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民本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先秦·虞舜
南风歌
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名片】舜,上古帝王名,五帝之一。性至孝,后受禅于尧,其国号为“有虞”,所以被称为虞舜。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以河道确定各州的边界。后在南巡中崩于苍梧之野。亦称为帝舜、舜帝、虞帝舜、大舜、重华。
【释疑】熏:和煦。|解:解除。|愠:穷苦。|时:恰好,顺。|阜:富庶,充足。
【读解】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这首诗意思是说:“南风多么和煦啊,可以解除百姓们的愁苦。南风来得正好啊,可以充盈百姓们的财富。”全诗借南风起兴,体现了情系百姓的感人初心。
■ 先秦·太康弟
五子之歌
其一: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其四: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名片】五子是大禹的五个孙子,没有名字。大禹的儿子启继承帝位,建立夏朝,开始了父子相传的帝制时代。后来,启的儿子太康继承帝位后,荒淫无道,治国无能,连国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追述大禹的祖训,写了这组《五子之歌》。
【释疑】近:亲近。|下:看轻。|民惟邦本: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本固邦宁:根基坚固,国家才安宁。|予视:我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一个人多次失误,民怨难道还要明白说出来吗?|不见是图:应当在民怨还未形成之时及早发现。|临:治理。|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谨慎啊就像用朽坏的绳子来驾驭六匹马。|不敬:不敬畏。|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内恋女色,外耽游猎。|峻宇雕墙:住高大的房子,建雕花的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这些事只要沾上一个,就没有国君不亡国。|陶唐:尧帝。|今失厥道:现在废弃他的治国方针。|乱其纪纲:乱改他的治国章程。|乃底灭亡:就是自己导致灭亡!|有典有则,贻厥子孙:有典章有法度,传给我们这些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征赋公平,计量公正。王家府库就会富有。|荒坠厥绪:荒废祖宗的传统。|呜呼曷归?予怀之悲:哪里是归宿?我的心情太伤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老百姓们都仇恨我们,我们能够依靠谁?|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郁闷啊我的心,惭愧啊我的脸。
【读解】这是夏帝太康的五位弟弟唱的,诗中总结了太康治国的失误和教训。其中的民本思想和法纪观念,都颇有现代意义。
■ 先秦·无名氏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名片】选自《诗经》,作者无考。
【释疑】坎坎:象声词,指伐木的声音。|干:河岸。|涟:水面被风吹出的波纹。|猗: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稼:种田。|穑:收割。|禾:稻谷。|廛:束,捆。|县:同“悬”,挂。|貆(huán):一种小型的野兽。|素:空,白。素餐:意思是不劳而食,白吃饭。|辐:车轮中的直木,即辐条。伐辐是说伐取制辐的木材。|直:河水中条状的波纹。|亿:“”的假借,犹“缠”,也是束、捆的意思。|特:三岁的兽。也有人说兽四岁为特。轮,车轮。伐轮是说伐取制轮的木材。|漘:水边。|沦:微波,小的波纹。|囷:“稇”的假借。|稇:用绳索捆束。也就是束、捆的意思。|鹑:鹌鹑。|飧:熟食。
【读解】民生疾苦在这首诗中得到淋漓展示。这是《诗经》在当世流传颇广的篇目之一,全诗可以说是一曲伐木者的悲怆之歌。作者借伐木起兴,叙述了劳动的艰辛,更悲愤地表达了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君子”们的辛辣讽刺。三章诗意重叠,层层递进,冷嘲热讽,深刻地揭示了剥削者的贪婪本性。
■ 先秦·无名氏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名片】选自《诗经》,作者无考。
【释疑】硕鼠:田鼠,用来比喻贪婪的统治者。|黍:一种农作物。|贯:侍奉,服侍。|女:同“汝”。后面的“女”与此同。|莫我肯顾:即莫肯顾我。下文的“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法与此相同。|逝:下决心。去:离开。|适:去,往。|爰:于此。|德:感谢。|直:同“值”,值得。|劳:问候,慰问。|之:表示反问句。|号:叹息。
【读解】这首诗体现了鲜明的民为本的思想。表面写硕鼠,实则写人。写硕鼠不顾农民劳作,肆意糟蹋农民劳动成果却不感激不帮忙的情况,实际上是讽刺和控诉当权者不顾百姓安危,强取豪夺的暴行;写农民对乐土、乐国、乐郊的向往,实际上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作者寄情于物,通过写农民对硕鼠的憎恶,表达其对贪婪腐败的统治者的怨恨。
■ 汉·梁鸿
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名片】梁鸿,字伯鸾,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娶同县女孟光,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每次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所以“举案齐眉”成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意思是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释疑】陟:登,上。|崔嵬:高耸的样子。|劬劳:劳苦。|辽辽:遥远的样子。|未央:没有尽头。
