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顾》颂巴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读《回顾》颂巴金
白峡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本令人仰慕的新书《回顾》。这本书是作家李致所著。此书近三十篇文章,写巴老的七篇,加上相关联的几个如回忆曹禺、李健吾等占全书一半以上。由于作者是巴老的侄子,写巴老的文章可以观察人写亲人的真情。这种真情使我读后仍有一种温暖的泉水激漾在心上,而且久久回旋。去年10月17日萧乾对来访作家李辉说:“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之一,是在30年代初在北平结识巴金……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巴金教我如何做人。”这是萧乾晚年的肺腑之言。现在翻开《回顾》这本书,通过作者的回忆,可以看到巴老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又怎样影响当代人。
开卷第一篇《春蚕》。巴老在文章中说:“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入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
这就是巴老做人的态度,也可以说是他的人生观。巴老进一步说:“人各有志,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情消耗干净,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人间。”他的爱憎消耗干净,就是把它凝成作品献给社会。因此他呼吁:“让我安静,我不是社会名流,我不是等待‘抢救的材料’,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
这话感动人,给当代的作家树立了榜样,作家不是贴金贴银地吹嘘自己,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而且要有讲真话的作品同读者见面。
巴老这篇“做人”的文章不容易写。他是在不断地排除各种干扰,塑造自己。巴老说:“我要做一个普通的老实人。”他要跟自己战斗,跟周围的环境战斗,就连四川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他的日记单行本,他也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来完善自己的人品。巴老的全集(包括日记部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四川出版社拟仿照(鲁迅全集)的办法,再出版他的日记单行本。巴老起初答应了。事隔一年,1992年9月25日致李致信,信上作了否定,并指责李致:“你刚来信谈尊重我的人品,那么你就不该鼓励我出版日记。这日记是我的备忘录,只有把我当成‘名人’才肯出这样的东西。我要证明自己不愿做‘名人’。现在通知你收回我的诺言。”拳拳之心,谆谆之词,反复陈述,使得李致只好作检讨。李致说:“使我深感自己对巴老的理解还很不够。”今天我看真正理解巴老的人不多,有的地方仍然变换手法,总希望巴老以他的名字设立什么奖,什么基金会,实在令人悲哀,感叹。
这本书中还有好文章,其一是《难忘小平对川剧的关怀》,其二是《我所知道的胡耀邦》。小平关怀川剧,作者说“省委重视振兴川剧,是与邓小平同志重视川剧一脉相承的。”小平解放初期任西南局第一书记,提倡“外来干部一律要学四川话,晚会看川剧必须看完。”粉碎“四人帮”以后,小平又继续推动“川剧振兴”,使文化大革命中受摧残的川剧喜逢春天。《我知道的胡耀邦》,由于作者在耀邦同志领导下工作过,笔下流出深厚的情谊,文章很感人。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抵不住当时的压力,写过一张给耀邦同志“胡乱上纲的大字报”,作者文章中流出诚恳的忏悔。作者调离团中央,回四川在人民出版社作总编时,出版了《在彭总身边》和《最后的年月》,一时成为畅销书,可是有关部门却无端指责,并令《最后的年月》立即停止发行。李致便上京向耀邦同志说明处境,并请示办法。耀邦同志当时不好表态,便给李致比手势,李致开始不懂啥意思,原来暗示他自己发行。这一段文字生动形象,具有幽默的风味。
祝这本书畅销,成为读者都喜爱的好书。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