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铁血将军

第081章:搬兵

大宋铁血将军 辰龙在天 5509 2021-04-05 20:45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铁血将军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081章:搬兵

  吴璘将自己在后世获得的历史知识重温一遍,即对梁鼎道:“梁大哥,你说隋文帝伟大还是唐太宗伟大?”

  梁鼎一怔,看了吴璘一眼,嘿嘿笑道:“将军这个问题把老奴给难住了!”

  梁鼎说着,抓耳饶腮地寻思一气,道:“依老奴看,隋文帝和唐太宗两人在建设国家方面,都有伟大之处;只是隋朝维系的时间太短,后世人似乎只知盛唐,不知强隋;只知叱咤风云的唐太宗;不知早是圣人莫缘可汗的隋文帝……”

  吴璘和梁鼎大谈历史,使一旁的莫小儿、孙荆草、王进等人交口称赞。

  吴璘不为感慨地说:“隋朝是个很强大的政权,可只统治了38年就灭亡,实在让人想不通!”

  梁鼎长叹一声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隋朝之所以统治了38年就灭亡,似乎都是隋炀帝的罪过;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可这仅仅是一个诱因,并非根本原因;因为隋朝社会矛盾的激化,有一个积累过程!”

  梁鼎说着,定定神道:“隋文帝时,社会矛盾就开始积累;隋文帝的个人性格及晚年的变化又加剧了矛盾的发展,史书说他‘天性沉猜……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开皇中叶以后,法制逐渐受到破坏,文帝对元老功臣猜忌诛灭,对平民百姓滥施苛法,并且刚愎自用。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给国家的灭亡埋下祸根!”

  吴璘道:“梁大哥没有说错,隋朝的灭亡并非炀帝一人之过;隋文帝在位时便已露出迹象!隋朝灭亡后,仓廪所囤粮食还可供天下百姓食用四五十年;足见隋朝苛捐杂税的严酷,把百姓收入的一半征收到朝廷;形成国家富有,百姓贫穷的局面!隋朝尽管有一个好制度,可是只写在文本上,不去执行!隋文帝嘴里说爱民,可国家仓廪的粮食囤积如山,却舍不得拿出来救济灾民!”

  梁鼎道:“将军说得太对啦!隋炀帝即位后,隋朝的国力、武功达到极盛;他修建东都、开凿运河、穷兵黩武,这些事情的出发点似乎都是好的,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对民力伤害太大,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后来又远征高丽,前后共征发兵卒、役夫四百万人之多;将人民推向难以生存的边缘,一场全国性的起义风暴终于来临了!这叫什么来着?这叫好心得不到好报!究其原因,还是文帝父子个人德行不到位,不具备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才能;所以,才在很短时间里亡了国!”

  吴璘道:“隋朝尽管灭亡了,但却促成一个强大的唐朝出现,唐太宗李世民正是在总结隋朝灭亡基础上,开创了贞观之治!毫不夸张地说,唐太宗是搬用了隋朝的制度,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才缔造了一个辉煌的唐朝!”

  梁鼎道:“将军概括得精辟,隋炀帝不惜民力修建的大运河,征用民夫500万,在长达几千里的地界上劳作五六年,百姓能不怨声载道?隋炀帝后来成为百姓攻击的靶子;唐朝却在大运河上得到巨大利益和好处;即是我朝,也是受益多多!现在朝廷偏安临安,在大运河一端,却是得天独厚的受益者!这恐怕还得感激隋炀帝哩!如果没有他当时唱红脸得罪了老百姓,哪有后世这么多福泽!”

  吴璘道:“梁大哥的话很见地,把隋炀帝说成暴君似乎不太恰当,就像统一中华的秦始皇,被人说成暴君一样;都是冤假错案!但秦朝和隋朝确实是短命的王朝,短命的教训就像两面镜子,给后世朝代以警示!《旧唐书.魏徵传》有这样的记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吴璘这么说着时,难以羁绊的意识又回到后世去了——

  杨凌这地方因隋文帝的陵寝而得名,后世那些做官的将“陵”改为“凌”,似乎有凌云壮志之意;想将一个小城镇升格为省辖市;因为杨陵也是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更有民国时期行政院元老于右任提议创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然而杨凌毕竟是个小城镇,尽管国家给了不少优惠、扶持政策,但由于地域狭小,想成就一个省辖市,却是难上加难!

  于是乎,一些专家就知难而进,建议政府强行将邻近的扶风县五泉镇、揉谷乡划拨过来,归属杨凌农业示范区;试图扩大地域。

  这种欣欣向荣的作派不失大气,但却缺少底气,遭到周边百姓的反对;尤其是扶风县的民众,更是怨声载道;说这种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迟早一天要垮掉。

  群众的眼睛似乎是雪亮的,杨凌建立省级直辖市的美梦至今也没实现;尽管挂了一个国家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的头头也是副省长待遇;但大街上却是门可罗雀,田野里也是农事稀少。

  究其原因,都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结果。

  杨凌本是存在于西安和宝鸡之间的一个小镇,作为西安、宝鸡一个区不会贬低她的生存价值;拔高成副省级城市,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杨凌东距西安84公里,离宝鸡89公里;西安和宝鸡是历史悠久的大城市,人口都已超过百万,西安甚至接近千万;而且经济事业蓬勃发展。

