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

第一百一十六节 新的帝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获知侵华日军的援兵从山东半岛撤离后,心中大石陡然间落下的刘斌、萧浩然、诸葛明、卞经纬、彭天宇等人齐齐在武汉总指挥部内四仰八叉地大睡了过去,几个月来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此时一下子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这让众人无不虚脱了般陷入沉睡中。当刘斌睡醒的时候,充斥耳边的是震耳欲聋般的鞭炮爆竹声、欢呼呐喊声、锣鼓喧嚣声,让他几乎感到天旋地转。御林军副军长樊昌昊飞奔而入,眉飞色舞道:“连长!整个武汉都吵翻天了!整个成都也吵翻天了!整个大汉王国都吵翻天了!游行欢庆的人群和鞭炮锣鼓声一天一夜都没有停!街上几乎被游行的人群给堵满了。到处都是载歌载舞、狂欢庆祝的人群!火把照得晚上亮如白昼!交通都陷入了瘫痪!酒店里的酒被疯狂抢购一空!宣传部的那些秀才们早已经把我们的大胜给吹上了天!各地的老百姓们都疯了一样在庆祝!‘汉王万岁’的口号声惊天动地!哈哈哈…”

  刘斌也心花怒放,看了看已经被清理干净的指挥部,发现萧浩然已经起来了,诸葛明和卞经纬、彭天宇还在鼾声如雷。刘斌笑道:“睡了一天一夜?那公事肯定堆积如山了!立刻叫他们起床!再准备好热腾腾的洗澡水和饭菜!吃饱喝足,开始干活!”

  “好咧!”樊昌昊飞奔而出。

  陆续睡醒的众人开始谈笑风生地沐浴更衣,连日来废寝忘食的工作早已经让每个人都蓬头乱发、衣衫不整,再加上天气炎热,武汉又号称“火炉”,因此每个人都浑身汗臭味。洗漱完毕后,众人换上干净衣服,神清气爽地围聚在桌子边。桌子上早已经摆满了清蒸武昌鱼、仙桃蒸三元、红烧木琴鱼、红菜苔炒腊肉、东坡肉等湖北特色菜。饥肠辘辘的众人无不食指大动、胃口大开,一边风卷残云一边开始紧张地商谈下一步工作。但桌子上没有酒,因为现在的吃饭是为了养精蓄锐,而不是弹冠相庆,都需要一颗清醒的大脑解决接下来的各项事务。

  卞经纬嘴里塞满了饭菜,一边艰难地咀嚼着一边大发感慨:“弟兄们!我们是一八九零年六月二十二日鬼使神差地来到这个时空的,现在是一八九一年七月,差不多整整一年时间!区区一年时间啊,我们居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干出了这番如此波澜壮阔的事业!还真的建立了属于我们的国家!回想往昔,真是人生如梦啊!我都不敢相信哪!”

  众人都会心一笑。确实,此时的大汉王国已经是声势滔天,国土疆域一共囊括:四川(重庆此时属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此时没有独立建省)、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山东、江苏(此时上海属于江苏省)、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东山、海南,总共19个省,王国总人口3.3亿。当初从卧龙村起家的几百名汉军,经过短短一年,此时却横扫千军般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萧浩然慢条斯理地用毛巾擦了擦手:“别忘了,第一次反围剿我们战死、重伤、残疾了五万余将士,这次第二次反围剿我们战死、重伤、残疾了三十余万将士。我们当初一百零八人的集体,此时还剩下六十人,连老孟都不在了。”说着,萧浩然叹息了一声。

