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善争者以不争取胜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善争者以不争取胜《庄子·山木》中说有一种名叫“意怠”的鸟,总是挤在鸟群中苟生,飞行时不敢在前边,也不敢在后边;饮食不争先,只拣残剩食物,所以它既不受鸟群以外的东西伤害,也不引起鸟群中的排斥,保身远祸。倘若它要“意”不怠,肯定不会采取此种生存方式。

  “不争”在庄子这里,原意就是明哲保身,全身远祸。人们今天借用它,反其意而用之,用做“大度”讲,但同时我们也还要想到既谦下,又当仁不让,顺其自然,当柔则柔,该争则争。一味地“不争”、谦下,并不可取。真正的不争是为了更好地争胜。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如何无争?什么都不要。人之所以有祸害、有痛苦、有烦恼,就是因为想抓住点什么,既然一切都能舍弃,自然无争。

  清初,常熟三峰寺诗僧檗庵为虞山钱湘灵老人撰一对联曰: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不怒自威,不言自重,不名自名,不争乃争,这是一种高级的生命感悟,又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生活方式,是对道家文化的深层体验和悟解,与西方那种以张扬自我、表现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主旨迥然有别。

  “诚全而归之。”我们一面讲要做个“不争”的谦谦君子,一面也要提倡当仁不让。有竞争意识的人都很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毛遂自荐、自我推销,这就是当仁不让。不过当仁不让,不是空口白话,拿不出真招儿,在当仁不让时,也需要策略化、艺术化。这就是道家真正的不争智慧:不争则已,争则胜之。有一则寓言借小火苗的故事,讲述了过于争胜而自取灭亡的道理,很有启发意义。

  一团小火焰在温热的炉灰里隐隐地闪出几丝红光。它不想在瓦灰色的炉灰中无声无息地熄灭,就尽量往炉灰的深处钻,以减少身上能量的释放。

  到了吃饭的时间,人们又把一些干树枝和劈柴塞进了渐渐冷却的炉子里。

  火柴一划,盛着热汤的生铁锅底下的干柴堆冒出了火焰,快要熄灭的小火焰又复活了。炉子里一下子又填进这么多干柴,火焰这下可高兴了。它越烧越旺,把不流动的空气渐渐地从炉子里赶出去。顽皮的火焰不停地逗着木柴玩耍,它淘气地跳上跳下,燃烧得更加起劲了。

  火舌顽强地穿透劈柴,喷射出许多焰火似的小星星。厨房里的暗影快活地跳起舞来,不停地在地上转来转去。调皮的火焰兴高采烈地发出呼呼声,它努力想穿过炉盖跑出来。炉子很快就呜呜地响了起来,忽而活泼地吹几声口哨,忽而豪迈地发出一阵呼啸,歌儿唱得和谐而动听,使原来幽暗寒冷的厨房一下子变得既明亮又暖和了。

  火焰看到劈柴已乖乖地听从自己的指挥和调度,就得意忘形起来,狂妄自大的念头涨满了它的脑子,它不愿再待在炉子里,只觉得这地方太小又太挤,再也容不下它这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于是,骄傲自大的火焰发出了吱吱的威胁声,它把刺眼的小火星狠狠地射向炉膛四壁,企图冲出那讨厌的炉膛,到外面去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和才能。火焰东冲西撞,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缝隙,它兴奋异常,趾高气扬地向外冲去。

  结果可想而知,狂妄自大的火焰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可怜的火焰至死也不明白,离开了劈柴的帮助,它将一事无成。

  有时,我们就像这火焰一样,取得些许成就便狂妄自大起来,不自量力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殊不知,你能有这样的成就集结了多少人的力量与智慧。离开了他们的帮扶与协助,任你有三头六臂也断然是无法成功的。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在遭受了失败之后也无法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人生在世,争的是什么?无非是两样东西,一是争气,一是争利。争气,值得,但不可太盛;争利,不值得,也为人瞧不起。要守得住“柔”,就得像古人说的那样:“处利让利,处名让名。”名也好,利也罢,一切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索性就做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好汉,该有多潇洒。李白、陶渊明均系“爱酒不爱名”的古人,一个醉眼看世界,对酒当歌;一个是世外桃源,“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与世无争,自寻解脱。

  所以说“不争”是做人修身的原则之一,不争乃争正是竞争的最上乘境界。为人不可气太盛,“老聃贵柔”,道家倡导“不争”的“谦德”。并且用“意怠”的生存方式解释这种“谦德”。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不争”,在条件、名额、好处有限的情况下,事情就好办得多。所以说,做人超脱一点,心胸开阔些,甚至甘愿承认自己是弱者,对自己并没有实质的损失,还能避免无谓的争斗,反而能在最重要的时刻取得胜利。所以,善争者要做到“不争”,唯有善于不争的人才能争得最后的胜出。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