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慈悲·智慧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佛光菜根谭(全三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肆 慈悲·智慧篇001
心如田地、工厂,好的田地生产好的农产品,
坏的工厂只会污染环境。
因此,我们要保有一颗清净、慈悲、
善良、欢喜的心,才能创造快乐给人。
002
善法多闻,能增长智慧;善念多思,能培养慈心;
善事多做,能种植福田;善行多赞,能和谐群我。
003
再坚冷的冰,遇到太阳照射,终会融化;
再生硬的米,经过炉火烧滚,终能煮熟。
做太阳,可以温暖别人;
做炉火,能够成就他人。
004
眼睛很小,可以看遍世界;
鼻孔很小,却嗅着虚空的气息,
每一个小小细胞,都助长了生命的生存。
因此,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任何一“小”步,都是人间前途的一大步;
“小”,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005
一念诚心,诸缘感应;十分怀恩,人天欢喜。
006
“伟大”是多少辛苦和努力换来的赞美词。
虽然世间往往有好人难做、善事难为的现象,
但只要我们站稳脚根,坚定信念,
就可以走向光明的未来。
007
不贪污而喜舍,不报怨而仁慈,
不懒惰而勤劳,不执著而明理。
008
发心工作的最大报酬,就是学习到智慧与灵巧。
所以,发心当义工,看起来是为别人,
其实获益最多的还是自己。
009
“贪嗔痴”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贪病可用“舍”医治,
嗔病可用“忍”医治,痴病可用“慧”医治。
当一个人真正祛除了贪嗔痴,
不但自己向善,更可以感化别人向善;
推己及人,善莫大焉!
010
古董之所以为人珍藏,乃因其生命已经久长。
如果我们能以爱惜生命的态度,
来使用一切物品,不仅可以延长其寿命,
也会让自己懂得珍惜人生。
011
人的贪取心如果能减少一分,
喜舍心便会增长一分,
懂得因缘果报,福报就会不求自生。
012
佛教本身就是慈善事业,
但是慈善工作并非佛教的全部,
以信仰渐次升级后,须从做善事修福中,
进一步研究教义,求得智慧。
013
水滴甚微,积之成渊;土尘甚微,累之成山;
跬步甚微,积以千里;小善甚微,累成大德。
014
行善、做好事的法门很多,
不管有相或无相,只要肯做,永远不嫌多。
015
成就不是靠金钱堆砌,而是以智慧来庄严;
权势不是靠武力获取,而是以仁德做号召。
016
有心做好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有用的人;
无意揽来许多不重要的事,仍是无用的人。
017
不要好大喜功,稻穗成熟就会低头;
莫以善小不为,涓滴长流终能成河。
018
容貌不计美丑,美丑端乎流露的气质;
饮食不论粗细,粗细全凭品尝的感觉;
金钱不管善恶,善恶在于用钱的方法;
福田不分大小,大小只看施者的发心。
019
不说是非话,不听是非事;
做人要认真,大家要共生。
帮助受刑人,行义又行仁;
关怀残疾苦,才是大丈夫。
020
对世间要救苦救难,对他人要感恩感德,
对家人要共荣共有,对社会要献心献力。
021
依自己的需要行事,助缘有限;
为大众的需要做事,成果无限。
022
心善,自然美丽;心真,自然诚挚;
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
023
容貌姣好,不是真正的漂亮;
心地善良,才是真正的美丽。
024
时时开发自己,以求自度;
念念开发社会,以期度他。
025
建立感恩的美德,可以培养人间的善缘;
拥有希望的未来,可以增强乐观的人生。
026
慧心巧手,能化腐朽为神奇;
慈心悲愿,能化苦难为安乐。
027
只要心中包容一切众生,
就不会斤斤计较于荣辱得失;
只要心中蕴藏富贵法财,
就不会汲汲营营于蝇头小利。
028
慈心如花香,可以把欢喜传送他人;
爱语如阳光,可以把温暖散播十方。
029
慈心能降伏一切鬼魅;悲心能远离一切邪恶;
喜心能所求所愿如意;舍心能广施一切吉祥。
030
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可以用慈悲去化除;
人与物之间的不协调,可以用智慧去解决。
031
智者不以称誉为喜,人之大善在于知过能改;
仁者不以无苦为乐,人之至德在于兼善天下。
032
不以金钱来堆砌表相,智慧才能庄严一切;
不以饰品来装扮外观,慈悲才能美化身心。
033
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才能在变化中求进步;
