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缩影 真情倾吐——喜读李致散文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时代缩影 真情倾吐——喜读李致散文集
郝志诚
时下,散文沉渣泛起,它们以煸情、搞笑、作秀和无病呻吟为时尚;但,这无碍于散文的百花长廊依然一派生机,一批批优秀散文仍将真实人生、真实情感、真实体悟视为生命和基础,沐浴着时代的春光勃然诞生。李致同志的《昔日》就是这样的品作。它敢说真话,倾吐真情,描摹社会和时代的真象,充满着盎然生机与活力。
《昔日》是继《往事》《回顾》之后的散文集。刘勰在《文心雕尤·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昔日》正是“情动而辞发”的,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真诚、坦荡,仿佛向世人扒开胸膛捧出一颗鲜血淋淋热气腾腾、遒劲博动的心脏。
7篇童年生活的散文托出一颗鲜活而稚趣盎然的童心。《外婆家的花园》里的玉兰、缘萼梅、海棠、紫荆、金鱼、蟋蟀、蝉子、蚂蚁、叫姑姑……伴着作者淌过童年的小溪,濡染、浸润着他对大自然的爱恋和同情。“大人说蟋蟀会打架,特别是有一种叫‘棺材头’的。可是我捉住的,它们从不打架,也许是朋友,也许是‘和平爱好者’。大人叫我们不要打架,何必要蟋蟀去打呢!我把纸盒打开,让它们回家去。”。《过年》时节,欢乐与苦难同样啃齿着他稚嫩的心扉。他脑子里闪现出拉琴卖唱的瞎子老人和女孩,背上插草圈卖身的孩童,问:“为什么所有的孩子,不能全都快快乐乐地过年呢?”,而《书·戏和故事》记叙和体悟的是他儿时对“乌鸦反哺”,姐弟生死离别,波兰爱国少年英雄的仰慕与崇敬。纯朴、高尚童心颂场了人性人情的真善美。
13篇怀念、追忆老一辈革命家、名人、亲人、作家、艺术家、挚友的散文,塑造出一位位历史见证人的形象。昔日,作者曾以自己特殊的出身、职业、职务,与他们过从甚密,结下深厚的亲情与友谊,散文披露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尽是耳濡目染的亲闻、亲历,又都是前辈的耳题面命。张爱萍是老一辈革命家,集将军与诗人一身。作者曾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四川出版总社社长、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自“放长线钓‘大鱼’”,出版了张老诗集《纪事篇》后,张老对振兴川剧艺术给予亲切关怀,还以长辈兼朋友的身份教诲、关照他与晚辈,昭示了老前辈光辉的人格力量。
我国文坛巨匠巴金是作者的四爸。《往事》《回顾》已对巴老作过详细的描述,现在,《昔日》又用6篇散文,通过点点滴滴的琐事,言简意骇,翔实、真切、生动地再现了叔侄间情浓于血的真情,巴老与萧珊的夫妻深情,巴老同冰心,张老等的笃厚友情,并且化龙点睛,揭示这种真情,深情,友情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这些由亲身经历、见证的种种情谊,不仅令作者感佩至极,终生难忘,而且由于得天独厚的唯一性,它必将成为文坛佳活,文献史料,永载史册。
历史见证人“对自己走过的路作出回顾,对自己的过去作出剖析”,从不虚饰、矫情、夸张,对自己生命之旅的过失、不足,也如实坦露,严加批判。散文字行间跳荡的都是作者心灵律动的真实轨迹。这不正是散文灼人灵魂的缘故吗?
