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因缘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夹杂着西北高地的黄土细沙,河水滚滚东去。
混浊的黄河河面,各样船只的来往穿梭不停。尤其是西上洛阳再转运长安的,满载着粮米、绢帛、木材、土特贡物等财货的大小船只里,船工们挥汗如雨,奋力地撑篙划桨,驱动着高挂帆席的船只逆流而上。
在舵工、船头的喊号声里,船工们赤裸着上身,低呼响应着。太阳灼热的阳光,把他们汗涔涔、黝黑如铜铁的脊背,照得闪闪发亮。
船工们节奏清晰地呼喊号子声,水流拍击船头、船舷的“啪啪”声,帆席鼓荡长风的“扑啦啦”的声响,和着在天空、河面,不停飞掠的水鸟发出的嘹亮的鸣叫声,回荡在蓝天白云和浩荡的黄色水流之间,震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
岸边的道路上,来往的牛骡畜力车的车轮,碾在晒得坚硬的车辙里,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尘土飞扬中,它们也把车上的粮帛、人员,带至各自想要到达的地方。
宋通和段晏骑着马,赶车人驱赶着牛,送陈晖的尸身还乡。
宋通心里仍是暗伤陈晖的战殆,段晏却对身旁的景致,显得兴致盎然。
段晏笑着问道:“本来我想着直接回去蓝田故里,却非要我陪同送陈晖尸身返乡。既然是同袍一场,我也应该这样做。只是,宋六此时还是想去边疆么?”
宋通漠然答道:“嗯。我想到陇右与吐蕃的紧张态势。就很亢奋。应该去那里建功!”
段晏摇头叹气道:“宋六只是想去沙场建功,岂不知功业处处都有。”
看着宋通不解的眼神,段晏举着马鞭四处点指一番后,说道:“宋六兄请看,这些给长安贵人们送去财货的船工。他们每餐吃两张饼,拼尽了全力也挣不下几个船钱的。费力而未必能够得利,这世间就是如此。那边骑着骏马,坐在华丽车子里的人,既不要这样费力,也不用绞尽脑汁地去读书、算计官场争斗,好端端的缗钱就不断流进了钱袋里。你说气不气人?”
说罢,他努嘴示意从身边经过的高声说笑的人群。
宋通看去,是几个金黄头发、高大鼻梁、眼窝深陷、皮肤白薄的胡商,身旁还有两三个汉人商贾陪同,一起说笑着从身边经过。
他们头戴轻柔的绫绢幞头,昂首挺胸地骑在高大的,佩戴红色织锦马鞍套具的骏马上。
这些人的锦袍侧面开口处,露出内穿的绸缎白色长袴,袴脚塞在到达小腿胫部、带着繁复花纹的黑色布靴里。锦袍上刺绣着大团的花卉、鸟兽等图案,腰间挂着镶有金玉的佩刀。
就连他们手里不时挥动着的马鞭,也是镶嵌着珠宝玉石。更于举手摆动之间,又见得他们各自手指上穿套的七八个金指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现在真是‘胡人汉服,汉人胡服’。”宋通心道。
“看到了么?”段晏羡慕地说道,“他们一身衣装的价钱,就超过我们所有傔从衣装的价钱;那一具马鞍套装,就是一匹良马的价钱;那一根马鞭,就比我们的长槊横刀加起来也还贵得多的价钱;那一柄佩刀的价钱,……”
宋通听他“价钱,价钱”的说个不停,打断道:“不要总说‘价钱’了,我的脑袋都被你说晕了。”
“能不晕么?每一双手都还带着七八个金指环!当时贺十一,只不过带了个蕃人的铜耳环。能比么?”段晏目光离不开那些华服商贾。
“敢和十一兄比么?”宋通怒道,心里实在后悔要带着他一起去陈晖家。
段晏也看出宋通的厌恶情绪,不以为然地说道:“我说先回去,是节帅让跟着你,送回陈晖兄尸身再回乡的。”
宋通只得作罢,说道:“以此之余,济彼之乏,商贾大多由此而富。富者衣锦,亦是突显己之营商才能而已,并不需太在意。正如我等,在战阵上黑衣铁甲,以示威风相同。”
段晏听了,却更加兴奋地说道:“宋六兄也是熟读太史公的《货殖列传》了。其中写道:财富十倍于人,就可令人自惭形秽;百倍于人,就可令人心生卑屑;千倍于人,就可令人供其驱使;万倍于人,就可令人甘心为奴仆而生死不计。我们在战阵中若想获得让人敬服的战功,就是残肢断臂,也不太可能的。所以,还要再想办法。只不过我们又是没有生息的本钱……”
“既知如此,也须知财富于人,与战功于人相仿。谁人不想富有?但哪里这样容易获取的?”宋通劝道,“陶朱公范蠡,是如太史公笔下写的那样容易生财的么?百转千回的苦拼也是一定的。”
“嗯,那我也愿意在这里面百转千回。做不了陶朱公,也要想尽办法富甲一方。至于子嗣不能致仕当官入清流贵宦,又有什么关系。”段晏嬉笑道,“既然耕田放牧、冶铜煮盐都可致富,那就只有去于其中钻营算计才可。”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段兄若是富有,切记不要只顾自己安乐,还要有陶朱公赈济贫困的美德。”宋通也笑道。
“那就不好说了。恐怕自己没有陶朱公那样散尽钱财之后,重来巨万财富的本领和运命。”段晏心情舒畅地说罢,又问道,“宋兄觉得我那日提到的社邑契约事如何?”
“段兄,社邑契约是乡人亲友互助条文,不好从中去钻营的。”宋通劝道。
段晏不待他说完,赶紧说道:“快看,是否快到陈晖兄家乡了?”
宋通举目前望,心中慨叹“真的快到了。”
几座木桥架在川流不息的渠沟、漕河上。
广阔的田野边,一片绿树掩映着距离汴州衙城不远的和义坊。
见到生人前来,原本懒洋洋地卧在里坊墙角、门楼下、木栅门外晒太阳的狗儿们,立即此起彼伏地吠叫起来。 大唐因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