不短视近利,不好大喜功,才能在守成中求成长。
034
谦虚服务才有前途,礼貌尊重才有人缘,
良好习惯才有威仪,勤俭好学才有成就。
035
人生最高的美德是慈悲,慈悲欢喜可以美化生活;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智慧,智慧灵巧可以规划生涯。
036
社团的慧命在文化、教育;
文化可以净化心灵,
教育可以改变气质,根除烦恼。
社团的发扬在慈善、集会;
慈善可以拯济色身,
集会可以达成共识,匡扶大众。
037
柔和的音声令人心生欢喜,
正义的音声使人荡气回肠,
慈悲的音声让人终生难忘,
赞美的音声使人如沐春风。
038
不能宽恕他人,便无法获得他人的宽恕;
不能赞美他人,便无法获得他人的赞美。
039
口里常说“请”、“谢谢”、“对不起”,
能使人生祥和如意;
心里常念“好”、“惭愧”、“结善缘”,
能使人格达于善美。
040
学习接受,是自我充实之道;
想当然尔,是自在安忍之道;
凡事忍耐,是自由快乐之道;
赞美别人,是自修善缘之道。
041
发心为播种,喜舍为结缘;
众生为福田,慈悲为雨露;
方便为和风,忍辱为枝干;
般若为花叶,菩提道果成。
042
人赞人,出伟人;僧赞僧,出高僧。
043
“慈悲喜舍遍法界”,这是内修的自我涵养;
“惜福结缘利人天”,这是外弘的利生化世;
“禅净戒行平等忍”,这是治学的思想方针;
“惭愧感恩大愿心”,这是自他的人格圆成。
044
一点慈悲,不但是积德种子,也是积福根苗;
一念容忍,不但是无量德器,也是无量福田。
045
你微笑,我微笑,大家心情好;
你客气,我客气,大家都和气。
你说好,我说好,气氛就会好;
你让步,我让步,条条是大路。
046
慈悲喜舍,人间至富;
饮水思源,感恩惜情。
047
人际以慈悲为念,慈悲所到之处无往不利;
生活以智慧为用,智慧所办之事无有不成。
048
宁可让人责骂,责骂能鞭策自己不断成长;
不要让人宽容,宽容会姑息自己继续犯错。
049
用心要慈悲,行事要方便;
人人有爱心,社会多温馨。
050
慈悲不暴戾,喜舍不贪取;
每日做好事,行善又方便。
051
用入世平衡出世,能激发慈悲的度众愿力;
用积极换取消极,能添加丰富的人生色彩;
用奉献克服自私,能展现高贵的精神生命。
052
勇敢的人,不一定慈悲;慈悲的人,必定有勇气。
053
一念慈悲助人,就是圣贤之心;
一念嫉妒害人,就是小人之心。
054
大慈悲的供养是能包容、能提携;
大智慧的供养是善教导、善剖析;
大勇敢的供养是敢负责、敢担当。
能如此就是智仁勇俱全的善知识了。
055
人生的可贵,在于能够修善立德,造福别人。
所以我们应该趁着自己能做的时候,
多多发心为人服务,
让自己的生命充分发挥光与热,
让自己的一生为世间留下贡献,
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056
如能人我互调,则心里平静,不易起嗔心;
常思彼此平等,则心怀慈悲,更易生爱心。
057
不重视历史的人,不会有历史观;
一个人若没有历史,就等于没有生命。
058
污秽的溪流,一入大海即为清水;
散乱的凡心,一念慈悲就成圣贤。
059
施不为报,信不为求;
善不为功,慈不为名。
060
抱持着真诚心、慈悲心,一定能记得人心;
一味的虚假心、嫉妒心,必定会失去人心。
061
忧愁苦恼是地狱,慈悲欢喜是天堂。
062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慈悲和忍耐;
人世间最美的情操,是发心与感动。
063
慈悲不是一时的恻隐之心,
而是通过公理的感动助人;
慈悲不是热闹的随众起舞,
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务济人;
慈悲不是私心的利益亲友,
而是无所欲求的惠施众人。
064
无我无私、怨亲平等,即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065
绿色是大地的本来面目,
清净是河水的本来面目;
公益道德是社会的本来面目,
慈悲平和是人间的本来面目。
066
生命长度有限,我们不能决定它的长度;
生命内涵无尽,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067
懂得感恩惜福,半碗咸菜就是万两黄金;
不懂感恩惜福,全部宇宙如同一堆废土。
068
不为讨便宜,而侵犯别人;
不为逞己快,而讽刺别人;
不为妒嫉心,而打击别人;
不为护私欲,而伤害别人。
始谓不侵犯的慈悲。
069
慈悲的力量无比大,慈悲的对象无限广,
慈悲的价值无穷尽,慈悲的意义无量深。
070
不达世务是腐儒,不体圣言是呆汉,
不求进步是庸才,不知惭愧是非人。
此辈终会被人所淘汰!
