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岁月留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邻家嫁女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在我很小的时候,还能看到原始的婚俗习惯。后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较有地方特色的婚嫁就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了。我也不记得那时我几岁了,只记得邻家的那只大黄狗矮不了我多少,我因此而怕去邻居家,好在邻居家嫁女儿那天将它牢牢地套在一棵树上了,我因此而放肆起来,大胆地走进了邻家的院子,用我幼稚的心灵去感悟、发掘生活的乐趣。
父母因为要去帮忙,早早地就扔下一句“你们一会儿自己过来吃早饭”就走了,等姐姐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换上一件比较干净的衣裳,穿上母亲熬夜做的小花鞋时,娶亲的唢呐已经吵得我心里发慌,火炮噼里啪啦地响过一阵,父亲的大嗓门喊开了:“主家有客来,烧烟倒茶来!”帮忙的人们回应一句“就来——”,帮忙的男男女女的给娶亲的队伍送上了热腾腾的开水,接过娶亲人群抬来的抬箱(抬箱里放着新娘要穿的衣服和鞋子,以及总送女方至亲的彩礼),放到堂屋的一侧。唢呐声声催,人们的脸上,笑容堆满拉淳朴的脸庞。突然,屋来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哭声……那哭声,是那么悲伤,是那么催人泪下。我感到很奇怪:“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为什么有人要哭呢?难道她不想结婚吗?”当我把我的疑问告诉身边的一位长辈时,这位长辈告诉我:其实,这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风俗,说要嫁出去的女儿在结婚那天哭得越厉害,越说明她越有孝心。
正在吃饭的时候,父亲在堂屋里散发娶亲的人们送来的彩礼,我记得其中有一块肉有约么两三斤重是送给出嫁女子的母亲的,这块肉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离娘肉”。据说,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也是娘的贴心小棉袄,女儿要出嫁,就等于要割母亲身上的肉,是非常痛苦的。于是,男方就得在结婚那天割一块最好的肉作为补偿,以表示男方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像女方母亲一样疼爱自己的妻子。
嫁妆是女方自己准备的,除了一张雕刻比较讲究的大床外,还有衣柜之类的物品。可以这么说,结婚那天,男方除了准备一间比较大的屋子外,屋里的家什都是女方布置的,包括床上的铺笼帐片。当然,家具的多少是根据女方的家庭条件所决定的。
娶亲的人群放下抬箱就不管了,由女方装比较精细的瓷器和一些回礼。迎亲的唢呐队在离开女方家,女方的送亲队伍准备嫁妆时,通常都会吹:“多拿点,多拿点……”的调子,让人听了哭笑不得。
结婚的女子在离家时,要举行拜别祖宗的仪式。仪式是在堂屋里举行的,结婚的女子和即将和她成为夫妻的男子都要站在堂屋中间的香案前作揖,在知客师的指引下进行三叩九拜之礼。进行了拜别仪式后,就意味着这个女子已经是男方家的人了。在这一天,男人就紧跟在女人的身后,一直到男方的家门前,以表示从此这个男人就是这个女人的护身符,肩负着保护这个女人的使命。
送亲的队伍有兄弟姐妹、有邻里乡亲、有亲戚朋友、有这个结婚女子的贴心好友……唯一不能去送亲的却是女方的父母。一者是因为家里需要一个长辈料理第二天的回门,二者也是地方风俗认为:父母送的话,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意思。有一句俗语可以证明:打发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大家都知道:覆水难收。有点凄凉,但也是地方风俗的真实写照。
据说,送亲的人们,要从男方家的宴席上偷回一双筷子、一个碗、一瓶酒。这些个东西可不好偷啊。吃饭的时候,男方的亲友可把大伙看得特紧的,被看见了是不光彩的。我记得邻居家嫁女儿那天就是被男方发现了的,不过,女孩的哥哥花了点红包,男方的亲友看在风俗的面子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过了关。
第二天是回门,出嫁的女子由哥哥或弟弟的朋友接新娘和新郎回娘家,女婿由一个亲信护送到女方娘家。可以这么说,第一天是男方的天下,第二天就是女方的天下,要进丈母娘的家,不但要反应快,而且要准备一部分红包。舅母子端来的洗脸水是用钱买的,上桌吃饭不但要给红包,而且还要长个眼色,选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位置,否则,你这顿饭非出洋相不可。有的娘家人给女婿开玩笑到了极点,把桌上极为油腻的菜倒进女婿的碗里,强迫吃下去,吃不下,就倒进衣服的口袋里、领口里、怀里……反应快的,几下就把饭吃了,放下碗就开跑,谁都抓不住……邻居家的女婿还算可以,反应特快,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碗里的饭菜,等舅母子添饭来的时候,他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躲过了这一关,顺利地带着自己的新娘回家了。
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哭嫁,原因很简单,后来结婚的女子在学校里学得一部分知识,认为:结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哭哭啼啼算什么,于是改变了原来的风俗习惯,女婿回门也不会遭到野蛮的戏弄了。再后来,唢呐娶亲的队伍越来越少了,代替的是中西结合的锣鼓队、车队。
当我问起这一次是不是家乡最原始的婚俗时,父亲告诉我,最原始的婚俗中,还更复杂,只是没时间给我讲罢了。 岁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