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忍耐是人生必修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忍耐是人生必修课在一座大山之中有座寺庙,庙里有一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会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但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然后,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大钟听后,若有所思。忍受艰苦的雕琢和锤打之后,大佛才成为大佛,钟的那点锤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

  其实,不光佛需要行“忍”,一切成就也都来源于忍。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忍耐是一种人生智慧。

  从某种程度上说,忍耐是成就一项事业的必需,忍耐能让我们在清净沉寂中体会生命的幸福。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幸福。”

  “忍”是修行佛道必须具备的心理姿态。这其中的“忍”是智慧,是力量,是认识、担当、负责、化解的意思。佛教讲“忍”有三个层次:即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所谓“生忍”,即是一个人要维持生命,必须能忍。所谓“法忍”,就是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还要活得自在,所以心理上的贪嗔痴成见,都要能自我克制自我疏通。所谓“无生法忍”,就是对于时间上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功名利禄、人情冷暖等,不但不为所动,而且要能真正地认知处理、化解消除。

  佛教所谓的“忍”,即是能够克制各种欲望,使自己心态平和,继而得到心灵上的自在。忍之于追求佛道的人来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看似不适合普通人,但其实常人如能领会“忍”的意旨,对日常生活将会大有裨益。

  我们平时所说的忍,即是忍耐。忍耐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缺少忍耐常常使事情难以圆满解决,甚至会因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这在现实生活中绝非少见。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在盛怒下常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他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培根则告诫道:“无论你怎么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是保全人生的一种谋略,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忍耐是一种弹性前进策略,它是人生的延长线,就像战争中的防御和后退有时恰恰是赢得胜利的一种必要准备。

  “忍字心头一把刀”,不是意志极坚强者,很难能把这个写起来极简单的字做到位。而一旦做到位了,那他的一生事业一般来讲都会是别有天地。比如唐宣宗,便是其中一位。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在他即位之前,贵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这得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李忱的母亲并不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妃子,她作为当时叛臣的罪妇进宫,结果邂逅了当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了,留下这一对母子,既不能母凭子贵,也不能子凭母贵。

  820年2月,李恒(李忱之兄)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4年后穆宗服长生药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岁,驾崩后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继接任。

  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他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尽管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光王的特殊身份,还是让他逃避不了侄儿们猜忌、排斥、挤压的命运。文宗、武宗两位皇帝更是对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礼相待,还想方设法地迫害他。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全身,便“寻请为僧,行游江表间”,远离了是非之地。应该说,李忱当时作出的这一抉择,当属达人知命的明智之举。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修成大器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他并没有一心向佛,忘却心中之志。握瑾怀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钓闲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在唐武宗统治的6年间,他不停地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宫内情况,积极从事夺权的活动,以实现“归去宿龙宫”的宿愿。

  虽然他一直隐藏自己的这一志向,在福建境内的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间,言行谨慎,不露端倪。但在一次与当时的名僧黄蘖和尚观瀑吟联时,他那深藏于心的雄才大略却通过一联对表露无遗。

  一日,两人在山中闲话,面对悬崖峭壁上的一条飞瀑,黄蘖来了雅兴,对李忱说道:“我得一上联,看你能否接下联。”李忱也兴致盎然,说道:“你道来我听,我必对得上。”黄蘖于是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几乎是脱口而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蘖听了,对其赞赏有加。

  没有深沉的寂寞,哪有动地的长歌?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千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846年,深谙权谋、忍辱负重的李忱果然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成为唐宣宗,时年37岁。由于他长期在民间阅世读人,深知黎民疾苦,故躬行节俭,虚怀纳谏,颇有作为,号称“大中之治”。

  李忱能忍人所不能忍,终于忍而后发,摆脱了曾经的屈辱,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可见要做大事,要成大事,关键在于一个“忍”字。

  生活中我们同样要有忍耐精神,因为人生纷扰不断,若总以“得理不饶人”的心态去面对,自然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的境地,因此,我们都应该学会忍耐。

  生活中有些事情或许你永远不会习惯,但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所以你必须学会忍耐。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你就必须忍耐、适应,等一切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美好了。

  当然,忍耐不是单纯的品格个性,它是一种谋略。善于利用忍耐有助于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就会恶化,所以说忍耐并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生活的艰辛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太多的隐痛,忍耐却可使人相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忍耐虽然仅仅是佛家的“忍”中智慧之一,但若能融会贯通,足以叫常人受用一生。

  能够拥有“生忍”,就具备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到达了处处桃源净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