071
一人慈悲,众皆伴侣;万人慈悲,法界一如。
072
发慈悲心,人我无间;发信愿心,力量增上;
发菩提心,上弘下化;发无我心,扩大完成。
073
做事发心,发心就是修行;
待人慈悲,慈悲就是修行。
074
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
以智慧增加人间色彩,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
075
所谓智慧,是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
所谓慈悲,是关照别人的一举一动。
076
善心有若及时雨,好让枯木长新枝;
恶念如同狂飙风,直叫大地尽蒙尘。
077
无私的慈悲,像春风、像冬阳;
无尽的发心,像甘露、像能源。
078
巧心慧手,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善心美意,可以转恶因成好缘。
079
小孩以啼哭为力,妇女以娇媚为力;
比丘以忍辱为力,国王以威势为力;
罗汉以无欲为力,菩萨以慈悲为力。
080
对父母的慈悲是孝,对亲人的慈悲是爱,
对师友的慈悲是义,对众生的慈悲是仁。
081
以诚感人,人也报之以诚;
以德服人,人也报之以德。
082
用语言赞美别人是口中放光,
用眼神关怀民瘼是眼中放光,
用耳朵聆听苦难是耳中放光,
用悲心体谅众生是心中放光。
083
电话传真,让现代人有了“天耳通”;
电视传讯,让现代人有了“天眼通”;
报章杂志,让现代人有了“神足通”;
电脑网络,让现代人有了“他心通”。
084
德行善举,是永不失败的投资;
慈悲大爱,是永不战败的盾牌。
085
一颗钻石,胜过百粒珍珠;
一事立功,胜过千人推举;
一步谨慎,胜过万般防备;
一念慈悲,胜过亿兆修为。
086
应以道理说服他人,应以宁静克制妄动,
应以诚恳感化世间,应以慈悲折服敌对。
087
对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对修道要有笃实心态;
对事务要有敏锐觉知,对度众要有慈心悲愿。
088
日行一善存好心,每一发心,
必为人间的利益着想;
日发一愿做好事,每一发愿,
必为人间的庄严用心。
089
不一定靠化妆来修饰容貌,
要用道德来庄严身心;
不一定借名位来提高身份,
要以慈悲来充实内涵。
090
不说谎,就是信用;信用即财富。
讲爱语,就是慈悲;慈悲即功德。
091
宽恕能恢弘气度,包容能促进和谐,
慈悲能助长道德,喜舍能增加人缘。
092
喜舍好比播种,懂得播种,必然有所收成;
贪婪仿佛掘根,根本不固,难望果实累树。
093
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
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
094
从慈悲增长的信心,能明人我之关系;
从慧解增长的信心,能晓是非之轻重;
从体验增长的信心,能达真实之境界;
从见性增长的信心,能悟自他之一如。
095
以仁慈代替暴力,才有永久的和平;
以赞叹代替嫉妒,才有万事的圆满。
096
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
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
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
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097
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
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098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
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099
慈悲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动力,
是社会安和乐利的基石,
和平是国家繁荣进步的要素,
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泉源。
有慈悲,才能和平;
有和平,才能慈悲。
100
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101
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邻里和睦,处处是净土。