二、敏悦,激情,喷薄而出,恰似积淀已久的地下熔浆,一朝暴发,不可阻遏。
无情地抨击、鞭苔胡风问题和“文革”酿成的灾难,是《昔日》的主打内容。全书45篇文章,以其为主旨或涉及其事的,即有43篇。《1969年春节,续〈“牛栅”散记〉》《终于盼到这一天》《焦某“文革”轶事》《特殊的“纪念日”》等散文,满腔愤慨,怒不可遏,力透纸背,是专为揭露“文革”酷烈政治,“四妖”乱国对人性、人情、人格以及时代的戕害罪恶的,而其他篇什,则经常随机对“文革”丑行,丑俗,丑语痛加针砭,入木三分。《过年》中说灶神吃了人间供奉的麻糖(受贿),“其实不是‘失节’,他并没有乱打‘小报告’,只是嘴被粘住,无法说话,失职而已。”《冬娃儿》里的冬娃是作者童年小伙伴,他“很够哥儿们,从不揭发,更不会‘反戈一击’”。《找回名字》借作者名字变换踪迹,呼唤党的光荣传统。“年过花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被一个群众团体选为主席。我想,这一下可以彻底摆脱官衔了。谁知仍有人用官衔称我,位高至主席。局长、部长也就算了,主席能随便当的么?显然忘掉‘文革’的惨痛教训了。”
为什么作者对“文革”灾害如此怒怨、深仇、大恨,愤愤不平、不吐不足以泄其忿忿?难道仅仅缘于作者个人命运遭际?!个人厄运乃沧海一粟,映现的却是“文革”肆虐神州,对祖国、对民族、对历史,对人类种下的创伤、惨痛、遗害。
三、细小、稀微、平中见奇,犹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振聋发聩,激荡心灵。
《昔日》各篇均是由浅常至极,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抽象、凝炼而成的,并由此而镌刻出作者人生命运的轨迹,演绎社会历史的轮廓和历程。《总司令慈祥地挥手》着笔于1963年春天,朱总司令与共青团四川省四大代表合影,两次挥手凸现他慈祥的形象。《大雪纷飞》由作者几十个生日建构而成,概括和描写作者一生坎坷、奋发的命途。七十生日贺卡诗云:
峥嵘岁月七十年,于今白头身未闲。
夜读三更入神健,日书千言力尚建。
往事梦萦情脉脉,故交神牵意绵绵。
升沉不忘青春侣,翰墨相亲因夙缘。
七十贺诗不过是生命的典型写照罢了。
一个笑靥、一次会晤、一句话、一首歌曲、一次出访、一次受骗、一本辞书、几次交谊、几帧照片等等,不过是生命大海中几朵寻常的浪花,但在作者笔下,平中出奇铸造起奇妙的审美空间,浪花飞溅,波谲云诡,勾画了生命的绚丽,社会和时代的缩影,漾出作者坦荡的心灵真情,和纯朴多彩的个性特征。
四,调侃,幽默娓娓道来,俨若一位谙悉世态炎凉的行者,茶余饭后,向伴友慢话人生。
《昔日》里尤以《焦某轶事》一文洋洋洒洒遴选21桩“文革”轶事,集调侃、幽默之大成。焦某实为“文革”受迫害诸君之代表。他玩世不恭,大智若愚,游戏人生,极尽冷嘲热讽、喜怒笑骂之能事,揭“文革”丑恶,演人生悲剧,抒特殊心怀。
调侃,幽默笔触,如珍珠闪烁,光彩熠熠,增添了散文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找回名字》说,因为社会中习惯称官衔,所以“收信也常出差错,李致被写为李智、李治、李贽、李志、李直等,既当过皇帝(李治是唐高宗),又做过古代文人(李贽是明代文人)”,幽默中透出的辛辣讽刺,令人捧腹。马识途老人原为巴金老人九十华诞写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联,因故未用,作者喜欢,请赐作纪念。马老允诺,题款“预为致公八十寿”,在场友人不禁失笑。《大雪纷飞》说:“而今年年加岁,如无意外可争取活到八十岁,取得‘阶段性’成果”,调侃兴味,烘托作者人生的豁达与乐观。
调侃、幽默是人生力量的再现,智慧的表征。历史证明,只有胸怀崇高信仰的人,才能经得住波涛汹涌的颠沛,笑到最后。读过《昔日》,掩卷深思,人们不得不深信这人生的真理。
此外,值得欣慰的,《昔日》还配发弥足珍贵的68帧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不仅平添了此书图文并茂的艺术张力,更增强了散文作为文献保存的历史价值。 李致文存:我的人生(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