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一本通

儿童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一本通 邢群麟 3026 2021-04-06 02:2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儿童攻击性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受到挫折时,由愤怒情绪表现出来的用言语或身体向一定对象攻击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直接攻击。即对构成儿童挫折的人或事用言语、表情、手势等方式立即做出反应,直接攻击。其二是转向攻击。转向攻击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慑于对方的权势而不敢直接攻击,或碍于自己的身体不便进行直接攻击;二是挫折的来源不明,如莫名的烦恼或内分泌失常等因素引起的情绪冲动,将怒气发泄在他人或其他事物上。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产生攻击性行为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足为奇,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持续不断,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既会影响儿童当前的生活和学习,更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

  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多动症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常常挑衅同伴,无故对同伴动手动脚,或突如其来地推撞、咬伤、抓伤同伴。

  2.自卑、嫉妒与骄横

  有的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成人的赞扬或关心,或认为自己很笨、很丑,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产生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等。有的孩子从小“唯我独尊”,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于是常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等现象。再有一种儿童,因父母离异等原因而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爱人,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与同伴交往,因此常常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去攻击同伴。

  3.模仿

  儿童好模仿,如果他们周围常有攻击性行为发生,或者他们看了电影、电视里的暴力镜头等,他们就会去模仿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并将同伴作为目标。

  4.错误引导

  有的家长教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侮弱小。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对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现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以致出现了教育上的误导。

  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其危害都是极大的,都会影响到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针对不同的类型,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使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有所改变。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1)言语较多,喜欢与人争执,好胜心强。往往是非争不可,并时常讲粗话、骂人。

  (2)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任性执拗,喜欢生气,时常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叫喊,扔东西或以头撞墙等;有的还可能表现出一种屏气发作,即大声号哭之后,呼吸短暂停止,严重时可伴有紫绀和痉挛现象。

  (3)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经常向同伴发起身体攻击,惹是生非,戏弄、恐吓、欺负同龄儿童或比他小的儿童,强占、抢夺别的儿童的玩具和物品。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治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而且还会影响自己一生的发展,延续到青年期以后,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问题;做人父母后,会影响其子女的发展;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影响社会治安、提高犯罪率等。有资料显示,70%的暴力少年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有攻击性行为,因此,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必须予以彻底矫治。其方法有:

  (1)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必要的。例如,给儿童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提供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提供各种娱乐玩具、书、丰富的营养食品等供儿童选择,而尽量避免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和含糖量高的食品。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减少冲突,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2)启发儿童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反思其攻击性倾向。例如,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攻击性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儿童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教育、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儿童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3)给予榜样示范,向儿童提供谦让、互动、享受、合作的榜样。既然儿童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那么同样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者应当提供合作互助的榜样,通过模仿加以学习,通过强化而去形成固定的适应社会的正确行为模式。特别是教育者本人及父母家人更应该起榜样作用,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儿童的表率。

  (4)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性行为不予强化,不予注意,而对被攻击对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儿童有可能以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成人可以不予理睬其攻击性行为和言语的方法,使其达不到目的,同时用温柔亲切的态度安抚被攻击对象。成人这种一冷一热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提供了非攻击性行为的榜样。对比较冲动的儿童必要时可采取“冷处理”,让其单独待会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但必须因人而异,适可而止,注意安全。

  综合起来看,对有攻击性行为儿童,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用爱打动其心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彻底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另外,我们还要多注重其非攻击性表现,即时加以表扬和奖励,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新一代。 心理学一本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