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102
慈悲是温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欢喜的妙方,
感恩是幸福安乐的泉源,赞叹是利人化他的法宝。
103
慈悲为接物之要素,无恼为强身之秘诀;
慈悲的人无烦恼,烦恼的人无慈悲。
104
人生以无常为警策,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交友以信用为第一,治家以尊重为首要;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世以慈悲为根本。
105
惜情感恩,涌泉以报;惜才结缘,心甘情愿;
惜世护生,建设净土;惜力慎言,心领神会;
惜财爱物,法界悠游;惜福发心,同伴慈悲。
106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不要把怨恨留到明天,
忍耐是有力量的表现,慈悲是用不尽的宝藏。
107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贪欲;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骄慢;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嗔恨;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怖畏。
108
孤独不以为悲,孤独能增加内省的力量;
污辱不以为耻,污辱能增加忍耐的力量;
卑屈不以为贱,卑屈能增加上进的力量;
艰难不以为苦,艰难能增加勇敢的力量;
迫害不以为意,迫害能增加坚毅的力量;
度众不以为烦,度众能增加慈悲的力量。
109
心怀嗔恨、傲慢、成见的人,
纵天降甘露,也难入其心;
心存慈悲、谦虚、宽和的人,
纵灾难临头,亦难摧其志。
110
怀疑处,须培养信心的力量;
嗔恨时,要散播慈悲的种子。
111
念念慈悲,是立德、立言、立功之本;
时时清明,是闻法、思法、修法之钥。
112
时间是人生真正的资产,学问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智慧是人生真正的力量,健康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自由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慈悲是人生真正的宝藏。
113
礼貌尊敬讲爱语,乐观满足生欢喜,
明理和平有自由,慈悲包容庆安全。
114
要恪守律仪,莫把随便当方便;
要见义勇为,莫把姑息当慈悲。
115
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体谅心才能容人,
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
116
只要有结缘,就会有无限的未来。
结缘,使我们的人生更宽阔,命运更平坦;
积德结缘,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源。
117
热爱生命的人,必懂得找寻快乐的人生、
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
把自己扩大,慈悲待人,心中自然富有。
118
修行者什么都可以失去,唯有慈悲爱心,不能舍弃;
学佛者什么都可以容忍,唯有毁佛谤教,不能姑息。
因为慈悲爱心最宝贵,护持真理最重要。
119
慈悲不是一个定点,而是让情感不断地升华;
慈悲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让爱心不断地扩散。
120
慈悲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尺度,
而是身体力行的道德;
慈悲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
而是真心关怀的流露。
121
慈悲如两足,能遍行各地,了无障碍;
智慧如双目,能洞察真伪,发现实相。
122
有一念惭愧的想法,就增一念的善心;
多一分严格的要求,就多一分的慈悲。
123
人格的可贵,是在功名富贵之外;
物质的可爱,是在赠者情义深长。
124
一个有用的人,勇于承担而不推诿,要给人信心;
一个优秀的人,凡事决不轻易拒绝,要给人希望;
一个能干的人,肯将利益分享大家,要给人欢喜;
一个慈悲的人,一定乐于主动服务,要给人方便。
125
用慈悲的心灵关怀众生,用慈悲的眼神看待万物,
用慈悲的话语随喜赞叹,用慈悲的双手广做好事。
126
人有理智,人能分辨是非善恶,然而在利字当头,
如果不能用道德战胜贪婪私欲,则与禽兽何异?
