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一本通

猜疑心理

心理学一本通 邢群麟 3360 2021-04-06 02:2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用这种成见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是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猜疑心理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这样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当中,有时遇到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一般人都会进行一些猜测与怀疑,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对任何事都持怀疑态度,并常常无端怀疑,不去辨别真假,只相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猜测,这是成了多疑。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并不少见。

  一般的猜疑,大多是在判断错误的基础上产生,一旦搞清真相后,也能自己纠正,这些都是正常的状态。但也有的人的猜疑是一种心理偏异。易于产生猜疑的人大致有以下几种:

  1.性格敏感多疑的人

  他们总是疑神疑鬼,见别人在说悄悄话,或别人无意朝他多看了几眼,就以为他们在讲自己的坏话;看到别人的脸色冷漠,就疑心他人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领导安排工作,自己不在其中,就会认定是领导对自己有成见……这种人整天耿耿于怀、胡思乱想,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使周围的人们对他敬而远之。

  2.在特殊境遇下的人

  这类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有的人被骗上当以后会变得疑虑多端,会因怕再上当受骗而不相信任何人;有的人因自身的人生道路比较坎坷,看到过多的社会黑暗面而形成多疑的心态,错误地认为人间没有真情在。这种人在与人交往中,通常表现为比较冷漠、孤僻、怪异,如不及时改变自己的心态,会形成心理偏差和障碍。

  3.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平不高的人

  他们有的是私心较重者。有人说,“猜疑心与人的私欲成正比例,私欲越大,猜疑心就越强”。如权欲重的人,总怀疑有人要赶他下台、抢班夺权;金钱欲大的人,总怀疑别人要抢他生意、分他的钱财。他们十分警惕,非常敏感,“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他们有的是心术不正者。他们总是以恶意去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他人一个善意的行动,也被认为是出于卑劣的动机,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加强自我意识修养的人,为人处世一切以个人为中心,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与人交往心胸狭窄、固执己见,经常会疑心生暗鬼。

  4.不善与人交往的人

  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很少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往往不愿把自己心里的疑惑说出来,而是藏在内心,冥思苦想,越想越疑,越疑越想,有如“作茧自缚”,在猜疑的泥沼里愈陷愈深,无法解脱心中的疑团而自我烦恼。

  5.遇事不愿做调查与了解的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猜疑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的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办法。”容易猜疑的人常常是固执己见的人,他们根据自己的一点印象就下结论,并常常会感情用事,不去作调查了解,也不是理智地作判断,只是相信自己的猜想与判断。

  6.轻信与道听途说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一战,刘备所部被曹军打得七零八落。正在慌乱之中,糜芳又报告说:“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张飞一听,便猜疑赵云背信弃义,立即大怒,要立即过去杀掉赵云。尽管刘备告诫他:“休错疑人……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张飞仍是不信,径自带领二十铁骑,到长坂坡寻杀赵云。其实,赵云是为了救甘糜二夫人和刘备的儿子阿斗,才匹马单枪,杀回乱军之中。幸亏简雍亲眼目睹,并报信给张飞,这才避免了一场误会。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自信心

  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2.学会自我安慰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3.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4.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误会。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心理学一本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