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暗示(修订版)

M城

暗示(修订版) 韩少功 3613 2021-04-06 02:2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暗示(修订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M城

  小雁去M城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一个学术机构主办,大概是出于粗心或者经费有限,没有配备同声翻译,只有少数细心的发言者事前散发了提要译文,几张刚出自复印机的纸,还微微发烫。从世界各地飞来的学者们依次说起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一位以色列青年明明能说法语但也要说希伯莱语,据说是为了保护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没有人能听懂这么多语言,但都保持着听的姿态,对进出过多或者呼呼入睡的人甚至眼露惊疑,不容自己听的姿态被搅扰。

  会议就是这么开着,就这么开着和开着。如果你能听懂发言中个别关键词,就算是能把大概内容和眼下的发言进程猜出一、两分,就算是有了重大收获。有意思的是,主办者没有钱安排同声翻译,却有钱准备了上等葡萄酒和好几种饮料,让大家在休息时间大喝特喝;主办者没有安排翻译时间,却给会后的鸡尾酒会安排了冗长的几个钟头,还给一个满头白发的大人物安排了漫长的会前致辞,恭敬地请他胡说了一通什么航海、银行与交响乐的关系,还有非洲人民的苦难。他是个银行家吧?是这次会议的赞助者吧?当时小雁好几次看表,为会议主办者着急。

  小雁不止一次地参加过这种国际会议,对认真而热情的语言不通、答非所问、话题杂乱、废话连篇等已有准备,对耳朵闲置而笑容上阵的学术交流已有准备。她照例是用一脸肌肉来开会的。她喜欢M城。喜欢这个城市每一个毛孔都在流淌着浪漫和优雅,喜欢这里明亮的阳光和砖石上水渍的气味,喜欢地铁里流浪汉低沉的大提琴声,喜欢小咖啡馆里桔黄色的温柔,还喜欢轰隆隆的火车驶过高架桥去了一个神秘的方向,一个指向夕阳和教堂尖顶的方向。她在这个城市散步就像在一首十四行诗里梦游,每一步都拨动了竖琴,都留下了星光,叩醒了一个沉睡的传说,关于王子,关于地中海,关于那个在广场中旋舞的西班牙少女——如此热烈而动人,她怀疑自己已经是同性恋,已经深深爱上了那个少女,忍不住就要去追求那个小美人。她不敢想象一个没有M城的世界,那是多么乏味,多么令人遗憾。但她害怕这个城市很多角落里的学术,准确地说,是害怕学者们慢性理论炎在会议上的急性发作。M城网罗了多少人才和知识呵,建立了多少大学和学术机构呵,但上天并不能像烤面包片一样来增加人类智慧,于是M城像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一样,也在一股劲地生产着智慧的外形,生产各种文化规程和文化形态,把这种生产进行得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很多研讨会都是这样进行的:交流的热心人凑到了一起,语种各异就像来赶一场文化大集,有身份介绍和名片交换,有热烈鼓掌也有冷面沉思,有俏皮话也有外文引注,有录音记录也有记者采访,有私下请教也有欢乐聚餐……凡是交流的一切外形都有了,哪怕一个最无聊的小事也做得精致无比了,交流就宣布大功告成。只是很多交流家一直忘记在会议主题方面说出一句确有内容的话,哪怕是一句愚蠢的话。

  很多精英也就是在这种文化大集里产生的:学位论文是他们的身份证明而不代表他们的兴趣,满房藏书是他们必要的背景而从不通向他们的感情冲动。他们好谈文化,准确地说只是好谈关于文化的知识,更准确地说是好谈关于知识的消息,与其说是知识分子,毋宁说更像是一些“知道分子”。他们见多识广,不一定博闻强记但至少能说会道,具有熟练的标签辨认技能,知识上的七流八派像开了个中药铺,你要哪一味就给你抓哪一味。他们的知识有时深奥得没有一个词可以让同行听懂,有时则通俗得可以让任何行外人参与消费,包括名人的逸事,大师的掌故,诗人的情妇是谁,画家的遗作售价多少,不一而足。他们的文化交流还包括音乐家的手稿展出、小说家的母语朗诵、油画家旧居的奇花异草,哲学家的油画收藏,科学家的钢琴客串。在做这一类事情的时候,他们更热衷于在该用耳朵的地方用眼睛(不听音乐看手稿),在该用眼睛的地方用耳朵(不读小说听母语朗诵),在该用眼睛的地方用鼻子(不看油画而嗅旧居的花草),在该用脑子的地方偏偏不用脑子(看哲学家的油画和听科学家的钢琴)——就像小雁并不需要带着脑子,只需带着一脸微笑来开会就行,似乎这里不是会议厅而是照相馆。

