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孝是向下传递的教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孝是向下传递的教育儒家认为,“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爱心的、讲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亲情浓郁、关系牢固;反之,必然是亲情淡薄、家庭结构脆弱容易解体。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可见,不重孝道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孝是一种向下传递的教谕。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将成为将来孩子对待我们的态度。

  从前有一对夫妻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他们尽心竭力地抚养儿子,所以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这对夫妻还有一个老母亲与他们同住,平时儿媳老是嫌弃婆婆,不愿意养婆婆,但是婆婆因为能帮他们干活,所以媳妇虽有怨言但还是让婆婆同他们吃住。年复一年,随着孙子渐渐长大,老奶奶越来越老了,她的腰因为长年的劳作变得弯曲佝偻,她再也不能做重活了。而且由于年龄的原因,吃饭的时候常会撒出一些饭粒。这时候,媳妇看婆婆越来越不顺眼,她急于想把婆婆赶出家门,于是总在丈夫面前说婆婆的坏话,没想到丈夫竟然答应妻子赶母亲出门。

  一天吃过午饭,这对夫妻就把老母亲送到三十里外的山沟里,扔下几块饼,让老母亲自生自灭。没想到回家后,他们发现儿子在村口的大树下坐着。夫妻俩问儿子为什么不回家,儿子说:“我在等奶奶,你们现在把奶奶拉出三十里地外,以后我拉你们八十里也不止。”听了儿子的一番话,夫妻俩顿时明白了。他们赶紧回到山沟里把母亲拉了回来。

  这个故事多少有些讽刺的成分,但是却很有警世作用。

  在《论语》中记载了有子的一段话,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可以作为‘仁’的根本吧。”

  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所谓道,即人道,其本则在心,而这人道最鲜明的体现是孝悌之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百行孝为先”的古训。所以要想培养仁爱之心,必先从孝悌始。《劝孝歌》中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尖锐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孝”这一为人处世的根本。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孝”的事迹,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典型的代表,其中的“卧冰求鲤”的故事是这样的:

  晋朝琅琊人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是王祥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怨恨父母,相反,他对父母非常孝顺。父母患病,他便衣不解带、日夜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但当时是寒冬腊月,冰封三尺,天寒地冻,根本无法捕鱼。但是王祥为了能让病中的继母吃上活鲤鱼,就解开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坚冰捉鱼。突然三尺厚的冰自行融化,从冰下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高兴地回家为继母做鲤鱼汤,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就是“卧冰求鲤”的故事。后来王祥隐居二十余年,给父母养老送终后,才应邀出外做官。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并被封为睢陵侯。后人为了纪念他,有诗云: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孝悌想必也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而施行的一种生存策略。

  此外,正如有子所说,将来这些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如果到了社会上,就是社会动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是骇人听闻!

  孝是一种生存策略,将来孩子能否做到孝,关键还是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在孩子出生开始,你就要明白,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孩子的同时必须教会孩子孝敬你!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就会自酿苦果,老无所养!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