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精通专业,打造职业核心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2 精通专业,打造职业核心力
在美发行业,张泽全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出生农村的他,13岁时,便学起了剪发技术,开始了自己的美发生涯。他苦行僧式的学习取得了极大的效果,并改变了他一生。2006年,33岁的他,完成了从零到亿万资产的财富神话。他任尚艺美容美发连锁机构董事长、执行总裁,管理着5家下属机构,10家培训学校,50家管理机构,500家美容美发机构,直接工作人员超过10000人。
揭密他的创富秘诀,只有两个字——专业。他本人是中国美发界顶级大师,美容美发成功学第一人,获美发类大奖无数。现在,他有更大的梦想,就是将自己20多年的专业经验无私地传授给美发界人士,让更多的人也跟他一样走向成功。张泽全的目标是把尚艺打造成美容美发界的肯德基,建立自己的专业领域,领跑美发界。
一手过硬的技术,一门精通的专业,对提高职业的层次,奠定成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影响。毕业后的我们,更需要运用实践与行动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争取精通专业,“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与领域。
精通专业是职场“点金术”
工作难度有高低之分,相应的必然要求专业亦有高低之分。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专业的精通与否,对工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影响着对工作的把握与处理的效果,一个企业,更愿意花同样的薪金去聘请一位“会干事”的人,而不是一瓶用处不明的“万金油”。
刚刚大学毕业的叶敏,主修是市场营销专业,又辅修了法学,还研修过新闻学相关专业。但是她面对职场,反倒迷茫起来了。自己学了那么多专业,可这些专业之间的联系又不紧密,感觉好像什么都会,其实却是全而不专。她不知道自己能选择哪条路,做企业销售的话,自己又不擅于与顾客沟通;跑新闻的话,又觉得太辛苦;从事司法之路,自己又只有“半桶水”……
走进职场的穷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揣着自己的毕业证书却很没底气,看着其他同事熟练地工作,自己变得很羡慕。的确,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变成了“万金油”,好像什么活都能干,可又像什么活都干不好。没有自己精通的专业,便没有核心的竞争力,这样,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同质化倾向严重,被人替代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穷同学只有克服通病,才能脱颖而出。
有专业的支撑,得道之士尽得风流。比如巴菲特就日进千金若等闲,他曾对股东们说:“我们的收购策略非常科学,只需坐在办公室里等电话就行了。往前推进一步,专业技术就成为艺术。”巴菲特公司的年报诙谐幽默,既有对商界和人性的洞察,也有对伯克希尔公司各类企业经理们的赞扬,还有别的一些公司年报所缺乏的坦率。许多人痴迷于阅读巴菲特一年一度所写的年报,他们认为那是天底下最好的文章。巴菲特通过自己的专业赚取了巨大的财富,他一直坚持长期持股的理念,从不为短期利益所动,他在股市上的定力几乎无人能及,是典型的靠专业水平赚钱的人。
毫无疑问,竞争就是专业的竞争,没有专业就没有眼光,就看不到机会和危险,而精通专业能给富同学带有巨大的财富。有核心能力的富同学,行走在社会的“大江湖”中,便有了一道“护身符”,建立了核心能力,就有机会变成核心员工,再由核心员工变成核心领导。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核心力,从毕业后开始还不算迟,争取赢在起跑线上。
打磨更“专”的专业
领一本专业证书不代表真正懂得了专业,懂行不是说一直有个“行”等在那里,社会是发展的,“行”是在变化的,是由人把握和领悟的。如何让自己的专业不过时,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不被社会淘汰呢?