【读解】诗开头写自己登上北芒,回头远望京都,看到巍峨的宫殿这一事情。之后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一砖一木的建立都是百姓们劳苦工作的结果,那百姓们的苦难什么时候到头啊?前三句是所见,后两句为所感,虚实结合,从侧面道出了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疾苦。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云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名片】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其诗歌成就很高,后人称其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被合称“李杜”。现存1500余首诗歌,有《杜工部集》。
【释疑】秋高:秋日天空澄澈高爽。|怒号:拟人,风声呼啸的意思。|三重:三层。|挂罥(juàn):挂绕。|塘坳:低洼积水的小池塘。|忍能对面:忍心当面这样。|竹:竹林。|呼不得:喊不回来。|俄顷:一会儿。|漠漠:迷蒙貌。|向:将近。|布衾:布被。|恶卧:睡相不好。|床头:床的一端。|雨脚:密集落地的雨点。|丧乱:时事和政局动乱,这里指安史之乱。|彻:彻晓,天明。|安得:哪得,哪里找。|广厦:高大的房屋。|大庇:全部保护起来。庇,遮护。|寒士:贫寒的人。|突兀:高耸的样子。见,同“现”。|足:满足。
【读解】这是杜甫作品中一首非常著名的作品,中学语文课本收录多年,很多读者都比较熟悉。诗中最感人的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没有自伤自怜,而是推己及人,以博大的胸襟表达了共济天下的美好愿望,体现出情系百姓的温暖情怀。
■ 唐·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名片】韦应物(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今传有《韦苏州诗集》等。
【释疑】李儋元锡:两位友人的名字。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茫茫:渺茫;模糊不清。|自料:自己估量。|黯黯:沮丧忧愁貌。|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邑:作者为官的属境。|流亡:流落的灾民。|俸钱:官吏所得的薪金。
【读解】这是韦应物晚年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是寄赠好友李儋、元锡的。诗中叙述了对友人的惦念和期待,同时抒发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让读者感受到一位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境界和感人形象。“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被范仲淹称为“仁者之言”。
■ 唐·李绅
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名片】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一说亳州谯)人。6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抚育成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他是唐朝新乐府诗运动的参与者,和白居易等诗人交往较多。他的《悯农二首》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释疑】悯农:就是对农民的辛苦贫穷表示同情。|悯:怜悯,同情。|粟:小米,这里泛指一般谷物。|子:指谷粒。|四海:这里指全国的土地。
古人以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来表示全国的土地。|无闲田:没有荒废的田地。|农夫:农民,种田的人。|犹:还。|锄禾:为禾苗锄草。|餐:饭。
【读解】《悯农二首》意思是说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收获万颗粮食。天下没有闲置的田地,农民却还会饥饿而死。烈日下锄草正是中午,汗水滴洒在禾下泥土。谁知道碗盘里的米饭,每一粒都饱含着辛苦!这首诗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描写了农民的贫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同情和关心,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第一首诗前两句写出了农民劳动一年的贡献,接着一句沉痛的“农夫犹饿死”,把问题更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使读者禁不住要问:这是为什么?第二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草的场面,表达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接下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反问,更有力地说明了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的道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与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构成对比的关系。