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话亦有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说话与听话 叶圣陶
我常常想,说话的人跟听话的人不宜取同样的态度。咱们经常有许多的话,在口头说着,在笔下写出,说过写过就像浮云过太空,不留一些痕迹,不发生一些影响,就因为说话的人取了听话的人的态度,或者听话的人取了说话的人的态度。
说话的人的态度该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自己也信不过的话,挂在口头说一阵,多么无聊。没有话勉强要说话,想着浪费了的精力就觉得可惜,还不如默尔而息合乎保养之道。尤其是“求诸人”的话,如果“无诸己”,内里空虚别扭,说出来怎么会充实圆融?而且说到要人家怎样怎样的时候,想着自己并没有怎样怎样,脸上就禁不住一阵的红,这一阵脸红比较挨人家的骂还要厉害,又怎么受得了!
听话的人的态度该是“不以人废言”,说话那个人的出身如何,私德如何,何必问他?你又不跟他交朋友,攀亲眷。你就话论话就是了;话没有道理,当然不用听他,如果有道理,尽可以毫不疑虑地照单全收。他的话或许别有动机跟作用,那倒要辨认明白的。可是,别有动机跟作用的话并不等于不值得采纳的话;如果话的本身有道理,你只要辨认出他的动机跟作用,就可以单受他的好影响而不受他的坏影响。
说话的人时时希望人家“不以人废言”,诚实的,充实圆融的,具有压迫人家的力量的话就难得听见了。听话的人随时用“有诸己而后求诸人”的尺度来衡量人家的话,就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合,世间很少有值得采纳的话了。现在咱们似乎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中,所以说话很多,实效很少。如果说话的人跟听话的人彼此把态度改变一下,我想,话可以少说许多,而实效可要比现在多得多。
(原载1943年6月9日成都《新民报》晚刊)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1919年加入北大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27年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起改任开明书店编辑,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刊物。193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长。1949年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隔膜》《火灾》《稻草人》《线下》《未厌集》《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等。 话亦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