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人生效率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6 《读书笔记》:构建你阅读的效率系统读书是输入
在学习体系当中,输入与输出是两条重要的学习道路,输入可以从读书开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一本书相当精彩,但读过没多久,你就忘掉了其中的一切,甚至一句话都没记住。这就意味着输入如果不被记录,就很可能被遗忘,因此输入必须被记录,尤其是有重点地去记录,才能把知识点充分地吸收。
任何一本真正的好书,都是经过作者至少10000小时的学习积淀,再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写作完成的,如果你什么营养都没有汲取到的话,只能说抱歉,你亏大了。如何不亏大,如何将一本书读得有水平,如何将一本书真正的养分吸收进来,这是我们必须要提升的技能。
《读书笔记》的前提
●成功人士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这些年我一直在工作之余,与下班加油站的导师们一起探讨他们的读书学习方法以及读书习惯,渐渐地,我发现,那些真正受益于读书的人,其实都有一套系统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的方法是慢慢养成的,最终转化为习惯的一部分。应该这样说,读书方法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慢慢地理解,慢慢地改善,最终形成习惯的力量。
巧合的是,读书和抄书,几乎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共同的习惯。有人可能会困惑,萌姐难道要我们抄书吗?没有到抄这么夸张,但要写读书笔记。
●什么样的书应该做笔记
选好了要读的书,接下来就要学会在读书的时候做笔记。书写读书笔记一定要搞清楚的是,什么书应该被记录在读书笔记当中,什么书不应该被记录在读书笔记当中。有些书,你真的不必再读第二遍。其实读书就是为了知道这本书里讲了什么知识点,对于那些只读一遍便领悟其中精髓的书,我们一气呵成读完就好,顶多摘录几条金句,无须再浪费时间去读第二遍。我有个习惯,就是把这类书,放在我书架当中最不明显的位置,比方说书架的最底部,或者是读完就干脆丢掉。
我不是一个喜欢囤积物品的人,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发倾向于过极简主义的生活,我不喜欢囤积任何跟我的目标以及情怀无关的东西,那都是对生命和生活空间的浪费。读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了解别人的观点。对于那些你不会去读第二遍的书,其实你可以将它送给你身边的人,或者捐赠给图书馆,在极北咖啡的书架上,很多的书都是我阅读过后捐赠的。
但有一些书,我觉得里面的知识量很大,是值得我反复再读的,并且能够记录在读书笔记上。这样的书,我会购置两本,一本留在我家,一本贡献给极北咖啡,等待更多的有缘人来共同学习。还有一类书,是我真心想要珍藏的,这类书通常是系统的工具书,把我从无到有地带向另一个知识领域的新高度以及新的认知高度;或者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人物传记,比如曾国藩的传记以及每一本写他的书,我都珍藏着;或是表达了新的认知观点,以及引导潮流和趋势的书,书中的观点启迪了我重新思考生活,作者的系统思维带我离开了自己的认知误区。这些书,包括很多历史、哲学的书籍,都在我生命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好的书籍值得被铭记
我会用两种仪式来铭记一本好书:一是在书的内页当中,印一个刻有我名字的方印——萌之印,并在下面写下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具体时间,有点像“张萌到此一游”的功效;二是我一定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如果我认为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我所有的启迪以及思索都会呈现在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当中。
任何一位希望建构自己硬本领的同学,你们在提升过程中,一定会涉及阅读。阅读是你与作者导师的对话,也是你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年读50本书,也就是一星期读一本,按照二八定律,那么这其中至少有十本好书,甚至更多,需要你去记录在读书笔记当中。
没有写下读书笔记或阅读笔记的阅读,其实就相当于没有阅读。人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新的知识来了,旧的知识就可能被挤占掉。你写了读书笔记,如果有机会做对比,你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在逐年进步,你比几年前真的不是进步了一点点。你让自己的进步可以被看到,可以被验证,这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认可。
大年三十那天,是我的全年回顾日。在这一天,我会把自己关在房间当中,把我读过的所有书以及读书笔记整理一遍,把效率手册以及总结笔记看一遍,看看这一年我做了多少份周报、做了多少次演讲、行走到了什么地方、收获了多少灵感、记录了多少随手记、以50人为师的计划进展如何、社会资本拓展到什么程度。
各位伙伴,去年的你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跟谁吃的饭?你学到了什么?这些事情量化成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钱,你是否有个统计?有的人做统计,自己每一步的提升都在自我掌控当中;有的人不做统计,运气来临时行大运,运气不好时只好走背字。这就是统计的魅力和价值。
●读书笔记帮助你将知识内化
读书的方法,以及如何做反思,都在读书笔记中有具体的体现,读书笔记是帮助你快速吸收以及消化书籍知识点的有效途径。
