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高分背后不一定是孩子的灿烂前程——分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为什么孩子不服你:解决父母教育难题,改变家长教育方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 高分背后不一定是孩子的灿烂前程——分数
1. 关注孩子内心需求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美国,一个老师问孩子长大后要成为什么人,一个孩子回答道,长大后要成为小丑。那个老师立即鼓掌,表扬孩子志向远大,为了人类增加更多笑声与快乐而树立理想。而在中国,如果孩子说长大要成为小丑,一般会被训斥为胸无大志,这就是观念的区别。朋友说她的一个外国朋友立志要成为一流的调酒师,并且在为之努力,而朋友告诉她父亲时却被她父亲嘲笑,说外国人这么可笑。
这是国内外教育观念的区别,也是为什么国外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没有的关键所在。中国一味追求成绩,产生应试教育,孩子的其他方面没有得到发挥,心理健康、创新思维、情商、逆商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我想只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能够一辈子幸福,不管做什么父母亲都是值得开心的,这些是和成绩无关的,无论理想的大小,它都是孩子心底想要去做的,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正确地看待孩子。
杨澜,作为一位聪明的名人,又成功又这么富有,记者问她对孩子有什么期望,杨澜回答说:“我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家什么家的,只要幸福生活就够了,就算是一个工人、护士、图书馆管理员,我都很开心,只要有这三点:一是孩子身体健康;二是孩子有很多的朋友,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三是孩子能够乐观生活,心理健康,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想这能够给一味追求成绩的家长一些启发。
有一篇精美的英文散文,叫following your heart,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十几岁时候树立了一个理想,就是长大了要做一个好母亲。大学毕业后,她同男友结婚了,然后就好好在家培养了三个孩子,作专职母亲。等到孩子们一个个成长后,她也老了,她一生没有工作过,只有一个职业:母亲!她觉得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叫《跟随你心的召唤》。
只要树立了理想,坚持不变一直为理想而努力,就是幸福的。这在中国也是不可思议的,哪有一个小女孩会立志要当一个母亲,把母亲当作一生的职业的,而别人就能够做到,并且很开心、很用心地去做。
如果说家长不希望孩子幸福是不可能的,但是家长现在只看成绩,用成绩掩盖孩子的其他方面,好像孩子成绩好一切都好,这难免一叶障目了。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发展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与爱好,是非常危险的,也把孩子推向应试教育的深渊。孩子成了家长陈旧观念的牺牲品,不觉得可悲吗?如果真的希望孩子一辈子幸福,我想不是要求孩子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而是像杨澜说的那三点。其实,在21世纪,我们的孩子基本上不必为了吃饭穿衣而忧愁,何苦一定要孩子长大了上重点大学,找份好工作呢?应该鼓励他们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算孩子胸无大志,想做调酒师,想做小丑,想做一名专职母亲,只要孩子真的喜欢,我们就应该支持!成绩并不是唯一,学习基础知识是应该的,但我们不能忘记,应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孩子有爱心、有好奇心、有创新思维、能够和其他人融洽相处、有自己自由发展的许多爱好等。如果大家能够跳出成绩这个圈子,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应该说是“善莫大焉”。
我们的家长十分关心孩子,而关心的重点主要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两个方面,其中学习成绩排在首位。有一项调查表明,“好好学习”是家长们嘴边最常说的话。另一项关于影响考试成绩因素的调查研究又表明:排在第1位的是考试当时的心理状况;第2位的是考试前几天的心理状况;第3位是学习方法……记忆力仅仅排在第17位。可见,孩子心理健康的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我们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关注。
我们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殊不知孩子之间根本的差距在于家庭教育的差距。成绩只是孩子一段时期内的能力体现,并不代表孩子的发展空间和孩子的未来,家长应对孩子的成绩进步持坚信的态度,给孩子一种前进的力量。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总有一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班级中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分数差。孩子经常得到差的分数,是否就意味着孩子以后不可以转化为优等生,或长大后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呢?显然不是如此,因此父母有必要全面理性地看待孩子当前的分数。
作为家长,必须记住并帮助孩子了解:一个分数,不过是有关他们学习进步和质量的一种不十分精确的信息;一个分数,并不会告知很多有关他们真实知识的内容或他们怎样有效地运用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由于我们关心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才关心分数。一般来说,孩子倾向于把家长对他们在学习质量上的期待,变成他们对自己的期待。如果父母对他们期待过高,超过他们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受挫、失望和苦恼;如果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低,则会限制他们潜力的发挥。