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艺术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秋收万颗子”的大丰收景象更突出了“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唐·李约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名片】李约(751—810?),唐诗人。字存博,一作在博,号萧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宗室,国公李勉之子。德宗时,曾为润州刺史李琦幕僚。元和(806—820)中,任兵部员外郎。后弃官隐居。
【释疑】箫管: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水庙:即龙王庙。|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春阴: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咽:妨碍。|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读解】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两句写农民们吹奏着箫管求雨,后两句写贵族豪富之家害怕阴天下雨影响了自己歌舞管弦的娱乐生活。一个盼下雨,一个怕下雨,对比鲜明。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把久旱求雨的百姓与贪图享乐的朱门两两并举,深刻抨击了后者的奢侈淫靡的生活。诗人的观点明白直接,却又没有说破,没有一句直接议论,收言外之旨,有味外之味。
■ 唐·姚合
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名片】姚合(776—842),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年)进士,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其诗称武功体。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
【释疑】比屋: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闭户:关门。|借问:询问。|商贾:商人。|官家:公家;官府。|作苦:耕作辛苦。|东西:四方。|边兵:守边之兵;边防部队。|衣食:衣服和食物。|锄犁:锄和犁。借指耕作。|空虚:不充实。|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这里代指田园荒芜。|上天: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雨粟:下粮食雨。雨,动词,下雨。|何由:怎能。|烝黎:百姓;黎民。
■ 唐·汪遵
长城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名片】汪遵,生卒年不详,宣州泾县人。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咸通七年(866年)擢进士第。
【释疑】蕃戎: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番”。|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因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过境得名。|尧阶:尧帝房前的土阶仅高三尺。这里是德政的意思。尧帝“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阶三尺,茅茨不剪”。
【读解】这首诗巧妙运用了比较法。诗人肯定了长城御敌的功效,但是最后又以之与尧阶相比,认为实行德政比军事实力更重要,所谓攻心为上是也。
■ 唐·聂夷中
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名片】聂夷中,生卒年、生平均不详,字坦之,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记载。咸通十二年(871年)登第,曾任华阴尉等。世传李绅作《悯农二首》第二首“锄禾日当午”,也有史料记载为聂夷中作品,为其《田家二首》中的第二首。第一首为“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释疑】新丝:当年的蚕丝。|新谷:新收获的谷物。|眼前疮:比喻当前的困难。|心头肉:心上肉,比喻看不见的深深伤害。|绮罗筵:即绮筵。华美丰盛的筵席。|逃亡屋:因无衣无食而逃亡的庄户茅屋。
【读解】《伤田家》表达了对农民们的深深同情,控诉了黑暗统治给农民带来的生存灾难。后唐宰相冯道曾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劝说后唐皇帝李嗣源关心农民苦痛。
■ 唐·颜仁郁
农家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名片】颜仁郁,字文杰,号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祖籍河南温县。曾任归德场场长等小官。诗作关注现实,“有诗百篇,传于民间”,人们称其为“颜长官诗”。
【释疑】晓耕:趁着天刚破晓,赶紧耕作。|羸牛:瘦弱的老牛。|渐艰行:越走越慢。|时人:旁人,影射当政者。|将谓:将会说。|谷自生:粮食是自己长出来的。
【读解】这首诗对农民艰辛生计寄予深深同情,对不知民生疾苦的“时人”进行了激愤的嘲讽。
■ 唐·杜光庭
富贵曲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几乡税?