反之,若以“众生皆有佛性”而言,
禽兽何尝没有慈心?是故人兽之间,
其实就在于是否能守护慈悲真心。
127
学佛的人,要学习佛陀的慈悲,
以大众的安乐为安乐;
要知足感恩,有“我能给别人什么”的胸怀,
不能自私贪求,只想“别人能给我什么”。
唯有将快乐分享给别人,并懂得报恩的人生,
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128
学佛要学出欢喜心,
不要一碰到不满意的人和事,
就生起讨厌的心。
内心要善解人意,嘴边要多点口惠,
眼中要慈目待人,
常常如此自我警惕,就能不断进步。
129
一个人在挫折、磨难、灰心、困惑之时,
如果能保有一颗慈悲的心,将来一定会有办法。
因此,我们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慈悲。
130
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就是最大的慈悲。
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灭人我对待,
不分亲疏地照顾周遭的人,
自然能与别人没有隔阂,
而达到人我无间。
131
一个念头可将贪欲心转化为喜舍心,
将嗔恨心转化为慈悲心,
将愚痴心转化为智慧心,
将烦恼心转化为菩提心。
时时以一颗欢喜心、结缘心、
感恩心、服务心待人接物,
生命就像沐浴在朝阳下的鲜花,
必然特别美丽动人。
132
人的一生,不但要抵抗外境的风雨,
也要积极地开发自己;
不断开拓心中的能源,
才能无憾地走完人生。
133
心里没有般若智慧,没有慈悲善念,
就好比工厂没有资源,
没有原料,无法生产好的物品。
134
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和颜悦色的赞美鼓励,
有的时候,用金刚之力来降魔伏恶,
更是难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135
一般人靠华丽的衣服和化妆来美化自己,
修道者则以道德和慈悲来庄严自己。
对世间的一切,我们应该用欣赏的态度、
享受的态度来拥有,
不要用占有的态度将之据为己有,
就不会因贪欲多求而痛苦了。
136
日常生活中,眼看耳听的一切,
往往在无形中增加心理的压力,
所以要用慈悲的法水、
智慧的光明来净化我们的心灵。
137
有慈悲心,就能代替众生承担一切痛苦。
把慈悲心建立在般若智慧的基础上,
自然能利益一切众生,
真正做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
138
孟子说:“仁者无敌。”用佛教的话来说,
就是慈悲没有对手,慈悲可以克服一切磨难。
139
没有阳光、水分的滋润,很容易会断“缘”,
因此,结缘、培缘,更须“惜缘”,此缘才会绵长。
140
慈悲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沦为罪恶。
所以,真正的慈悲必须以智慧为前导,
否则弄巧成拙,反而失去善心美意。
141
无,并不是没有,而是无限。
学佛应该有无限的慈心、无限的悲愿、
无限的热诚、无限的亲力,
才能广度无边无际的众生。
反之,如果心中执著于有,就是有限。
尽管拥有再多的东西,
如果有了限度,终有告罄之时。
因此在追求“有”的同时,
自己就大不起来;
唯有无限地付出,才能真正拥有全部。
142
慈悲,是菩萨度化众生的原动力,
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
慈悲心来自无我的智慧,
所以学佛要有无我的智慧及无私的慈悲,
才能自度度人。
没有慈悲的智慧是狂慧,
离开智慧的慈悲是俗情;
唯有体达“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
才能令智者有所知、仁者有所爱、勇者有所为,
而相依互赖,利乐一切众生。
143
世间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要成圣成贤。
发愿作一滴水,滋润花草;
发愿作一朵花,庄严环境;
发愿作一棵树,让人乘凉。
只要有心,任何善愿都能开花结果。
144
劫难,不一定是劫,也许是乘愿之始;
福报,未必是福,或许是祸害之苗。
劫难祸福,尽由因果相乘,
因果则奠基于行为的善恶。
145
一个人即使物质生活欠缺,
只要他有慈悲、智慧,
生命就会变得充实、富裕。
“心诚则灵,有求必应”,