  伤感的情绪一下子湮灭了众人心头的激动和豪迈。看了看臂上的黑纱,众人的心情也都沉甸甸起来。

  刘斌勉强笑道:“好了,都别伤感了。我们现在百废待兴,浩如烟海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呢!老孟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我们必须要捍卫并将其继续扩大。浩然兄,我们的地盘和势力都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亟需解决的事情简直是乱如麻。你说说,我们现在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萧浩然有条不紊地回答道:“总体来说,其实主要就是三件大事:建设正规化的现代军队、建设内政和发展民生经济、外交结盟。我们经过这场大战的胜利,虽然奠定了我们中华正宗的地位,但军力和国力也元气大伤,起码一年内我们是无法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的,国家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休养生息,彻底解决满清在华北和东北的残余势力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当务之急的三件事就是:封赏功臣将士、建立全国性的统治机构和中央政府、安定天下民心和招募人才。放心,我们现在有的是时间来一件件完成这些事情。”

  刘斌赞扬道:“说得好,正合我意。”

  萧浩然又道:“客观上讲,我们大汉王国已经是全国性的中华正统政权,满清反而被我们压缩到了华北和东北一隅,‘王国’的称号已经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我们的国号也可以改掉了。”

  刘斌颇感兴趣地摸摸下巴:“国号?改成什么呢?”

  众人齐齐对这件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各抒己见。卞经纬提议改为“大汉帝国”,但立刻被否定掉了。大汉帝国在历史上指的是西汉和东汉,再叫这个国号就没有什么新意了,而且新的国家在一开始的宗旨和原则上就不是汉族人高高在上的一族国家,国号自然不能太狭隘,因此新国号里肯定要用“中华”两字代替“汉”。彭天宇提议叫“中华共和国”或“中华民主国”,但众人在讨论后也都认为不妥,因为此时的中国老百姓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叫“共和”、“民主”,国号里有这两个词就显得很突兀了,不利于基层民众的理解和接受。诸葛明提议叫“中华合众国”或“中华联盟国”,但是经过商讨后也被否定掉了。诸葛明的理由是:要考虑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因素,为了贯彻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策,新的国家肯定要仿新中国那样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合众国”或“联盟国”能表达这一点,不过众人都觉得这两个名字太西方化,没有本土风格,而且有点把汉族和少数民族同胞分隔的意思。最后,集思广益的刘斌一锤定音,决定新的国号为——“大中华帝国”(或者叫做中华帝国)。

  众人都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中华”二字的含义无须多说,新中国是中华各个民族共同的国家,“大”字也是理所当然的,中国本来就很大,小小的日本都大言不惭地自称“大日本帝国”,那中国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中华”?“帝国”的意义也符合现在的时代潮流和封建趋势,因为新的中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本来就是东方大国、东亚唯一的宗主国,国家最高统治者都自称皇帝,而不是国王。国家自然也不是王国,而是帝国。不叫“中华帝国”,是因为历史上袁世凯曾经用过,但仅仅八十二天就灭亡了,不吉利,也免得重复。

  卞经纬兴奋地举起茶杯:“来!为了我们新诞生的中国,干杯!”

  豪气干云的众人一起举杯:“为中华崛起!”

  觥筹交错中,新的中华帝国诞生了。

  踌躇满志的众人开始在豪情满怀中展开了对新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事务。

  八月一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汉王刘斌率领御林军在沿途百姓的夹道欢迎中进入江苏省首府南京,正式迁都,定南京为新的国都。由于两江地区的清军之前早已经被消灭殆尽,因此汉军进攻南京的过程十分顺利,没有对这座六朝古都造成太大的破坏。原明朝的南京故宫经过修葺和有限的扩大规模后,定为帝国皇宫,但不招收太监,新中华帝国废除太监制度。故宫其实一共有三座:北京故宫(紫禁城)、南京故宫、沈阳故宫,后来还有一个台北故宫。在此之前,大汉王国的中央机构部门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从成都撤离,顺着长江转移向南京,在新的国都重建新的国家中央政府。

  八月八日,大汉王国正式更改国号为大中华帝国。虽然时间仓促和客观条件不成熟,汉王刘斌还是举行了简朴的登基大典和正式的称帝仪式,停止使用汉王的王号,称号改为“大中华联邦帝国圣武皇帝”。废止农历(阴历)和公历(阳历),但不使用新的年号,帝国的年号继续使用黄帝纪年体系(黄帝纪年体系时间等于公元某年 2717年)。今年是公元1891年,也就是黄帝4608年。

