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第二次怀孕和临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人生必读经典历史丛书:时代帝国三部曲之大秦帝国(上 下)(套装共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中国社会的第二次怀孕和临产大秦帝国的母亲便是春秋战国。
历时五个半世纪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这部庞大的交响曲的一个奇特的乐章。它酷烈而辉煌,执著而奔放;它既使人惊愕,又令人神往。它孕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先哲古贤、高士奇侠,犹如璀璨的繁星永恒地照耀在历史上空。它充满着力量和智慧的奇迹,标出了人类在许多领域曾经达到过的座座高峰。生活于现代的中国人,不管你是否受过学校教育,也无论你是属于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哪一族,都不能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那个奇特时代所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的影响,在我们的血肉里程度不等地留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那一大批智者的滋养。如今,当我们踏进从那个时代出土的青铜器皿陈列室,或者推开珍藏着诸多智者典籍的库门,一种精深博大的历史气息便会迎面扑来,怎能不令人敬之仰之、顶礼膜拜呢?
但同时,春秋战国又是一个不断产生荒唐,有时还把这种荒唐作了庄重记录的年代。
读《左传》下面这则记载,你也许就会忍俊不禁——
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继齐桓公而起的春秋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一战大败楚国,为此而大会诸侯于践土,并“召”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的周襄王也去会盟。说来也真可怜,此时堂堂的大周王朝天子却蜗居于雒邑(今河南洛阳市洛水北岸)一隅,不得不随时恭候诸侯列强来牵了鼻子走。当下周襄王一听召唤,只好立刻应命前往。若干年后,孔子作《春秋》读到这段史料,不由仰天长叹:呵,上天,世上岂有诸侯可以“召”天子之理呢!若照实情写出,就会大丢周天子的面子,依据“为尊者讳”的原则,孔老先生硬是把事情写成这样:“天王狩于河阳。”这就是说,襄王不是被“召”去而是自己去的;也不是去给霸主捧场,而是为对天下子民施行教化而去行猎的:古代三皇五帝不是都要“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吗?多么堂皇而合乎礼制啊!
再读《吕氏春秋·察微》的记载,却令人哭笑不得——
在吴、楚交界有一个叫卑梁的地方,两国居民自古和乐相处,春天来临时,采桑姑娘们常在一起嬉戏。一次吴国姑娘误伤了楚国姑娘的一个手指,被伤姑娘的父母出来责问,双方发生了争吵。这本属极平常的民间纠纷,楚国方面的地方守令却因多年无休止争战形成的思维定势,不假思索便立即认定这件小事为两国关系严重事件,迅速举兵攻打,尽杀当地老幼。吴王夷昧一听勃然大怒,当即兴兵讨伐,夷昧之子公子光率师相助。楚国哪肯示弱,数万精锐火速应召而至。两国军队同时浩浩荡荡开向弹丸之地鸡父,因一件鸡毛蒜皮小事居然酿成了一次大战,即所谓“鸡父大战”。
但接下去的记载。直叫人欲哭无泪了——
战国时代,齐国和赵、魏两国各以黄河为界,而赵、魏居西地势较高,齐国滨海地势低下,每逢河水泛滥,齐国难免有泽国之忧。于是《汉书·沟洫志》就有了这样的记载:齐国治黄河筑了道长堤,河水这边被堵住就流向赵、魏。赵、魏一看不得了,也各自赶紧筑起堤防以为抵挡。就这样,他们三国各家自堵门前“水”,当政者自然都可堂皇地宣称自己已经“克勤王事”了,却不料,从此在黄河两岸五十里的宽阔地带内,汹涌的黄河之水时来时去,忽东忽西,苦煞了祖祖辈辈生于斯、养于斯的万千苍生!
今人不应也无权讥笑或哀叹古人。要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唐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早已提醒过的可悲的循环圈:“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并非我们比古人高明,而是时间的筛子历经两千多年的筛选,终于汰去了一些事物的表象,这才使我们得以一眼看出它们的荒唐可笑之处。
但还不止是荒唐。
春秋战国这些奇特的乐章又是在漫长年代的无休止争战中,用白骨蘸着鲜血写成的。单是在春秋时期,据《史记》记载就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至于其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谁也说不准。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孟子作过这样一个概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近人梁启超在《中国史上的人口统计》中作了总的估计:战国时期“七雄交哄。所损士卒当二百万有奇矣”!要知道,战国末期人口总数也只有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之间“所损士卒当二百万有奇”,那就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可以想见,在当时的函谷内外,大河上下,那些经历过无数次搏杀的古战场上,曾经是骷髅成丘,白骨铺地,这是一幅幅多么惨烈的景象啊!
长期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早就企盼着:这一切该是结束的时候了!
这是在前线浴血苦战的士兵,怀念家乡和妻儿,希望早点结束战争的心声: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守卫申国)。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诗经·扬之水》)
这是一个军属对前线丈夫的刻骨相思,殷殷企盼着他早日归来: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
但是社会的发展,固然不会无视于千百万人的主观愿望,却更要取决于客观条件。笼统地归纳一句“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无助于科学地说明问题。发生争战的根本原因,不应当到道德观念中去寻找,它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社会利害关系中。即使是神话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聪明的古希腊人也给它安上了一个极为物质的原因:为了争夺一只“不和女神”投下的金苹果。引起春秋战国如此久长的连续争战和社会大动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母体内正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偏偏这个新生命的出世又必须以另一个旧生命的死亡为前提条件。这就是说,新兴的地主阶级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双方将在这场大动荡中一决生死存亡。属于早熟的中国社会,这时开始了它的第二次怀孕和临产。第一次是在原始部族制母体内孕育出一个奴隶主阶级,在埋葬旧的原始部族制的同时,分娩出一个称之为国家的婴儿,实行的是在华夏大地上第一次出现的帝王封建制度。而这一次临产,不仅要埋葬一种旧的制度,还要灭亡一个旧的阶级。因而过程更艰难,冲突更激烈,不可避免地会有接连不断的阵痛,呼天抢地的嘶叫,出现抽搐、痉挛以至休克等异乎寻常的反应,并伴随着滚滚如潮的污秽和血腥……
不过要来的总是会来的。
怀孕终于足月,产门终于启开,盼望中的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
这一回诞生的婴儿名叫大秦帝国,实行的是一种全新的国家制度:大一统的帝王集权制。两千多年后,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对它作了这样评述——
从中国历史的传统表现来看,由始皇帝完成并经刘邦加以拯救的那种有效的政治统一,实际上必定是史无前例的成就,如同恺撒与奥古斯都在希腊世界所取得的成就一样。(《历史研究·希腊模式与中国模式》)
大秦帝国诞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的夏秋之交,金风开始送凉,大雁初次南飞。 人生必读经典历史丛书:时代帝国三部曲之大秦帝国(上 下)(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