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有爱有敬才是孝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有爱有敬才是孝有一个财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愚笨,不讨人喜欢,小儿子聪明伶俐,于是财主就尽心抚养小儿子。两个儿子逐渐长大了,大儿子一直在家里陪着父母,小儿子因为颇有才华,被父亲送到县城读书。

  小儿子果然不负众望,考取了功名,一家人欢天喜地,两位老人也准备收拾行李,和小儿子一起到新地方开始生活。本来小儿子不想带着父母,但是想到兄长愚钝,就勉为其难地带上了两个老人家。

  到了就职的地方之后,小儿子给父母选了一间房子,安排了一个奴婢,从此就消失了。两位老人看不见他的人影,生病了也只能使唤下人去找大夫。虽然在这里不愁吃穿,但是两个老人心里很难过。

  一年以后,大儿子带着家乡的特产过来看弟弟,一见到老人,就难过地哭了——一年不见,父母老了许多,以前胖胖的父亲也瘦成一把骨头了。虽然大儿子很笨拙,但是很心疼父母,他决定带着父母回家生活。父母想到自己以前和大儿子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端茶倒水像下人一样使唤,但是他从来没有生气,反倒是乐呵呵地照顾自己,不禁也流下了眼泪。就这样,笨哥哥又带着老人回到乡下去了。小儿子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不跟着我这样有头有脸的儿子,却要和那笨人一起生活?

  其实,感动老财主的正是一颗孝心。只有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孝心,他们才会觉得幸福。现代社会,很多人可能会逢年过节给家里寄一些钱回去,但是父母最缺的并不是钱,而是关爱之心。

  孝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论语》中有很多处关于孝的探讨。比如,《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做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心,养老和养牛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后来子夏也来问什么是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子女要做到孝顺,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这并不是完整的孝。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人之面色,即其内心之真情流露,色难,乃是心难。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孝”,必须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是一种自觉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情感,而不仅仅止于“供养”上。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所以孝子伺候父母,以能和颜悦色为难。有的儿女在为父母盛饭倒水时总把碗或杯子“砰”的一声放在父母面前,把父母吓得哆嗦一下。这样的态度,会让父母有何感想?这样的行为能算做是孝敬吗?孔子生活在一个非常讲求“礼”的时代,人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礼”,坐的朝向、与人说话的态度、看望生病的朋友时应该站的方位都有明确的礼制规定,而孝作为“礼”的重要内容,更是被强调得细致入微。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反而误解了“孝”的本意。对父母只是养老,却并没有尽孝。

  孝,绝不仅仅是能够保证父母衣食无忧。因为父母更希望得到的是儿女的真情关心,有敬有爱才是真正的孝。

  古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对父母尽孝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许多麻烦。每当这时,人们便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一些厌恶的神色,这种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考虑父母心中的感受。恐怕此时父母心中隐隐的内疚和失望远远比老迈和病痛的折磨更甚。

  孝,是原心不原迹的行为,儒家告诉我们孝敬要表现在行动上,但更要在心中,这才是真孝。所以儒家说,仅有孝的举动,却没有孝心,是远远达不到真正的孝的。孝,需要有行动,更需要用爱去浸润。在中国,对父母及老年人的孝养一直是个大问题,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圣贤格外重视孝道的原因。要知道: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