  当天,帝国的官方报纸《中华军报》和《中华民报》以及国外各主流新闻媒体都争相报道了这一中华盛事。和中华帝国在第一时间就建立外交关系和军事同盟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奥斯曼帝国纷纷表示热烈祝贺,祝贺新中华帝国的诞生。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和德国威廉皇储以及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等一批德奥两国的皇族高层亲自赶到南京觐见帝国圣武皇帝,以示祝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等国的态度暂时比较模棱两可,英法美俄日等列强则都以畏惧胆怯的态度报道了这件事。因为刚刚结束的九国联军战争让这些西方列强都深深地明白了,这个新崛起的中华帝国绝不是像清王朝那样软弱可欺的泥足巨人,而是一个非常强硬和崇尚武力的铁血帝国。日本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朝日新闻》以惶然的语气惊呼道:

  “拿破仑当年所预言的中国睡狮已经觉醒了!”

  “中国龙开始腾飞了!”

  至于蜷缩在黄河以北的满清朝廷,更加是惊恐成一片。和硕恭亲王奕訢跌足长叹道:“大清二百五十年基业危矣!”整个满清统治区人心惶惶。

  此时的中华帝国刚刚结束持久且残酷的恶战,可谓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需要立刻解决和需要立刻着手规划的事务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刚刚当上皇帝的刘斌来不及庆贺自己晋升为九五之尊,立刻带着众人一头埋进了多如牛毛的国事中。萧浩然负责军队建设,卞经纬和彭天宇负责民生政治、经济发展,诸葛明负责建立全国性的情报机构和警察机构。帝国圣武皇帝下达的第一个圣旨就是:全国哀悼七天,纪念为帝国诞生而阵亡的帝国将士,同时封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将士。

  帝国在外交结盟这方面水到渠成,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迅速和中华帝国缔结了更牢固和更深层的军事、政治、外交、科技、经济、资源、能源等诸多方面的合作条约和同盟协议。汉军问鼎中原的巨大胜利让德奥两国都对新生的中华帝国充满了信心,三大帝国的联盟已经初具雏形。德国和奥匈放弃和俄罗斯的同盟关系,转而和新中国结盟,新的“三皇同盟”组织诞生。德奥两国本来就对俄罗斯没什么好感,德奥和俄罗斯也存在着尖锐的国家利益冲突,只是为了对付英法美等国才不得不貌合神离进行结盟,期间还多次互相撕毁条约翻脸。德奥两国都已经承认中华帝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全国性政权,和清政府断交。另外,意大利王国和奥斯曼帝国也借坡下驴,主动伸出橄榄枝。但刘斌等帝国高层都对两国当初在关键时刻趁火打劫或隔岸观火的“劣迹”记忆犹新,自然对这两国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如德奥,而且这两国的结盟潜力也远不及德奥,因此中华帝国和意大利、奥斯曼的结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已。帝国在世界国际上的外交同盟政策确定“中华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三国为主体核心。

  首先就是帝国中央统治机构的建设。中央政府的核心机构仍然是“五院十八部”,同时再成立帝国国务院,统筹中央五院十八部,设立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等职务,帝国国务院为帝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和帝国最高行政机关。帝国的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单位仍然是“省-市-县-镇-乡-村”六级,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维护汉族和少数民族同胞的平等关系。同时,设立区、街、道、巷四级为市、县、镇的最基层行政划分单位;设立组、队、庄三级为乡、村的最基层行政划分单位,贯彻中央集权的原则。帝国的政治官吏保留“九品十八级”制度,公务人员的官服设定为中山装。