  于是,他们就更热闹也更忙碌,使文化更接近他们的理解力,什么时候都能一交流就“懂”。

  他们是一些什么都能谈的知识留声机,使一切文化都受到了庞爱也变得轻飘飘的失重。他们最内在的激情其实只是交际。不仅学术会议是交际,看画展,听歌剧,用午餐,打台球,环保游行,海边钓鱼,政治集会……一切都是交际,是终于找到了画展这一类借口的惬意交际。他们是一群天才的交际家,习惯于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人交往,从服饰到仪态,从修辞到手势,从沉默的时间控制到对视的距离控制,交际技术无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无不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足以让小雁这样的大土鳖一开始总是对自己的笨拙和拘谨羞愧万分——连握手的技巧都得从头学起哩。他们的交际甚至可以从公共场所扩展到了家庭内部,“亲爱的”、“我爱你”以及“甜心”“宝贝”一类客套每日必备,是动不动就跳上舌尖的习语,在亲人之间润滑出温馨和甜蜜,曾让众多下层粗人一听就肉麻但眼下却奉之为文明规范,心怀感动地争相效法。毫无疑问,他们以交际培植和表达情感,有时也仿造和替代情感。正像M城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也用捐赠仿造和替代慈善,用政党仿造和替代政治,用流派仿造和替代艺术,一句话,用外形仿造和替代内涵。

  小雁曾经想起她老师杰姆逊先生说过的一句话:M城是一大堆能指,一大堆到处滑动的隐喻。

  她匆匆告别了M城,在机场候机室里遇到一群中国民航的空姐,一群突然冒出来的黄肤黑发,亲切之感袭上心头。奇怪的是,她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好一阵,才发现问题就是那群姑娘的目光:天啦,差不多个个眼露凶光。小雁找不到更准确的词来描述它。确实是凶光。

  她们是多么年轻漂亮的一群,裸露的小腿光洁动人,红唇朵朵鲜明而小巧,颈后隐约可见的茸毛有初春和早晨的感觉,可能还散发出母亲的乳香,但她们的眼光透出了隐隐的生硬、冷漠、提防、疑拒甚至凶狠……是菜市场里争吵时的目光,是公共汽车上争座时的目光,是见到流氓和强盗时的目光——可她小雁并不是流氓和强盗。

  她抱住双臂浑身颤抖了一下。

  她看见三位中国空姐在小店里凑在一起看唇膏,大概是刚才买的。忍不住想去给她们提供购物建议,提供外语服务,但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会遭到敌意的冷淡——虽然事情并不一定就是那样。她不敢靠上前,怕听到她们说话,尤其怕听到冷不防的一句:“你丫的傻B呵……”

  虽然事情不一定就是如此。

  她知道自己很久没有看到过她们这种目光了,才觉得分外扎眼。她甚至怀疑自己已经在M城娇惯了,被M城女人们的温柔之态娇惯了,已经失去了面对这些同胞的勇气。她想起昨天晚上与大头通过的一次电话,当时对方用家乡话抱怨:“妈妈的,你这个鳖什么时候回来呢?汽车已经坏了,老子又听不懂车行老板的话……”她当时被话筒里的粗鲁吓一大跳。尽管她知道大头的粗鲁是家常便饭,粗鲁是对方表示亲密和亲近的方式,但还是吓一大跳。她半天没有吭声,努力镇定自己,想一想,再想一想,这才意识到对方是谁:是她丈夫,一个与她具有法律关系的人,一个将与她相伴到老的人——她即将回到这个满嘴粗话的男人那里去。

  她知道自己已经发生了变化:M城已经偷偷地进入了她的身体——无论她怎样感觉到自己与这座城市相距遥远。

  她到卫生间洗了一把脸。 暗示(修订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