因此,家长需要仔细琢磨一下对孩子学习质量的期待。通过向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孩子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满意,从而加强自信心。对于分数,要考虑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如何对它做出反应,当孩子达到或超过了父母认为能够达到的一个学习标准,并且从分数中反映出来时,父母应明智地指出导致这种分数的原因。父母可以总结出能力、努力、计划、钻研、创造性以及良好成绩反映出的其他因素。这就把分数摆到了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从而真正反映了学习的本质。
当孩子的分数没有反映出父母认为他们能够达到的学习标准时,父母就应把它当成一种诊断性信息。
低分数给出的信息是:孩子的学习出问题了。它是一次父母给予同情、鼓励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中,父母最先的反应是对孩子表示同情,父母需要共同分担孩子可能产生的失望、挫折或气愤。如果孩子已做出了最大努力,那么,父母对于这种不懈努力的承认,“我知道你尽了最大努力,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就会维护孩子的尊严和自豪感。这种对待方式,不是一种空洞的老生常谈,它反映了父母具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以及具有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的信念。
父母需要设法从孩子的当前成绩中找出问题的所在。最好是孩子自己积极寻找并设计出解决的办法。这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决定、负责和付出代价的意识,教会孩子学会怎样自助。如果有必要,可请一位教师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 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
每个小孩出生后都被赋予了很多的潜力,但由于人们太关注某些东西或者总受社会习俗的影响,把孩子的潜力限制了。在小学时应该让他自由发挥,多给他看点课外书什么的,因为大了再看就几乎影响不到他了,那时候的他差不多已经定型了。大了可以给他正常玩的时间,有时候玩也可以玩出他的某些潜力,包括和人的团结能力、和人的沟通能力。其实成绩好了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成绩好了孩子每次考试都会有压力,心理上会不健康。在考试前鼓励他,考试后安慰他,这样他就感受到你是爱他的。教育孩子要对事不对人,孩子做错了或考差了,不应该埋怨他,应该更加鼓励他,这样他就会更有动力学习。
现代的学生功课越来越繁重,考试压力越来越大。考试的可怕之处,是必须在规定时间正确做完老师指定的部分,才能得高分,这是被动的要素。更可怕是,家长和孩子完全被功课的分数所左右,成为分数的奴隶。功课越重,儿童的自发性越容易被剥夺,像个可怜而任人摆布的木偶,这一点很危险。
父母必须明白,分数的好坏不等于教育的成功或失败。
功课并不等同教育,不要以为努力督促子女学习便完成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分数是死板的学习,假若父母不在孩子功课之余加上自己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便不够全面。当然这并非说分数和功课是不重要的,相反,在一定情况下还必须看重分数。
父母要记住:读书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而不是为了炫耀什么。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顺理成章地以为子女必须也接受与自己相等的教育才有成就;有些父母以子女考进名校为荣;有些本身无机会受高等教育的父母,望子女成龙心切,希望子女都能青出于蓝胜于蓝,以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做个出色的人。
凡此种种,都是本末倒置的想法,把孩子的实际需要置于不顾,而勉强孩子达到并不符合他们的性格或程度的要求是错误的。
不管有没有功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方式,并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要努力让他们养成短时间集中学习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这种习惯,不要一开始就督促他努力不懈,或只关心成绩。分数高也罢,分数低也罢,最重要的是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要考虑广泛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习。家庭里按理说不应该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生活琐事、游戏、家务,都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大好方式。要活用这些素材,父母应给予各方面的援助。
父母与子女对成绩的感觉通常不一样。有些孩子的看法是“虽然不容易,但总算有60分”,父母却会认为“60分连好也算不上,只是及格而已”。子女对于不承认他们努力的双亲,只觉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
其实大多数孩子对学习和成绩相当注意,也很努力,他们怕失败,更怕失败所带来的责骂与鄙视。因此,他们会拟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也具有竞争和不肯认输的心理,对学习能自我评价,也会考虑学习方法。总之,他们对自己的成绩,会付出努力与责任。
父母应该和孩子的学习态度加以协调,不要只看成绩的高低而强加压迫,不可只注重表面分数的高低,而应该注意孩子是否以安定的心情,不怕挫折地推进学习计划,这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父母总以孩子的考试成绩来评定他是否用功,如果达不到标准,便会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像法官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儿女,父母这种扼杀孩子上进心的态度不改变,又怎么令孩子努力读书呢?
