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一本通

暗示效应

心理学一本通 邢群麟 2891 2021-04-06 02:2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暗示效应美国某大学心理系的一堂课上,一位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位来宾——比尔博士,说他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比尔博士从皮包中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说:“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种物质,它的挥发性很强,当我拔出瓶塞,它马上会挥发出来。但它完全无害,气味很小。当你们闻到气味,请立刻举手示意。”

  说完话,博士拿出一个秒表,并拔开瓶塞。一会儿工夫,只见学生们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依次举起了手。但是后来,心理学教授告诉学生:比尔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师化装的,而那个瓶子里装的物质只不过是蒸馏水。

  心理系的学生之所以“睁着眼睛说瞎话”,是因为受到了“比尔博士”的暗示。他暗示瓶子里装的是一种他正在研究的物质,气味很小,所以学生们就相信了,并且似乎真的闻到了某种特殊物质的气味。

  研究发现,巧妙的暗示会在不知不觉中剥夺我们的判断力,对我们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影响。在心理学中,人们将这种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式活动的现象称为“暗示效应”。暗示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新菜上来,尝一尝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滋味,但等主人详细介绍之后,你却渐渐体会到了菜的新奇和特殊。

  再比如,有一天同事突然说:“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隐隐作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最后,因为太担心,你到医院做了一番检查,当权威的医生向你宣布“没病”之后,你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充满活力,病态一扫而光。这些现象初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这都是暗示效应在起作用。

  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范伟等人表演的小品《卖拐》令人捧腹不已。其寓意主要是讽刺那些坑人的奸商,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范伟饰演的那位买拐者,他在卖拐者逐步的心理暗示下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的腿有毛病,最后买下了那副拐。人们笑他愚得可悲、愚得可怜,就像人们常说的:“让人卖了,还替人家点钱呢!”但这样的愚者是否“纯属虚构”?事实上,在商家的虚假宣传中,上当受骗者比比皆是。上当者是不是都很愚蠢、智商都很低呢?也不尽然,不少人在各方面还是蛮精明的,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

  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人早上起床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太好,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就产生不快的感觉,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认为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心身健康。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

  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曹操的暗示是起积极作用的,但我们某些家长、老师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消极暗示”,何尝不是一种“扼杀”呢?

  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暗示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因而“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在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暗示效应在本质上就是用别人的智能影响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当然,其本质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识到。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中,也就是发生在不知不觉中。

  我们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与暗示。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画龙点睛。比如,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纪录了,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

  暗示效应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别人或异端邪说的受害者。 心理学一本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