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实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实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

  广州市中小客车保有量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6月底,广州市中小客车保有量达169.4万辆,5年内年均增长率高达19.6%,而城市道路年均增长率不足2%。机动车快速增长导致交通供需矛盾不断扩大,中心城区道路运行承担巨大压力。其中,核心区晚高峰平均车速低于20千米/小时的国际拥堵警戒线的主干道已占29%,中心城区高峰期交通拥堵已开始由点向面扩散并有发生大面积严重拥堵的趋势。机动车也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PM2.5占大气总量比例高达38%。

  面对大气环境和交通运行持续快速恶化的情形,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2012年6月30日晚,广州市政府发布通告,自2012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同年7月31日,《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发布,具体指标配置工作自8月1日起正式启动。经一年试行后,2013年6月26日,《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法》由试行转入正式实施。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北上广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

  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模式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经验,对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客车设置增量指标、更新指标和其他指标三类,分别在新增的中小客车、转移报废后更新的中小客车以及按规定可直接申领指标的中小客车办理车辆登记时使用。对于增量指标,广州市创新提出“环保+摇号+竞价”的调控模式,即在一个调控周期(12个月)内配置12万个增量指标额度,每月向社会投放1万个增量指标,按照1∶5∶4的比例分配给节能车指标、普通车摇号指标和普通车竞价指标。而对新能源车指标,则由试行期的摇号配置调整为直接配置。在业务办理上,采用“网上受理为主,电话预约窗口办理为辅”的模式,98%以上业务可通过网络自助办理;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后台互联互通实现7个政府部门(试行期为8个)资格联审、引入公证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加强信息公开等措施,确保总量调控管理的阳光运行。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限牌”政策组织工作。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交委)和市相关部门制定了涵盖制度完善、受理申请、资格审核、摇号、竞价和发布指标等6大环节的调控管理工作流程图,每个工作阶段内又按制度完善、系统建设、机构运行、宣传、配套等板块以天为单位进一步细化分解,将各环节工作详细分解为总计264个小项,且均倒排明确时间节点,形成了严格以时间倒逼进度的工作机制。“一天一评估、一天一完善”,至2012年10月底共召开58次工作督导会。每个模块任务分解清晰、分工负责、落实到人,保障各项工作按计划开展。

  自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总量调控措施至2015年年底,市指标办按规定共完成41期指标配置,累计成功配置77.8万个指标,其中增量指标39.4万个、更新指标33.2万个、其他指标5.2万个。累计实现增量指标竞价收入26.1亿元,已全额缴入市本级财政,并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支出。

  通过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广州市中小客车基本实现合理、有序增长。广州市通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发展,积极实施加强交通管理、交通综合改善一揽子措施,广州交通拥堵恶化的总体趋势明显放缓。根据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监测,2014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工作日平均车速为31.50千米/小时,晚通勤高峰期平均车速为26.70千米/小时,交通服务水平总体未出现明显恶化。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机动车约244万辆,其中中小客车保有量为191万辆,月均增长量由调控前的2万辆降至0.6万辆,年增长率由调控前的19.6%降至5.0%,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

  (撰稿:黄健;编辑:刘德敏)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