失败,并非缺乏良好的时机,缺乏的往往也是专注的精神。一个人如果能做到除了追求完整意志之外把一切都忘掉,把自己完全沉浸于工作之中,那他就是一个天才,因为他比谁都更接近成功。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