  帝国的国家制度确定为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彻底废除封建时期的君主专制和地方封王制度,成立国民代表大会制度,简称国会,以监督和制约皇权。国民代表大会拥有任免权、通过权、否决权、监督权、创制权,国会分为上议院(参议院)和下议院(众议院),这一制度在县、市、省、中央四级进行执行,分别依次成立县议院、市议院、省议院、全国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大会的常务机构是国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民生、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交通、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当初大汉王国早已经在川渝鄂湘四地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划,此时直接全面推广向帝国全境。农业的基石仍然是“土改”,帝国宣布帝国的土地不属于皇帝陛下,而是属于国家和全体人民;工商业的发展态度仍然是大力鼓励,科学文化的建设仍然是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传播为主体。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措施为创办国有银行和法定纸币,同时也允许私人经营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以达到互相竞争的良性循环。帝国的五大国有银行分别是:帝国中央银行(唯一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帝国工业银行、帝国农业银行、帝国商业银行、帝国建设银行。另外,重庆市和上海市分别脱离四川省和江苏省,建为帝国直辖市。重庆设定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上海设立为帝国的对外国籍贸易窗口和国际大都市。帝国对外贸易暂时只开通上海、重庆、湘江、澳门这四大通商口岸,同时不承认清王朝所签订的全部不平等条约。湘江此时为帝国和英国共同管理,澳门此时为帝国和葡萄牙共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帝国的交通发展。交通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让每个省会(直辖市)和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之间都拥有直通铁路和直通公路,形成遍布帝国全境的铁路网和公路网,继而以每个省的省会为中心地辐射涵盖全省和整个帝国。铁路的建设全部交给詹天佑负责。被汉军俘虏的十多万日本战俘和俄国战俘全部充当修建铁路的劳工。

  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帝国的学校教育严格地设定为幼学教育(一年)、小学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三年)、大学教育(四年)。帝国境内每个地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数量都有相关法令规定,同时以原先的西南大学为基础改建为八座帝国中央国立大学,分别是:中国综合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艺术大学、中国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金融大学、中国师范大学、中国体育大学,每个省(直辖市)的省会再建立一座省级大学。帝国南京大学、帝国西京大学、帝国东京大学、帝国中京大学、帝国北京大学(待建)为帝国的五大最高等学府。西安改为帝国西京,开封改为帝国东京,洛阳改为帝国中京。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后世中国国家级名校此时都没有建立。因此帝国此时建立大学的举措,可谓是破天荒地。

  九月初,帝国开始派遣第一批的三千多名留学生前往西方各强国学习先进的军事、科技、艺术等知识,为帝国培训第一批现代化留洋人才。这批帝国的第一批留洋学生由当初清廷派出去的第一个留美学童容闳负责,大部分前往德国、美国、英国学习军事和科技,部分前往法国、意大利学习文学和艺术,这同时也给帝国培养第一批翻译人才。

  以上种种,都在帝国国务院设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891-1895)的规划蓝图中,具体内容主要就是以当初大汉王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体而进行的全面加强(详细见本书第六十六节“民政改革”,在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

  建设现代化和正规化的军队,是帝国最重要的事情。

  首先就是兵工厂和军工业的建设。由于帝国的疆域已经将大半个中国囊括在内,因此清廷原先在各地建设的机器局和枪炮局等军工业设施绝大多数都落入了帝国手中,数量和生产力都颇具规模,共包括:四川机器局、兰州机器局、西安机器局、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所建)、汉阳枪炮局、苏州机器局、金陵机器局、云南机器局、福建机器局、广州机器局、山东机器局、湖南机器局、杭州机器局、东山机器局、河南机器局、江西机器局、安徽机器局、贵州机器局、上海炸弹三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共20余座兵工厂。清廷的三大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汉阳枪炮厂,已有两个落入帝国手中。另外,金陵机器局、安庆军械所、上海炸弹三局这三座兵工厂的规模最大、生产力也最高、设备也最先进,并拥有大批中国本土军工人才和西方洋人工匠。比如,江南制造总局共有2000多工人,用自炼的钢材所仿制的德国毛瑟步枪性能达到世界一流。经过帝国国防部的统一规划,这些原清廷创办的机器局、枪炮厂、军械所全部进行合并和扩大规模,新建为四大兵工厂:西南兵工厂(重庆)、西北兵工厂(西安)、武汉兵工厂、南京兵工厂。这四大兵工厂的规模和生产力都堪称世界一流、东亚第一。

