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上册)

送仙桥附遇仙桥 望仙桥

成都街巷志(上册) 袁庭栋 2461 2021-04-06 02:1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送仙桥附遇仙桥 望仙桥

  在清水河和磨底河汇流之处,也就是今天的南河起始之处的磨底河上有一座送仙桥,位于著名的道教宫观青羊宫附近。相传农历的二月十五是道教祖师太上老君(也就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的生日,所以过去每年的这一天青羊宫都要举办极为热闹的庙会。在传说中不仅百姓要来赶庙会,天上的神仙也要来赶庙会,而且是从东边来,到西边去。于是人们就把东边的小桥叫作遇仙桥,也叫迎仙桥、接仙桥、会仙桥(今天的遇仙桥就是从琴台路转向青羊正街时,在新建的散花楼前架于西郊河上的那座桥),西边的小桥叫作送仙桥。两座桥过去都是拱桥。今天的遇仙桥与送仙桥都是在1987年重建的,全都改为了平桥,在桥头上分别刻有“遇仙桥”和“送仙桥”三个大字(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地名录》的正名,和成都市地名办公室编印的地图,“遇仙桥”的正式名称应当是迎仙桥)。

  送仙桥 1966年 李家熙摄影

  在今天遇仙桥侧的西郊河西岸有浣花山庄与琴台宾馆两个宾馆,这里在清末是马长卿(关于马长卿的介绍见“望江桥”)在原来二仙庵道士坟前道路边所建的双孝祠。这可能是一个天下无双的双孝祠,因为马长卿不是为自己的双亲所建,而是为他害肺病死去的一儿一女以孝子孝女的名义所建,是孝敬他自己的,也可以说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女的。他还设法谋到了朝廷的圣旨,所以在大门上挂着“双孝祠”的匾,在门前大路上还修了石牌坊,其内花木扶疏、台榭甚美,周围都称之为马家花园,是过去成都西门一带的著名名胜,也是赶花会时人们的下马停车处。民国时期,双孝祠逐渐废弃,马家花园在抗日战争期中改建为沙利文饭店郊外分店。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都市话剧团曾经设于此处。

  遇仙桥侧西郊河西岸的双孝祠牌坊1905年 [日]山川早水摄影刘永禄提供

  著名的姑姑筵(有关介绍见“包家巷”)曾经在马家花园内营业,并在门外挂出了由主人黄敬临撰写的名联:“提起菜刀,拿起锅铲,自命炉边镇守使;碗有佳肴,壶有美酒,休嫌路隔通惠门。”

  除了遇仙桥与送仙桥,这里原来还有一座望仙桥,表示是站在旁边眺望仙人到来之处,位置就在今天百花潭大桥的上游,与青羊横街相接,和送仙桥与遇仙桥呈“品”字形排列。一环路扩建时,在这里横跨南河的一环路上修建了宽阔的百花潭大桥,就把这座与百花潭大桥相邻的望仙桥拆除了。这以后,市政部门为了打造浣花风景区,也为了方便人们的往来,又在望仙桥的原址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五孔拱形大桥,重新把青羊横街与望仙场街(这是在望仙桥头的一个居民区,原名望仙场,改革开放之后,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很有知名度的宠物市场,所以在不少的成都人中,只要一提到狗市,人们就知道是这里的望仙场)连接起来,名字仍然叫望仙桥。在百花潭大桥以西的南河南岸,今天仍然还有一条望仙场街。

  望仙桥侧过去立有三根四棱石柱,分别高2.59、3.77、3.89米,其中一根残存“本上道妙玉”刻字,一根残存“上玉皇本行集经”刻字,很可能是对“北斗七星君”崇拜有关的道教刻石,故而文物部门暂时命名为“北斗七星柱”。1998年修建新的望仙桥时,移到了今天的望仙桥北端的青羊横街。

  由于与杜甫草堂为邻,送仙桥长期是文化人游憩之地。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了成都最大的,也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文物古玩书画工艺品市场。1999年修建了古玩艺术城,有铺面680多个、商家上千家,其交易额在全国十大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名列第二。

  老望仙桥头的成都蜀锦厂 1991年 周筱华摄影

  望仙桥北斗七星柱 1997年 韩国庆摄影

  准备迁移的望仙桥北斗七星柱 1998年 韩国庆摄影

  送仙桥的古玩市场 2001年 王晓庄摄影

  送仙桥艺术城修建前的古玩市场(草堂北门)2003年 王晓庄摄影

  送仙桥位于清水河和磨底河的汇流之处,清水河在以上的一段曾经分为了两支以后又重新汇合,其中从草堂之侧流过的一支又叫浣花溪,应当是诗圣杜甫昔年流连吟咏之所。近年来,成都市政部门将送仙桥西南方的一大片地区建造了面积达553.8亩的开放型城市森林公园——浣花溪公园,北邻杜甫草堂,东邻新建的四川省博物院,在一片自然风光中,修建了长达388米、建有25位诗人雕塑的诗歌大道,是成都市打造诗歌文化城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的浣花溪公园已经成了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也是被国内外观鸟爱好者公认为我国观鸟第一城的成都市区的最佳观鸟地。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杜甫《卜居》诗中“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的景象。 成都街巷志(上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