很多人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看一本丢一本,你问他这一本书的思路是什么,他说不知道,问他这一本书有多少章节,他说记不得,甚至你问他有没有记住书里的一句话,他都答不上来,这样的读书就是白读,无论一年读一本,还是一年读365本,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没有将任何的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书笔记四大板块
在读书笔记当中,有四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是金句
读一本书,能记住一句话,也是了不起的,证明你读书的时间没白花,这本书你没白读。无论是好书还是烂书,我读完之后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把书中一些特别好的话摘录下来,这个习惯结合了几个导师的读书习惯。
我常跟青年导师交流读书之道,其中一位世界500强创始人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阅读习惯,他一般白天不拿笔记本,仅拿一本书,用铅笔把阅读的重点内容划线,晚上他喜欢在写毛笔字的时候,把那个小本子上铅笔划线的内容全部摘录下来,也就是白天看,晚上写,天天如此。这是他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他把这叫作做功课。他创办企业,并且将之打造为世界500强公司之一,这样的成绩跟他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多少的关系?我想道理自在其中。
因此,读书一定要读出金句,如果你还能够背诵这些金句,并将它们烂熟于心,那就更好了,要争取让它内化成你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关键时刻讲出来。在实践过程当中能把道理用出来,你就真正获得了成长,你花在这本书上的投资就收回来了,时间没白花,书没白读。
摘录不光要将金句写下来,还需要把那些特别重要的相关部分摘录下来,同时要把日期写在读书笔记的前半部分。按照老习惯,我给大家展示一个案例,方便大家学习。这是读者在读我出版的《张萌分享:青年领导力》这本书时,做的摘录。
图10:《读书笔记》金句案例
●第二大板块是目录
我不知道大家读完书以后,对自己是否读懂这本书有怎样的判断标准。我有一个最基本的考察办法,就是你是否至少能够写出一本书的大纲,也就是目录。
读过一本书,你能默写出它的目录,就是掌握了这本书的逻辑架构。什么是一本书的逻辑结构?指的就是大纲或者目录。作者的写作逻辑,一定会呈现在书籍的目录当中,因此能够写下目录,就说明你能掌握这本书的思考逻辑了,能跟得上作者的思路与步伐,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很多同学都说,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好,但如果你想训练逻辑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一本书,默写这本书的目录,再与这本书的目录做对比,没有默写下来的章节,就是没有了解的内容。如果你现在还不行的话,可以把目录摘抄一遍,以后再慢慢默写。以后,当别人问你有没有读过某本书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回答看过,还能复述里面的逻辑结构。
●第三大板块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结合了前面的目录和金句,自由度更高,可用以对全书的逻辑进行归纳与总结。我邀请了下班加油站的早起班主任小邹,为我的第四本书《告别演讲恐惧》做了一个思维导图的案例。
在这篇范例当中,有大的章节目录,有每一章的金句,日后翻看这篇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仅能够了解全书的思维框架,还能够知道画导图的人关注的重点是什么,以及关注的细节内容是什么。不过,思维导图的内容,不必完全按照这本书的章节来进行,范例的思维导图当中,主要分支与小分支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原文,而是融入了绘图者自己很多的思考。你可以根据个人理解的情况来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找到适合自己的章节重点,然后制作出一篇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
●第四大板块是反思
读书不能没有反思,每一本书阅读结束时,都需要在读书笔记中回答几个问题。如果你能将这些问题回答出来,也算是真正地了解了一本书,进行了一次有效阅读。
问题一,通过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对全书的干货知识做一个分类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有人想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你可以更方便地推荐给他。
问题二,哪些知识是你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如果这一栏的内容你能写出很多很多,那么我建议你一定要复习这本书:一方面它帮你开拓了思维,扫清了盲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知识容易被遗忘,你需要不时回头去复习。
问题三,这本书对你的帮助是什么?相较问题一的干货知识,这个问题更多地关注你的个人思考。也许这本书帮助你认识了一个新的领域,也许这本书帮助你打开了某个心结,就算这本书对你没有什么用处,它实际上也帮助你完善了筛选书籍的标准。
一本书不论是好是坏,只要读了,都对你有所帮助。即使你的时间非常有限,也要经常翻看和阅读读书笔记,相信同学们通过读书笔记的引导与使用,可以掌握高效阅读的硬本领。
读书是学习体系当中输入环节的重要途径,让每一本书不仅停留在眼中,更要记录在脑海当中,成为自我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你一定会因此而飞速成长。
我的读书笔记,在颜色上选用了哈佛红,跟哈佛大学的校徽颜色一致,希望每一个爱阅读的人,都能够像哈佛大学的人一样知识渊博、拥有智慧。
图11:《读书笔记》萌姐目录案例
图12:《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案例 人生效率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