【名片】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唐僖宗时录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隐居四川青城山。著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
【释疑】间:缀着。|珠翠:珍珠和翡翠。妇女华贵的饰物。|云:指鬓发,这里代指头发。|税:百姓们交的赋税。
【读解】诗人说:“美人梳妆的时候,鬓发间杂缀着珍珠翡翠。谁知道那两片鬓发上戴着的首饰,是几个乡的百姓交来的赋税啊。”以疑问句结尾,更增其讽刺力度和思考空间。
■ 唐·雍裕之
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名片】雍裕之,生卒年不详,字不详,蜀人。约唐宪宗元和时期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释疑】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雨:当时人认为西风就会下雨。|早晚回:什么时候回去。|如鹤立:像仙鹤那样伸长脖子站着。|云开:云散。
【读解】农民晒场怕雨的心理描写得细致入微。尤其是第三句的“白发老农如鹤立”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极富立体感。
■ 唐·罗隐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名片】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市)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五代初辅佐吴越王钱镠。
【释疑】丰年瑞: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后以“丰年瑞”谓冬月所降之雪。|丰年:丰收之年。|若何:怎样,怎么样。|为瑞:制造祥瑞。这里是反语。|不宜:不适宜,不适合。
【读解】本诗并非咏雪,而是关于雪的功用的一番联想。饱暖之家可以高谈阔论,把雪看成浪漫轻盈的所谓“丰年瑞”,而诗人关注的目光则看到了忍饥啼寒的长安贫者,大雪给他们带来的是进一步的痛苦磨难,所以诗人反讽地劝告说,这些祥瑞还是不适宜太多。这首诗浅显短小,充满悲悯情怀。其实这首诗对我们现在的扶贫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一定要因地制宜,贴近实际,真正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需要,而不能搞花架子,弄数字工程。
■ 元·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名片】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幼有才名,曾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陕西行台御史中丞等职。追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封滨国公,谥“文忠”。诗、文兼擅,而以散曲成就最大。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等。
【释疑】峰峦:连绵的山峰。|聚:如人聚会一样,就是密集的意思。|怒:如人发怒一样。形容黄河波涛汹涌。|山河表里:这里指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语出《左传》:“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地势险要。|潼关: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西都:指西安。东汉都洛阳,因称西汉旧都长安(今西安)为西都。|踟蹰:犹豫、徘徊。|经行:行程中经过。|宫阙:古时帝王所居宫门前有双阙,故称宫殿为宫阙。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读解】这首小令的意思是说,群山像围着华山开一个热闹的聚会,黄河怒涛澎湃,真是吓人。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真是一个险要之地啊。回头望望西安,心绪不宁,莫名伤心。秦汉朝兴盛时的宫阙如今都成了黄土。当年他们兴旺的时候,老百姓日子很苦;而今他们衰败了,老百姓日子也很苦。这首诗中宝贵的民本思想,非常值得注意。作者敏锐地注意到,秦也好,汉也好,都没有真正实施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尖锐地揭露了王朝兴替的腐败周期率:无论朝廷怎样变脸,都是让老百姓过苦日子。
作为元代政治家,张养浩的《三事忠告》被称为古代官箴中的经典之作。
■ 明·海瑞
送诸生小试遇雨
电掣雷鸣酣野战,水吟龙啸郁云兴。
山南月暗全无路,岸北沙明仅有灯。
海内英雄今并起,江中波浪此凭陵。
商霖散满焦枯发,野色新添万里青。
【名片】海瑞(1514—1587),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人(今属海南)。曾任福建南平教谕,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后升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有为,被称“海青天”。
【释疑】生小:学生。|试:考试。|野战:交战于旷野。|郁:积聚。|山南:山南部,月光能够照到的地方。|岸北:河的北岸。|海内:国内。|并:一齐。|凭陵:亦作“凭凌”。横行,猖獗。|商霖:商王武丁任用傅说为相时,命之曰:“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谓依为济世之佐。后以“商霖”为称誉大臣之词。|焦枯:干枯。|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读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海刚峰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这首遇雨诗,就写得非常清和恬淡。海瑞送学生赴试时恰好遇到风雨,于是写了这首诗。一开头就对雨景进行了细腻描绘,电掣雷鸣,水吟龙啸,月暗沙明,令人揪心。随后在大背景下,叙述自己对弟子们的希望,盼他们在这个英雄并起的时代,乘风破浪,大有作为,为苍生播布甘霖,造福天下。
■ 清·郑板桥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名片】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释疑】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署中:衙门里,任所。|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衙斋:衙门里的住处。|萧萧:竹间风声。|吾曹:我辈,我们。|些小:微小。官职卑微。|州县吏:州县一级的官吏。|关情:牵动感情。
【读解】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衙门的住处倾听竹间的萧萧风响,就觉得是老百姓们倾诉悲愁苦痛的呻吟声。我们这些小官小吏,老百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都牵动着自己的感情。作者借诗明志,以竹喻人,表达了自己关心民间疾苦、与百姓息息相通的为政理念。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