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桥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十二桥路
在通惠门路西端的西郊河上,有一道平桥,就是成都人都很熟悉的十二桥。
清王朝被推翻以后,为了方便城内的居民赶花会,成都市政当局于1913年在紧邻青羊宫的西城墙处新开了一道城门,取名通惠门。有了通惠门,就必须在通惠门外的西郊河上修一座桥,于是就在1916年修建了这座连通城内与城外的新桥,并根据著名学者宋育仁的建议,命名为十二桥。据传宋育仁来到新建的木桥之上时,见到木桥的两侧栏杆是十二格,桥畔是菜地与树林,远处是广阔的田野,颇有杜牧的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至少可以平分扬州二十四桥明月风光之半,于是就命名为十二桥。以后这座桥有过几次重建,曾经是一座漂亮的廊桥。20世纪40年代在扩建西安路时改建为砖拱桥,还曾经以当时的四川省主席,也是扩建西安路的主事者邓锡侯的字命名为晋康桥(邓锡侯字晋康)。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沟通西郊黄田坝工业区的交通,在1954年与1966年两次扩建,建成了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但是桥名仍然沿用了充满诗意的十二桥。1983年修建蜀都大道时再度改建加宽,成为一座比较罕见的宽度远远超过长度的桥梁(现在的十二桥宽度为47米,长度只有23.48米)。
民国初年的十二桥是一座漂亮的廊桥 [法]杜满希提供
十二桥留给成都的不仅是诗意。成都解放前夕的1949年12月7日深夜,绝望中准备逃跑的国民党反动派将关押在当时设于将军衙门特务机关中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人士32人,残酷杀害在十二桥西南一条已废弃的防空壕中。20天后,成都解放。1950年1月19日,成都的民众在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主任贺龙的代表王维舟将军主持下为烈士们举行了公祭典礼(烈士遗骸于1月4日起灵,因为灵柩是由支机石街层板厂制作的,在下葬之前的烈士灵柩暂厝厂内,所以这次公祭典礼是在支机石街层板厂中举行的),次日又在紧邻十二桥的二仙庵花圃内举行了公葬仪式,以后即在此修建了十二桥烈士墓(入葬烈士还包括1949年12月3日在王建墓墓道中被杀害的烈士3人和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杀害的烈士1人)。现在,原来的二仙庵已经建成风光秀丽的文化公园,原来的烈士墓已经建成十二桥烈士陵园,陵园中塑有高达11.5米的十二桥死难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完成于1985年,原来安放在十二桥头,2002年迁到烈士陵园)。
十二桥烈士陵园中长眠的36位革命烈士是:杨伯恺、于渊、王干青、晏子良、许寿真、毛英才、黄子万、王侠夫、曾鸣飞、谷时逊、王伯高、刘骏达、杜可、龙世正、彭代悌、刘仲宣、云龙、张大成、余天觉、缪竞韩、田宗美、方智炯、黎一上、王建昌、曹立中、杨辅宸、姜乾良、陈天钰、吴惠安、张维丰、张垣、徐茂森、徐海东、高昆山、严正、周从化。
1950年1月19日,十二桥烈士封柩仪式。 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成都中医学院大门前 1969年 杨显峰提供
新中国成立以前,十二桥以西就是农田,没有大路。1955年为了建设黄田坝工业区,修建了从十二桥向西的道路,当时名叫十二桥街。1984年,横贯东西的蜀都大道建成,东起十二桥、西至一环路的十二桥街就成为其中的一段,被命名为蜀都大道的十二桥路。
十二桥路的北边有建于1956年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初名成都中医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大学之一。新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又名四川省中医医院)位于大学的西侧(原来在四道街,改革开放之后迁至这里),是四川省中医药治疗的最重要的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医史博物馆是我国仅有的两座中医药博物馆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观赏价值。
十二桥路的南边有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院之内,埋藏着全国著名的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是在1985年发现的,总面积估计在1万平方米以上,已掘露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全国已发现的最典型、也是唯一可以见到桩柱和地梁基础以上遗存的早期干栏式建筑遗址,在学术研究上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十二桥遗址发现较早,又比较典型,所以考古工作者把成都市区发现的抚琴小区、青羊小区、中医学院、西安路、新一村、方池街、横小南街、君平街、指挥街、岷山饭店、岷江小区等殷周时期的文化遗址统称为成都十二桥文化遗址群,把四川盆地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代蜀文化遗存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类型而命名为十二桥文化,它上承三星堆文化,下延至春秋时期。当金沙遗址被发现之后,金沙遗址中有一个时间段的文化也属于十二桥文化,就是这样来的。
十二桥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其商周文化层发现了商代大型木结构建筑。1985年 李绪成摄影
为了更好地保护十二桥遗址出土的这一建筑历史上的瑰宝,在进行了测量取样等研究工作之后,按照考古工作中最佳保护措施的要求,遗址已用土掩埋,进行原址保护。 成都街巷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