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顺桥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通顺桥街
文殊坊以南、草市街南口以西的通顺桥街对于很多成都人来说并不很熟悉,这条街上过去应当有过的通顺桥现在也看不到痕迹。但是如果说到爱道堂,很多成都人可能都会知道。
爱道堂始建于明初,原名圆觉庵。明末被毁后,清乾隆八年(1743)重建,咸丰八年(1858)增修,长期由比丘尼主持,是成都城内著名的尼庵,最盛时寺庙建筑加上附属建筑占据了大半条通顺桥街。民国时期,寺庙日渐衰落,庙中女尼不得不变卖庙产。1928年,圆觉庵由四川省佛教会接管,更名为“十方爱道念佛堂”,简称爱道堂。“爱道”二字来源于佛经《大爱道比丘尼经》,是抚育佛祖的姨母的名字。当时的爱道堂规模不大,自1941年以后有隆莲法师在此为尼,以后又担任堂主,创建莲宗女众院,培育尼众人才,因而在我国佛教界声名远播。
20世纪90年代的爱道堂 青羊区文管所提供
隆莲(1909—2006) 俗名游永康,乐山人,出身书香门第,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经是她外祖父的学生。她自幼聪慧过人,多方寻师求学,诗词书画、英文、藏文、佛学、医学,无所不精。她在父亲安排下参加全省的县政人员、普通文官、高等文官考试,均名列第一,名震蜀中,被公认为巴蜀才女。1941年,正当省政府即将宣布她为全省第一个女县长的时候,从13岁开始即长斋奉佛的她悄然离开在四川省政府秘书处工作了4年的办公室,遁入空门,在爱道堂削发为尼,并且终身以爱道堂为修行与居住之所。作为我国著名高僧能海大师的高足,她在佛门讲经说佛数十年,是公认的佛学教育大家。1984年,中国佛教协会决定建立我国第一所尼众佛学院,正是因为成都有隆莲法师,所以学院建在了成都铁像寺,并请她出任院长和主讲人,为佛教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学问的女尼。在她的经堂上,有她亲笔题写的对联:“利己利人勤修三学;爱国爱教上报四恩。”“三学”指戒、定、慧,“四恩”指国土恩、大众恩、父母恩、师长恩。隆莲法师有多种佛学著作传世,并参加了《汉藏大辞典》和《世界佛教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生前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和成都市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称她为“中国第一比丘尼”。
隆莲法师20世纪80年代王文相摄影
由于有隆莲法师的声望,在国家与众教友的大力支持之下,爱道堂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爱道堂佛学院和爱道堂网络女众佛学院。2001年完成了全面的改建与重建,成为成都最著名的寺庙之一。
成都市区过去的通顺桥不止一座,还有一座在牛市口左侧,现已不存。 成都街巷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