  在这样的距离段中再扩建杨凌一个大城市,不啻于挖肱取肉;所以说,硬要将杨凌拔高,弄不好会犯和隋炀帝一样的错误……

  吴璘心中翻江倒海地想着,禁不住向北塬那座显得极度凄惶的隋文帝泰陵投去一瞥,心中竟是五味杂陈。

  东升的太阳映照在高大的墓窀上,使千年陵寝显得朦朦胧胧。

  吴璘一路行走,一路思索,突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从前方传来,将吴璘的思绪拉回到现实里来了。

  吴璘听见越来越近的马蹄声,把手往空中一挥,示意大军停止前进。

  将士们刚一勒住马头,便见一人一骑飞驶而来。

  骑在马上人不是别人,正是永乐军第一战队队长甘龙。

  甘龙征得京兆知府杜达能同意,去衙门领了令牌;骑上枣红马,出了长安西城门,从咸阳古渡穿越渭河,沿兴平一线向凤凰山寨而去,搬请救兵。

  行至马嵬坡,却见一对老夫妇坐在大路边的树墩上哭泣,甘龙觉得蹊跷,跳下马去,询问两人为什么哭泣。

  那个打着蓝璞头的老丈说:“老汉是吕村人,姓吕明思维;昨天下午,京兆府通判官周顺志和亲兵、家眷来到我们村庄,说金兵打到长安城,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让每个庄户拿出一贯铜钱劳军。老汉家贫拿不出来,通判官就拉老汉的女儿草草去抵债!老汉只有这么一个闺女,没有办法去救,只能和老伴坐在大路旁等候义士;大人若能救出小女,就是再生父母!”

  吕思维说着,突然跪在甘龙面前叩头不止,希望甘龙能出手相助,去救她的闺女。

  甘龙痛骂周顺志天良丧尽,金兵还没来就逃之夭夭;竟然上吕村打劫来哪?京兆府什么时候发过让老百姓捐助劳军费的政令?即便发了,知府杜大人起码知道?可杜大人从昨天夜里起就和甘某在一起,从来就未提此事;狗通判,竟敢假公济私……

  甘龙越想越气愤,他打算帮助老丈,可一想自己身只影单,不是周顺志几十个亲兵的对手;更何况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上凤凰山搬请救兵;因此,便将身上仅有的一贯钱取了出来对吕思维道:“老人家,在下甘龙,本想前去救您闺女,可是公务缠身,不能相陪;这一贯银钱还望老丈笑纳;您拿上银钱后,亲自去救闺女吧……”

  甘龙一边说,一边将一贯钱递给吕思维老丈。

  吕思维老夫妇哪会相信这是真的,可以看一串子铜钱真真切切攥在手中后,不禁泪流满面,厉声说道:“善人!好人!义士#壮士!这让老汉如何感激才好……”

  老两口伏在地上正要叩头致谢,甘龙却已打马西行去了。

  却说甘龙辞别吕思维夫妇,打马经过杨贵妃陵寝,向西一直而去,走过普集镇,便见一彪人马向东开拔过来,看那装饰,不像金兵;甘龙便就滚鞍下马站立路边,扯开桑音高喊:“来者莫非吴家军?”

  甘龙之所以这么喝喊,因为这一带没有朝廷军队;突然出现军队,不是金兵,便是吴家军,才这样自信地喝喊。

  吴璘听甘龙这么来喊,便觉蹊跷,抬头目视几眼,见甘龙头戴一顶红璞头,身着青布战袍,腰系一根黄搭膊,身躯高大,威风凛凛。

  便就跳下骊蛛良驹,将马缰交给一旁的梁鼎;紧走几步,离甘龙还有十几步远便问:“你是什么人?问吴家军干么?”

  甘龙见吴璘身高七尺,堂堂仪表,凛凛一躯,仿佛吕布再生,马超现世,便就滚鞍下马,双手抱拳道:“小子甘龙,从长安城赶来!”

  说着定定神儿道:“金兵完颜金谷围攻长安城,小人奉京兆知府杜大人之命,前去凤凰山寨搬请吴家军,见将军仪表非凡,才这样来问!”

  甘龙说着,便将手中的令牌递给吴璘道:“将军请看,这是知府大人的令牌,还请过目!”

  吴璘将令牌拿在手中看过一遍,蹙眉瞪眼将甘龙扫视一眼,道:“这是京兆府的调兵令牌,这么说甘将军真是搬请吴家军!”

  甘龙见吴璘说得深沉,屈尊纡贵道:“这么说将军果然是吴家军!”

  吴璘扬扬手中的镔铁点钢枪,呵呵一笑道:“哪还有假?末将姓吴名璘,这彪人马是吴家军的虎师;随末将前去寻找犬子吴挺、吴拱,没想到半道上碰上将军!”

  甘龙听吴璘提到吴挺、吴拱,突然放声大哭:“原来将军就是吴挺的爹爹!”

  吴璘听甘龙这么来说,向前一步扶住甘龙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知将军如何知道犬子姓名?还知道吴璘就是吴挺的爹爹!”

  甘龙站直身子,抹了一把泪水道:“小人和吴挺、吴拱在长安城下相识,那时候,二位少将军言称上洛阳杀贼寇,见我们从长安城逃跑出来,方知金兵马上就要侵扰长安;才决定留下来杀贼!可是昨天夜里,知府大人设宴招待将士,二位少将军却溜跑啦……” 大宋铁血将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