有的员工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还行,可日复一日,没有与时俱进,过时的专业就不是专业了;有的员工忙着跳槽,没有踏踏实实地积累,今天在这儿打一口井,明天在那儿打一口井,最后哪儿也没有挖出水来,地面上只是留下了许多坑而已,最终还是身无一技之长。
“一专再专”对于富同学是关键的一步。真正精通专业的人,是处于一种永远的学习状态。专业的厨师不会满足于当前的菜式而阻滞不前;专业的艺术家每天都要寻找新的灵感与方法;醉心教业的老师总要不断充实自己,让知识不过时……在职场中的我们,每一天都接触不同案件,跟不一样的人打交道,如果自己给对方的第一感觉是:嗯,你很专业,可以信赖。那么,你就成功了。
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与积累。水面上的鸭子悠闲高傲,姿态优雅,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在水面下它的脚却在不停地拨动着水。勤奋的人都像鸭子一样,每一秒钟都在积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是一位善于在平时就积累的人。他每年要走访超过500家公司,每周与几十位行政人员交谈,结果他料事如神,如果1977年撂给他1万美元,1990年就可以带走28万美元。他专业而正确的判断就来源于平时的积累。
让自己变得更专业不可缺的是技巧。惠普中国区总裁的孙振耀原是个销售的员工,但他本是工程师出身,性格颇为内向,无法靠跟客户应酬来建立关系。他就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经常帮助别人写报告、写计划书,还去给客户上技术课。正是靠这个方法赢得了客户,打败对手,在销售方面开拓了新的领域。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十分注重利用技巧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他加盟盖洛普公司后,只要给他一部电影的故事大纲、片名和演员阵容,他就能估算出有多少人会去看这部电影,盈利多少,平均误差不超过10%,因此,他广告的预算策划也能够非常的准确而贴近观众。老板盖洛普对此十分赏识,两人亦师亦友。
孙振耀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人的DNA不同,不管是IQ,还是EQ,进入社会的时候就要开始集中你的资源,要强化自己几个特定的优势,这在日后会帮你自己很大的忙。”没有自己优势的穷同学要让自己变得更专业的方法有很多,如参加培训,注重公司的要求;准确把握市场信息,调整自己的方向;把内在的专业用形象展示出来,注意说话的技巧,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可以说,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是一种艺术。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先生说:“工作的时候,主要考虑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如何做得比自己以前更好、更专业。”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力量,可以让富同学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一专多能,锦上添花
职场永远不会拒绝多才多艺的人,老板永远不会遗弃一本会动的“百科全书”。富同学除了精通专业以外,还能兼顾其他方面的技术,那是锦上添花的辉煌。一专多能,做一个复合型人才,是理想之境。精通专业也绝不是知识单一型人,复合型人才不是复杂型人才,不是为了多有几种技能而稀里糊涂什么都做。复合型人才注重多种技能的整合——“合”而不“杂”。
当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中央电视摄制组只有2人被派去前线。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当时除了记者水均益外,摄像、编辑、制作等所有工作都由另外一个人担当。如果按照常规,连摄像带编导、制作可能至少4个人。可是因为是奔赴战争前线,多一人就意味着增加危险又加大经济压力。因此央视就只能找个专业是摄像,但又能编导,还能做其他辅助工作的人。可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可贵,他们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一个职位的微观视野来看,每一份工作都是复合型的;但是从一家公司的宏观视野来俯瞰,每一个职位又都是专业性的。比如我们如果想进公司市场部工作,就应该清楚市场部都有哪些具体的职位,因为公司只可能提供给你一个具体职位,而不太可能让你领导整个部门。要清楚自己是想做市场调查、活动策划,还是媒体公关等方向,所以这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必须要有所了解。职场所需要一专多能的富同学,并不是“一专”跟“多能”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多能”要服务于“一专”,同时,要达到“一专”也必须“多能”,这样才是市场所需要的真正的现代化人才。
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呢?职业专家给你指点迷津:
首先,要有“一专多能”的心态,肯学才是最主要的。既便是卖猪肉的屠夫,也并不是靠劳力才行,起码也要学以下技能:一要有辨别猪肉质量的知识;二要熟悉猪肉各部分的名称、价格,还要对价格的变动敏感;三要很好的刀工,才能又快又准;四要有跟顾客交流的基本能力,让顾客买着舒服,愿做回头客;五要数学计算能力,总结每天的收入状况。
其次,需要有足够的胆识,高昂的工作热情。如李明是读工程建设出身,近两年开始从事废弃矿山恢复绿化设计方面的工作。他要经常跑去废弃矿山做研究,有时也会为弄清楚一株花的名称,三番四次向园林绿化部门请教,把自己培养成“半个绿化专家”,以便于自己的设计。
最后,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与时俱进、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市场变换快,要求也多,各种新业务,新事务不断涌现出来。面对这些新业务的时候要敢于承接,不承接、不敢做那就永远学不会。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因为知识面比较窄,除本专业之外的东西多是望而生畏,更应多注重学习。如有机会随同事一起从事跨专业的工作,那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将是绝佳的机会。
精通专业,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既对员工有益,也造福企业,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管理者精通专业,懂“行”,就能提出员工可以实现的高目标;员工技术过硬,懂“行”,就能实现甚至超越这个高目标。精通专业,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也是别人不可替代的,需要我们好好钻研与把握。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