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修订版)

活力源于机制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修订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

  活力源于机制

  不知是否受朱熹这首诗的影响和启发,张瑞敏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源头活水论”。他认为企业就好比是大河,而员工就是大河之水的源头,企业的价值源于每名员工所创造的价值。正所谓“源头喷涌大河满,源头无水大河干”,每名员工创造的价值就像涓涓小河汇入企业这条大河一样。

  然而,企业让员工创造价值,成为“喷涌的价值之源”并非易事。价值不会凭空而来,它来源于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源于员工的能力和活力。

  活力源于机制,而最为核心的机制则是激励机制。一部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研究如何“激励”员工创业和创新的历史。从早期泰勒的科学管理,到今天林林总总的各类管理模式,它们在本质上都在关心同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激励员工,让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

  图6-1 人单酬:闭环优化

  海尔的“用户付薪”机制亦然,它是“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试图探索互联网时代激励员工的新模式。张瑞敏认为,“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的核心包括四个方面:用户价值(战略目标)、全球创客(经营体)、预实零差(“161”日清)和用户付薪(人单酬)。

  战略目标关键是方向问题,能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用户。第二步,经营体。经营体是承接战略目标的主体,关键是要确定经营体体长的第一竞争力目标。如果第一步不成立,第二步就不存在。第三步,预实零差,也就是“161”日清。“161”日清的本质是全面预算管理,关键在于第一步战略目标和第二步经营体的确定,有单、有人,才有有效的预算和日清。第四步,用户付薪,即人单酬。人单酬是验证,前三步是否环环相扣,是否人单合一,都要人单酬挂定。

  本章将聚焦于海尔的“用户付薪”管理机制,它的核心工具是“人单酬”。不同于以往管理学教科书上的任何一种激励模式,它有许多独到的创新之处。“人单酬”上接“日清”,实现了“单酬合一”;同时,“人单酬”还和“全球创客”密切相关,二者的融合是“人酬合一”。张瑞敏希望能够通过“人单酬”机制让创客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成为企业活力和价值的源头。

  尽管“活力源于机制”这句话看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也没有太多新意,但是它恰恰指出了企业激励的本质所在。事实上,许多企业在激励员工方面并没有遵循这一基本原则,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走了不少弯路,甚至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我的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张克俊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他的企业主要经营计算机及其配件业务。2010年的一天,他打电话给我:

  “我想请您给我的区域销售经理们讲两天课,有30多人,内容是如何激励销售团队,不知您是否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当然可以了,我有一门课程,专门是讲高绩效管理团队建设的。”我胸有成竹地回答他,因为这正是我的研究特长。

  “您有何目的?也就是说,培训目标是什么?”我又追问了张克俊一个问题。

  “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这些销售经理们听完您的课以后,就像小老虎一样冲向市场,让他们活力四射!”

  张克俊的目的是仅仅通过一个专家两天的课程就让他的销售团队“活力四射”,这怎么可能呢?他还认为自己的目的很“简单”!

  “您的目标可不简单”,我忍不住在电话中说道,“根本不可能通过一个课程就让一只‘绵羊’变成‘小老虎’,抱歉,至少我做不到!您再找找其他老师试试吧。”

  听到我婉言谢绝了,张克俊似乎有点泄气,喃喃自语地说:“噢,可能您的研究太学术了!”

  这哪里是学术不学术的问题,这分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遭到我的婉绝之后,张克俊请了一位据说有“潜能开发大师”头衔的人给他的销售经理们进行了三天两夜的封闭式训练,为此花了不少钱。课堂效果很好,类似有点“魔鬼训练”,他的销售经理人们被“大师”激发得热血沸腾,发誓要好好干,要成功,要活出自我来!

  然而,好景不长。让张克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后,他的区域销售经理们就有5个人选择了离职,还有10个人写了辞职信!“赔了夫人又折兵”,这让张克俊百思不得其解!两个月前这些经理们的豪言壮语还犹在耳旁呀!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销售经理们在课堂上所立下的“豪言壮语”并不是为了张克俊,而是为了他们自己。那位潜能开发大师仅仅开启了这些经理们的成功欲望,然而这些成功的欲望并没有得到企业制度的支持,经理们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并没有协同起来。当销售经理发现张克俊所提供的平台并不能支持他们实现自我时,唯一的途径就是另起炉灶。

  像张克俊这样的领导者有很多,他们渴望员工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但是他们不懂得,或者不愿意变革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利益分配机制来提升员工的活力。员工的活力怎么会仅仅来自课程!来自训练所产生的活力如果没有机制做支撑,充其量只是一种“伪活力”,只会昙花一现,不可能持久。 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修订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