信仰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
146
战争是残忍的,也是不得已的,
但是,碰到必须加以制裁的恶魔,
有时也要杀一儆百,
这就是慈悲降魔的精神。
147
慈悲是净化的爱,是无私而充满智慧的服务济助,
是不求回报的布施奉献,是成就对方的一种愿心;
有了慈悲,人间就有光明与希望。
148
学佛没有速成班,也没有特效药,
只要养深积厚,时节因缘功行一到,
刹那即能与永恒结合。
149
人常会为一个位置、一个角落、
一个空间生起纠纷,这就是没有空间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进一寸不见得有,
退一步也不见得无。
150
任何的赞美、恭维,
都不及在苦难时承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我们要常常主动地慈悲关怀需要的人。
151
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知足、才会幸福,
才不会自私自利,
再进而把自己融入大众、团体,
生命的价值就不一样了。
152
真正的情爱不是拥有对方,而是一种生命的交流,
更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无尽奉献。
153
佛教除了本身的弘法家务,利生事业外,
更要深入社会,从事文化、教育、
慈善、环保等工作,
才能把佛教跨出寺院,带入社会。
154
人若好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
人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已远矣。
155
慈悲之心,是万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
人间所以使我们留恋,即是因为人间有慈悲。
156
拒绝人情,拒绝因缘,
主要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慈悲、道德不够;
能干的人决不会轻易拒绝别人、拒绝因缘。
157
一个人如果能时时怀抱一颗关怀别人的心,
所言所行就能以善行基准,自然不会伤害他人,
人我之间的距离也会自然拉近。
对有缘的人,明知吃亏也要与其来往,
因为缘分很重要。金钱失去了,
可以再赚回来,情分失去了,就很难再拾回。
所谓“化缘”,并不是指金钱,
而是在培植“因缘”,
结对方的情意、佛法、服务等缘分。
158
不管做任何事,一定要有力量,
力量来自我们的发心立愿,
来自我们的慈悲力、智慧力、信仰力、道德力。
159
凡事好坏,多半自作自受,
既不是神为我们安排,也不是天意偏私袒护。
业力之前,机会均等,毫无特殊例外;
好坏与否,端看自己是否能应机把握,随缘得度。
160
能干的人,用慈悲待人,用智慧做事;
慈悲需要伴随智慧,才能助人向上、向善。
161
善静,应如深夜安眠,没有一丝声响;
善动,应如海浪翻腾,没有一秒休息。
162
心中有慈悲,就能超然于称讥毁誉之外,
以服务为乐;
心中有力量,就能昂首于富贵淫威之上,
以奉献为荣。
163
金钱再多,总有用完的时候;
开发心力,才是无尽的能源。
故人应重视心力慈悲之开发。
164
慈悲是做人应该具备的条件,
是一种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却能以天下之忧为忧,
以天下之乐为乐的胸怀。
慈悲可以化嗔恨为安和,转暴戾为祥瑞。
因慈悲之前,顽石会点头,盗贼能感化,
所以慈悲的力量最为强大。
165
信仰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相信世间一切皆美好,
在一念之间,信仰就是力量。
166
在工作中,除了依法依理之外,
还能对人体谅、关怀、鼓励,
就是慈悲的表现。
167
一个人的劳力有限,
真正的能源在于内心的智慧;
智慧就是财富。
能够开发内心的能源,
人生才会活得充实、快乐。
168
智者的聆听,虽粗言滥语亦摄神谛闻;
愚者的聆听,虽慈言善语亦无法包容。
169
智慧可以传授人生,经验可以提携后学;
修行可以开发生命,信仰可以找回本心。
170
爱惜口中的语言,用慈悲的爱语化导暴戾气氛,
能使社会趋于平和;
爱惜心灵的语言,用智慧的心语消除贪嗔愚痴,
能使心灵常保明净。
171
世间的一切并非一成不变,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