聪明的父母都明白,考试只不过是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体验。无论成绩优劣,对孩子来说都不过只是一种经验罢了,实在不值得父母大发脾气。
聪明的父母要学会科学对待孩子的成绩:
(1)了解测试目的。
考试,实际是检验孩子这学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记忆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
(2)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
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分析分数时,有必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的分数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3)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
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比如:若总分下降,单科分有无上升的?从认知识结构看,有无掌握较好、丢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试一团糟,帮助他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相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考出好的分数。那种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会扑灭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弃。
(4)家长要平等地和孩子探讨成绩。
每当面对孩子成绩差或下降,许多家长沉不住气,“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不但无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而且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只有蹲下身来,平等地、平静地和孩子探讨、交流,孩子才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谈出来,这样才能找出孩子的问题所在。和孩子的谈话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书面谈话有时更为有效,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经过更深入的思考,表达更准确,学生对书面的意见能反复思考,影响更持久。如学生也书面回答家长,就形成了书面对话。书面对话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在学生和家长不习惯口头交流,或口头交流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不妨试试书面交谈。若家长和孩子交流不畅,可能是孩子的问题,也可能是家长的方法问题,家长们必须从效果出发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知脾性者莫如家长,了解孩子学习问题的莫如孩子的班主任或老师。所以和老师沟通显得尤为必要。在沟通时,家长既让老师知道孩子会的能力在哪里,也要让老师知道他的弱点在哪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他的希望。这样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因材施教,把握尺度。同样,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虽然越来越高,但由于工作,他们直接接触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孩子的问题常常很难发现,而老师就不同,因为与学生相处时间长,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潜在的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后,家长和老师可共同商量对孩子下学期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5)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明智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功时提醒他不要傲躁,不要浮躁,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而在孩子考试失利时,应先要对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孩子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一定都会对孩子的好成绩笑逐颜开,倍感欣慰,兴奋之余,也会叮嘱孩子“不要骄傲、再接再厉”之类的话;可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或者考得一塌糊涂,我们做父母的又该怎么做呢?这就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好的事了。
诚然,中国的教育机制还有它不完善的地方,考试成绩依然是老师和家长衡量一个学生先进与落后的唯一标准。其实这也难怪,对老师来说,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成绩上不去,那怎么能算是一个好学生呢?而对家长来说,早晨,孩子背着书包挥手与你告别,傍晚又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孩子到底在学校学了些什么?究竟学得怎么样呢?一张成绩单似乎便能说明所有的问题。所以,当面对一张考砸了的成绩单,家长的着急上火、气急败坏甚至责备打骂等行为便都可以理解了。但是这些行为不但都于事无补,还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面对孩子的各种考试成绩,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平静面对才是,对孩子期望值不要过高。
现在的社会,不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了,应该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时代已经来临,知识虽然越来越重要,但能力同时也趋显重要了。许许多多有成就的名人,不一定都是学校教育的成功典范。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并不说明孩子就比别人差;孩子现在的成绩不理想,并不表明他的成绩就会一直不理想。孩子以后的成绩怎么样,有时完全取决于家长的一种心态。
家,应该成为孩子幸福安宁的港湾,而不是一个惩罚站。特别是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当懊悔、痛苦正折磨着他们的心灵时,是最需要家长抚慰的。但有的家长在恨铁不成钢之时,却往往失去了应有的理智,也失去了父母应有的慈爱。大发雷霆者有之,谩骂殴打者也有之。这其实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孩子受到的打击难以言述,从而造成学习热情越来越低。当孩子手捧成绩单向你汇报时,父母要给予孩子应有的鼓励,同时平静地面对孩子的每一张成绩单,与孩子一起分析每次考试成败的原因,进而帮助孩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考试成绩就不再是孩子追逐的唯一目标,让孩子形成一种健康的学习考试心态,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解决父母教育难题,改变家长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