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敢为天下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楚世家》·楚武王·敢为天下先
蚡冒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二十一年,郑侵天子之田。二十三年,卫弑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鲁弑其君隐公。三十一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三十五年,楚伐随。
太史公对于楚武王熊通的记载比较简略,两件事,一是熊通的即位不那么正当,可以说是不具备合法性;一是天下乱纷纷,各诸侯国父子相杀兄弟相仇,为了君位不惜流血,更有郑伯对周王的挑衅。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楚武王伐随,向周王示威,喊出那句“我蛮夷也”!
熊通即位后做了很多有利于楚国壮大的事情,特别是开疆拓土,兼并周边小国,为楚国后来的强盛争霸奠定了基础。我以为熊通进行发动强悍的兼并战争,向周王示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继位的非法,他必须要做些什么来巩固他在楚国内部的权势,赢的民心,他选择了战争,而且大获全胜,使得楚国疆域扩大,统领南蛮,连当时称霸中原的郑庄公对楚国也非常忌惮。
那么熊通究竟做了那些事情,得以谥号“武”,得以在楚国史上千载留名,熊通可以说是楚国史上伟大的君主之一,影响到楚国的后续发展,楚国后来的国策也基本是沿袭了熊通的路线。曾经拿楚武王与晋国的献公相比较,二人对各国的壮大做出的贡献如出一辙,无一不是建立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上。
熊通走兼并路线,与当时的中原诸侯做法大相径庭。春秋初期,包括之前的郑庄公,后来的齐桓公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存亡续绝,即便发动战争也只是为了惩戒不听话的诸侯国,教训完后还要帮着重建国家,出钱出人出力,不存在兼并的事儿。譬如齐桓公现在的话讲可以说简直就是冤大头。而后来的晋楚称霸,截然相反,口头上也讲仁义,实际做着吞并利己的事儿。因此儒家祖宗孔子评价齐桓公“正而不谲”,而评价晋文公则是“谲而不正”,对楚国从来都是以“楚子”呼之,楚子是楚国的爵位,尽管楚国自封为王,但是在儒家那里才不管,就是叫你楚子,是不是很有趣?
熊通一项特别的贡献,也算是改革,就是将兼并的土地划为国有,由楚君直接掌控,不采用周朝的分封制,设置县制度,这样避免了因为分封久而久之发生的内斗,同时加强了集权。这项制度可以说是开历史先河,早于商鞅在秦的改革更早,可见熊通的政治远见。
另一与众诸侯不同的是,建立了简单的法律制度,不仅仅对百姓实施,也作用于国君王族,有一定的约束力,几乎有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这是一项非常超前的政策。在擢用人才上,更是提拔以能,只要你有本事,不管你的出身地位,甚至是俘虏的敌人,只要你愿意为楚国贡献,就用你,颇有不拘一格用人以能得风范。
当然,熊通最牛逼的要算是古今诸侯称王第一人,敢于藐视周天子的权威,当然这也是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周天子的影响力式微,中原列国篡逆之举比比皆是。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你们这些张口闭口仁义的国家,干的什么事,相侵相杀,连周天子都公然对抗,你们不是讲究礼乐吗,我看乱的够呛。这样吧,希望周王给我们一个好点的爵位,我们愿意来趟这趟浑水,欲以观中国之政,谁不听话也帮忙教训一下。无奈中原视楚为异族,熊通大怒自封为王,直到春秋结束,战国时期才有魏王有这个气魄。楚武王也的确是牛哄哄,天下无两。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