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二十五史故事

辛酉政变

二十五史故事 文若愚 1981 2021-04-06 02:2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二十五史故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辛酉政变咸丰帝逃到热河后,把六弟奕留在北京城和英法联军谈判。奕为了早点达成和谈,对侵略者有求必应,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出卖了大量国家主权利益。

  不过咸丰帝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在次年死在了热河,只留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叶赫那拉氏所生的载淳。载淳当年才6岁,不可能处理朝政。咸丰帝只好选了肃顺等8个大臣辅佐他。为了防止辅政大臣专权,咸丰帝还赐给正宫皇后钮祜禄氏和叶赫那拉氏印章,凡是朝廷颁布的谕旨,一律要加盖这两枚印章才能生效。咸丰帝很清楚叶赫那拉氏的野心,而且她还是载淳的生母,如果她专权的话很难有人能对付。所以咸丰帝还留了道密旨给钮祜禄氏,让她能够牵制叶赫那拉氏。

  咸丰帝一死,载淳就即位了,他就是同治帝。钮祜禄氏晋封皇太后,徽号慈安,又将叶赫那拉氏封为皇太后,徽号慈禧。由于慈安住在避暑山庄的东暖阁,而慈禧住在西暖阁,所以一般把她们两人称为东太后和西太后。

  慈禧太后像

  8个辅政大臣里面独独缺少奕的名字,这让人们非常惊讶,因为奕的才干和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再说他是咸丰帝的亲弟弟,让他摄政是理所应当的事。奕对咸丰帝没有把他列入辅政大臣非常不满,开始和留在京城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肃顺等人。

  肃顺等人仗着自己是辅政大臣,骄横跋扈,他们根本没有把太后和同治帝放在眼里。性格懦弱的慈安倒是没什么,但野心勃勃的慈禧对此却非常不满,她决心要挽回这个不利局面。

  当年八月初一,奕从北京赶到热河吊唁咸丰帝,在咸丰帝灵前哭得死去活来,博得很多人的好感。祭礼完毕后,奕入宫朝见两位太后,她们在奕面前哭诉肃顺等人飞扬跋扈,不把她们放在眼里的种种劣迹。奕当即表示,热河是肃顺的地盘,要动手就一定得等到回北京后,而且越快越好。但是太后却怕英法联军会从中作梗,奕拍着胸脯表示绝对没有问题。因为肃顺等人对洋人态度一向不好,侵略者们早就想把他们赶下台而扶植新的代理人了,奕在谈判中的表现让洋人大加赞赏,所以洋人会站在奕一边的。一切布置完毕,奕就赶回了北京。

  奕走后不久,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提出让太后垂帘听政、选择亲王辅政等公开和八大臣唱反调的建议。他的奏章让两宫太后看了之后非常满意,第二天,两宫太后就抱着小皇帝面见八大臣,要他们讨论董元醇的奏章。八大臣当然不会赞成董元醇的建议了,他们纷纷强烈反对,声称自己只听命于皇帝,不听命于太后。当时场面一片混乱,同治帝吓得哭了起来,太后们也都气得说不出话来。八大臣退朝后写了一道批驳董元醇的奏章,但太后不肯盖章,八大臣威胁不盖章他们就罢工,两宫太后只好屈服。

  八大臣赢得了首轮交锋,更加得意了。而太后们则看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尤其是心胸狭窄的慈禧,更是对他们恨之入骨。当时清朝的两支嫡系部队分别掌握在僧格林沁和胜保的手中,两人和肃顺有矛盾,所以在奕的劝说下都站在了太后一边。军事实力最强的曾国藩在这场斗争中并没有表态,老奸巨猾的他只是静观其变,虽然肃顺曾经来拉拢他,但是曾国藩丝毫不为所动。太后派的实力已经占了上风,肃顺等人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太相信皇帝遗诏的威力了,再加上奕一直对他们很尊敬,很快就把八大臣的警惕心消除一空。

  不久,太后返回了京城。这个时候肃顺还没有回京,他是八大臣的主心骨,他的缺席让其他7个人无所适从。当天太后就下了谕旨将八大臣抓了起来,分别关押在宗人府和监狱里面。太后下令将肃顺斩首示众,端华和载垣赐死,其他几人发配边疆。就这样,太后派取得了胜利,奕也夺取了大权。当时太后和奕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人们都给予他们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带领中国富强起来。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几个年轻人,尤其是慈禧,把中国带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由于政变发生在干支纪年中的辛酉年,所以称这次政变为“辛酉政变”。 二十五史故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