重要的是如何在变化的世界、变化的人生、
变化的感情中,持有一颗永恒的真心。
172
智慧由内心增长而得,悔恨由外境过失而生。
173
有智慧的人,懂得寻找生命的根源,
懂得提起“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疑情。
有智慧的人,凡事往大处着眼,并能识大体,
不会为了私利而和人计较,自然能够受人尊敬。
174
着精进铠,持忍辱弓,可以降伏魔军;
以慈悲水,和智慧材,可以建立道场。
175
智慧观照,凡事圆融无碍;
情识计度,一切分别杂染。
176
善人视因果为朋友,智人视因果为龟鉴,
愚人视因果为法官,恶人视因果为仇敌。
177
真理产生在寂寞中,耐得住寂寞,
才有真理的产生;
智慧产生在忙碌里,挨得过忙碌,
才有智慧的产生。
178
以慈悲的语言抚慰受伤的心灵,
以智慧的利剑斩断无始的烦恼。
179
圣贤不在相好,在慈悲的给予;
圣贤不在神通,在智慧的辨别;
圣贤不在灵感,在方便的妙用;
圣贤不在庙堂,在人间的行化。
180
生活中有经验,经验就是神通,
生活中有智慧,智慧就是神通。
181
求福当求永久福,增寿当增无量寿;
求福当求智慧福,增寿当增慈悲寿。
182
只要心中有慈悲、有智慧,
“妙有”就可升华为“真空”;
只要心中有社会、有大众,
“真空”就能发挥出“妙有”。
183
为人诚信是第一财富,
信仰正法是第一坦途,
正言实语是第一妙味,
般若智慧是第一生命。
184
仁者乐山,慈德如须弥山,崇高伟大;
智者乐水,慧法如大海洋,浩瀚无边。
185
别人看到外,我看到内;
别人明白事,我明白理;
别人知道点,我知道面;
别人心存私,我心存公。
这就是智慧。
186
有聪明、有能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有慈悲、有智慧,一定可以克服困难。
187
修学上,须有般若智慧,心才能“明”;
行事中,须有无尽慈悲,人才会“活”。
188
内在的思维,增进我们的智慧;
外在的苦难,增进我们的福报。
189
以“智慧”降伏自内而起的烦恼,
以“慈悲”化解自外而来的忧患。
190
慈悲而无智慧,恐将沦为邪恶;
智慧而无慈悲,终将流于执著。
191
没有慈悲的智慧,
是世智辨聪,不会有善美的结果;
没有智慧的慈悲,
是世俗情感,不会有超脱的自在。
192
佛法无量义,慈悲是为本;
真理无尽藏,智慧是为根。
193
智慧何处来?
大其心,容天下难容之事;
同其心,悲天下待救之众;
潜其心,观天下微妙之理;
宽其心,听天下难忍之言;
入其心,测天下变化之局;
平其心,论天下不平之道;
定其心,应天下无常之变;
发其心,度天下受苦之人。
194
福,如银行存款,除了惜福,更要培福;
福,如良田种子,除了培福,更要修福。
195
大慈悲,没有敌人;大智慧,没有烦恼。
196
幽默是睿智的禅心,它是自我解嘲,
而非取笑别人;
诙谐是智慧的言谈,它是自我调侃,
而非讽刺别人。
197
因果并非定命,认命的人不会进步;
业报由于自造,玩命的人不能善终。
198
感应从结缘、布施中获得;
感应从守时、守信中获得;
感应从感动、感恩中获得;
感应从忍耐、信仰中获得。
199
烦恼者,
会把小事变成复杂,好事变化成坏事;
智慧者,
会把小事做成大事,坏人感化成好人。
200
爱的净化是慈悲,慈悲能和谐群我;
爱的升华是智慧,智慧能明辨是非。
201
人虽然不免一死,
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为捍卫公理、正义而牺牲是值得嘉许的;
如果因无法突破困境、想不开而自杀,
则死得没价值。
另外,若是为满足个人权力欲望,
而不惜牺牲众多人命,更是罪过了。
202
船行的路是海洋,明灯的路是夜晚;
人行的路是善事,成道的路是悲智。
203
用慈悲待人,会让彼此和谐自在;
用智慧处世,会让凡事顺利圆满。
204
真理从清醒而来,善良从体谅而来;
气质从智慧而来,美丽从慈悲而来。
205
以慈悲获得尊重,以智慧处理是非,
以恭敬接待大众,以道德修养身心。
206
有信仰的人最富贵,有道德的人最安心;
有修行的人最有力,有智慧的人最通达。
207
以慈悲的双手,抚平自己的清净本心;
以般若的智慧,圆满他人的自在人生。
208
娑婆世界充满了痛苦、无奈、委屈、不平,
如何才能活得自在,唯一的办法,
是以自己的般若智慧找到心中的净土。 佛光菜根谭(全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