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忐忑的中国人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6.莫让将来变成当下(记一次新生入校献词)
尊敬的各位同学,我代表全校教师,首先对诸君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新一届学子,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以“尊敬的”称呼诸君,乃因为——虽然社会各届对中国高考制度指责多多,但我认为,这个制度目前还只能改良、完善,无法废除。所以我同时认为,诸君得以在高考竞争中跨入北语,终究意味着具有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毕竟也是一种能力。
我已是三年前就应退休的人了。
我决定这将是我最后一次作大会亮相,故我借此机会,向诸君提出以下几点建言:
1.希望诸君明了今日之大学与自己人生的关系。
在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的年代,一名北大学子若表示自己并不愿以后成为社会精英,蔡元培先生是会沮丧的。那时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大学极少,大学学子占中国青年的比例也极少。有幸成为大学学子的青年,若竟没有日后成为国家各方面精英的志向,便委实是国家的悲哀。而今日之中国人口,已超过三个四亿五千万了。今日之中国,大学学子占青年的比例每年提高,故一名大学学子发誓不成为社会精英誓不为人的话,首先却可能使我这样的老师替他的人生观感到忧虑。一个国家当然还是精英越多越好。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包括欧美国家,也不是每一名大学学子毕业后都能成为社会精英的。如果诸位毕业后能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这已经不负北语培养你们的希望。而这一点包括如下能力——胜任愉快的专业工作能力;使这一种能力触类旁通,善于应变,因而可持续;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故不至于被社会的浮躁所裹挟,不至于被社会的歪风邪气所俘虏、所毁灭。以上几点,希望学子们与我们老师们共勉……
2.要对北京这一座大都市的负面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中国很浮躁,北京为首;中国人很郁闷,北京的郁闷者最多。浮躁之气和郁闷、愤懑之气,尤其容易在北京的上空笼罩不散。有些心理准备之人,才能于北京看到中国之总是会进步的希望。这希望也必然首先存在于北京。
3.大学并不是培养挣钱最多的人的所在。
倘某大学向青年承诺会使其成为日后挣大钱的人,我认为是最不靠谱的承诺。绝大多数中国大学老师们本身的工资与出色的“月嫂”们或“空姐”们的工资不相上下,此点基本是事实。但大学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要贡献无可取代,这也是一个事实。我的一名研究生回家乡时,见着了她当年的初中同学,对方连高中也没上,靠摆菜摊自力更生,苦心经营十年,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存款有了。而我的研究生却仍一无所有,于是倍觉失落。我问:如果可能,愿不愿与之交换一下目前的人生?彼沉思良久,摇头。诸君如果想明白了她为什么摇头,便想明白了大学究竟是什么所在。倒是那摆摊者的身上,有着诸位也该尊重的人生精神。多付出一份努力,必多收获一份。在大学与国家之人才需要之间,诸位日后若能理性地找准就业位置,确定人生发展方向,那么二十年后,是会成为有文化又人生稳定的城市公民的。吃青春饭的青年另当别论,但北语不是艺术院校。
4.北京是中国文化中心。
以我的眼看来,全世界的文化近半个多世纪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异化。从嘻皮文化到雅皮文化到知识爆炸到文化泡沫再到娱乐至死。
我要说的是,诸君须当心,既要善于在北京吸收好的文化,并被好的文化所化;又应提防劣质文化的侵害,不被劣质文化所腐化。在北京,人若缺乏文化思想,被几乎没有什么思想性可言的文化泡沫所异化,沦为被那种文化所消费的快餐文化的消费者,几乎是一件被渐渐变傻还快乐着的事。
我给诸君的衷告是——大学四年转眼即过,尽量克制自己对快餐文化的嗜好,读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思考一些人生的、社会的、文化的问题,最好形成笔记,以备日后之需。
我们北语是文科高校。我校既不但重视各类语言水平的培养,也极为重视对学子们的人文情怀之熏陶。
何谓人文情怀?
更文明的人以自身之文明影响并引领社会文明的自觉而已。
高科技是可以用外汇从国外买回来的。
人文精神买不到。
所以希望诸君日后皆成为有一等从业能力、又兼备人文情怀的人。
鲁迅在他那个年代看不到中国的希望,故只能将中国之希望附丽于将来。
但这未免太悲观。
如果不能从当下之乱象迷离的现实中看到希望,并尽一己之力发扬之、光大之;那么所谓将来,还不是与当下一样的将来吗?
诸君,为着自己的将来,也为着中国的将来,将北语当成你们增长知识、成熟思想、接受人性洗礼、提升人格品质的新的故乡吧! 忐忑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