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语学习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但记忆的保持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的大脑要经历遗忘。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会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但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我们在读书时经常有这种感觉,很多内容非常熟悉,但就是回忆不起来。我们读了大量的书,觉得底蕴很深,结果在考试的时候发觉见了熟悉,但让自己默写下来却有些困难。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完全遗忘在患有失忆的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过去所有的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患有失忆的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得了。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对于这一点,考试怯场最能说明问题:本来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考试时却突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结果考砸了,考完后可能又重新回忆起来了。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永久性遗忘在生命里更是经常发生,比如,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我们小的时候可能会记得,但长大以后也许记不得了,也没有心情去记了,便是永久地遗忘了。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受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
艾宾浩斯创造了一些无意义音节,如zup、rif、bik等,使用这些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这就避免了人在记忆过程中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且,因为没有意义,也就避免了联想记忆的作用。艾宾浩斯将几个无意义音节排成一列,让参加实验的人反复学习这样一系列的无意义音节,直到能够按音节的排列顺序回忆出这一系列音节为止,记下完全记住所用的学习次数。然后有计划地让他们在某段时间后回忆学习过的一系列音节(每次回忆都使用不同的音节系列),看看他们还记得多少。但艾宾浩斯不是简单地统计还能回忆几个音节,而是采用一种更巧妙而又准确的方法来计算还记得多少:他让参加实验者重新学习不能完全回忆的无意义音节系列,直到能够再次完全回忆为止,记下重新学习的次数。将第1次学习的次数减去重新学习的次数再除以第1次学习的次数,最终结果就是还记得的音节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R——记住的百分比
N——第一次学习的次数
n——重新学习的次数
艾宾浩斯用这种方法对记忆做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不同时间间隔记忆所保持的艾宾浩斯的百分比。
下表记录了他的一些研究结果。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8%,而在31天之后遗忘仅达到78.9%。根据这个研究,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还将实验的结果绘成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后来很多人重复了他的实验,所得结果和艾宾浩斯的结论大体相同。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资料来源:查普林和克拉威克,1983)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遵循着“先快后慢”的原则。这个规律就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如不抓紧复习,在1天后就只剩下了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会减少。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6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死记硬背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的。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它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比如学习的第1天后进行第1次复习,3天后再复习1次,下1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1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刻之前及时复习,以克服遗忘。
然而,很多学生并不如此,他们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加班加点复习。“考试时仓促填塞的知识,如果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进行巩固,并随后进行充分复习,是会很快遗忘的。”(艾宾浩斯,1885年)等他们需要再一次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还需要再来一次加班加点的头悬梁、锥刺股的苦难生活。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复习,而一味地追求新知识呢?可能是因为复习旧知识使人感到枯燥,好像是在咀嚼已经吃过的馒头,没有味道吧。有人说,马儿不吃回头草,爱吃前面的嫩草。其实不然。复习就是“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终目的,即要在追溯陈旧中发掘新意。当然,达到“知新”不能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都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才会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的。
上述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遗忘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者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却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都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那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自己的遗忘规律,在大量遗忘尚未出现时及时复习,以收到巩固成绩的效果。 心理学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