  兵工厂进行整合和扩建的同时,帝国军队也开始普及制式装备和新的军装。汉军军服使用二战德军军服,全面装备德式M-35钢盔。枪炮等武器的口径进行统一,以减轻后勤负担。帝国军队目前的装备为:

  德国1888式毛瑟步枪,口径7.92mm(配备三棱血槽锯齿刺刀);

  美国柯尔特式转轮手枪,口径7.92mm(配发给军官);

  马克沁重机枪,口径7.92mm;加特林重机枪,口径7.92mm;

  速射机炮,口径37mm;掷弹筒,口径60mm;

  步兵炮,口径75mm;飞雷炮,口径300mm;

  德国120mm中型榴弹炮;等等。

  除此之外,帝国军队还大量装备手榴弹、地雷、水雷等步兵武器,兵工厂还在全力研制冲锋枪、狙击枪、霰弹枪、突击步枪、轻机枪、迫击炮等新式武器。由于迫击炮的构造并不复杂,帝国兵工厂已经完成了口径60mm(轻型)、80mm(中型)、120mm(重型)的三款迫击炮的设计并准备投入生产,很快就能大规模装备帝国军队。根据帝国和德国、奥匈等盟友的合作互助条约,数以千计的盟国军工专家、化工专家、工程师、机械师、建筑师、电学专家等科研人员科学家和大量的机械设备源源不断通过远洋轮船来到帝国,帮助帝国进行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这些轮船回去的时候则带走满满的一船船精炼钨砂等矿物资源。

  帝国军队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陆军步兵部队,还包括海军和陆军航空部队。帝国海军现在还比较弱小,也没有巨大的财力向西方购买军舰,因此海军主要就是原清廷四大舰队中的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组成,以及萨镇冰带来的一支北洋水师的舰队,帝国海军舰艇共五十余艘,总排水量1.5万多吨,最大的军舰就是“威远”、“康济”、“敏捷”、“广甲”、“广乙”、“广丙”这六艘轻型巡洋舰,每艘排水量都是1000多吨。前面三艘原属于北洋舰队,后面三艘原属广东水师,福建水师经过中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此时已经没有过千吨的大型战舰了。这些军舰统统整合为帝国海军近海舰队(暂时没有远洋舰队)。

  不过,此时的帝国已经拥有造船能力了。因为随着福建成为帝国领土,设立在福州的远东最大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也落入帝国手中。福州船政局的造船能力很强,北洋舰队主力之一的“平远”号铁甲巡洋舰(排水量2150吨)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随后,福州船政局被帝国国防部进一步扩大和改建,改为帝国福州造船厂,从事制造军舰和大型轮船的工作。另外,江南制造总局除了能制造枪炮军械外,也能造船。江南制造总局的兵工厂合并入南京兵工厂,造船厂则整编为帝国江南造船厂,厂址迁往上海崇明岛,原李鸿章在上海办的“轮船招商局”也合并入江南造船厂。福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成为帝国手里的两大造船厂。

  帝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武器仍然是热气球和飞艇。由于氦气这种稀有气体在此时这种条件下不可能大规模提炼,因此帝国航空兵的飞艇仍然充填的是氢气。不过,此时帝国军装备的热气球和飞艇都有了动力系统,也不是以前那种“自行车”人力驱动,而是德国进口的电动机驱动螺旋叶,速度和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些电动机耗光电力后,可以在降落后用发电机进行充电再使用。帝国兵工厂也在大规模地生产电动机和发电机。另外,较大的热气球和飞艇上也安装重机枪,用以攻击和自卫,大大提升了帝国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帝国的航空兵此时不但能进行侦察和轰炸,还能进行对地和对空攻击(和汉军交手过的其他国家看到热气球和飞艇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后,也纷纷竞相仿制)。

  帝国军队重新整顿后的编制如下: 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