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鱼缸的心看大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以鱼缸的心看大海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这个小故事可谓发人深省。这条鱼之所以不快乐了,是因为它用鱼缸的心来衡量大海。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视线圈定你的脚印。确实,所谓登高望远,一个人只有看得远,他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远。
在道家看来,人的心胸大小很重要,因为它将决定人的事业大小。“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是庄子书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眼界随着他的心界而不断扩大,“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是一个不断拓展眼界,不断提高成就的过程。确实,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人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和我们的眼光长远有关的,你能看多远,你才能够走多远。
视线圈定脚印,做人切莫用狭小的心来衡量这个世界。鼠目寸光,得到一点点小利益或者一点不足道的小成就就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放眼历史与现实生活,不少人就是在这样的一时的成绩面前自满起来,以致裹足不前,实在可惜。
在道家思想中有很多体现这一思想的论述。像《庄子·秋水》中曾记载了一位神秘人物,他以一番精彩言论平息了一场战争。
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过盟约,齐威王背弃了盟约。魏惠王恼怒了,要派人去刺杀齐威王。将军公孙衍听说这件事情,感到可耻,就对魏惠王说:“君王是一个大国之君,却派一个平民去报仇。我愿意领大军二十万,为君王去讨伐齐国,俘虏它的人民,牵走它的牛马,使它国王的内热从背部发泄出来,然后倾覆了他的国家,将大将田忌赶走;然后再打伤他的背部,折断他的脊骨。”魏臣子季子听到公孙衍这番话,感到可耻,就对魏惠王说:“譬如筑十丈高的城墙,已经筑好了七丈,可是又把它毁坏,这是劳役们最痛苦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七年不打仗了,这是我们国家兴旺的基础。公孙衍是个昏乱的人,他的话是听不得的。”贤士华子听到公孙衍和季子的这番话,感到都浅薄,就对魏惠王说:“花言巧语地说讨伐齐国的,是昏乱的人;花言巧语地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也是昏乱的人;花言巧语地说讨伐和不要讨伐都是昏乱的人。”魏惠王说:“那么,怎么办呢?”华子说:“君王只要追求‘道’就行了。”惠施听说这件事,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戴晋人。
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做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魏惠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做角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做蛮氏。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魏惠王说:“没有穷尽。”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魏惠王说:“知道。”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魏惠王说:“没有分别。”戴晋人走后,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魏惠王因为他和齐威王之间的私人恩怨,就想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很多大臣都用不同的方式劝谏,最后,戴晋人在惠施的推荐下隆重登场,化解了这段干戈。戴晋人如何说的呢?他就是通过把魏惠王的眼光拉远,使魏惠王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这次战争和恩怨,最终使得“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一场浩劫就此化解了。
眼界圈定作为的大小,一个人要想拥有更广阔事业,就必须从一开始就使自己存着一颗大海一样的心。否则当有一天,我们可以自由徜徉在广阔的海洋中时,就很有可能会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反而会因为它的广袤无边而失去方向。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