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认识世界先认识自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欲认识世界先认识自己《庄子·齐物论》里记载了一段十分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在这里,庄子用他亦真亦幻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这样一个梦: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在这个时候,庄子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是蝴蝶?是庄周?分不清楚。看,这就是庄子,我们可以从他的观点中生发出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是谁?我们到底是否能够明确地认识自己?人生烦恼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如何从这些烦恼中解脱出来?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他又开始继续寻找。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他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问道:
“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他说:“是的!恳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像这个人一样四处寻找解脱的途径?殊不知,并没有谁捆住我们的手脚,真正难以摆脱的是羁绊心灵的那个瓶颈。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阻挡自己前进的障碍往往并非道路的艰险,而是人自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庄子为什么会在雕陵栗树林中遭受守园人的责问,就因为他被自己蒙蔽了,忘记了审视自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过得并不如意,这时,你必须省察自身,你的境况是怎么造成的。很多时候,省察的结果往往会使你大吃一惊,进而恍然大悟。
尼采在《道德的系谱》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认识你自己吗?谈何容易!一辈子不认识自己而做出了可耻可悲的事情的不是大有人在吗!今天不是还有一部分人正是由于不认识自己,不能充分理解生活的幸福,经受一点点挫折、打击就悲观、失望、苦恼、抱怨、彷徨,终于在唉声叹气、无所作为之中把时光白白浪费掉了么!
认识你自己罢!作为一个想正正经经做一番事业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这难道不应当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吗?比如说,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难解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的理化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是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下棋,但是有过人的想象力。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鲁迅说过,即使是资质一般的人,一个东西钻上10年,也可以成为专家,更何况它又是你自己的长处呢?
古人早就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认识自己,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心灵究竟需要什么。
认识自己是人生智慧的开始。认识自己吧,顺着庄子那有些调皮诙谐的目光,我们就能走上智慧的道路。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