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昆嵛烈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上一章里说到,吃了亏的于老疤回到马家庙,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召集那些自卫队,一共有百十人。写到这里,也许有的看官会问了,你这个写书的,一看数学就是语文老师教的。你原来写过,于老疤的手下有几百人,现在咋还成了百十人?剩下的那些人去哪儿了?让你“书上杀敌” 了?还写书呢,我看你就是弯弯的脑袋,他们会“地图扩疆”,你会“书上杀敌”。各位看官,您高抬俺了,俺虽说也吃了几个茶叶蛋,不过,毕竟还没能上升到弯弯的智商啊。你想,成立保安团,这些人是哪里来的?你还以为上面给你调兵遣将?哪里是呢。这个保安团就是把那些村里的自卫队联合起来的,为啥说战斗力不行呢。你想想,这些人就是些游手好闲的混混和地痞流氓,一打仗能不拉稀?您别撇嘴,于小贵是于老疤的儿子,儿子能把爹手里的兵都弄去?这不是坑爹吗?呵呵,那个时候咱都没经过,可是看看现在,哪个坑爹的想着父母的艰难了?再说了,县里的命令,于老疤敢不听?
各位看官,咱们说完坑爹的,再说说被坑的爹。这个爹不是个好东西,以前在镇上就是欺男霸女,现在手里有了枪,别看是一条瘸腿,照样在街上横着走。不过,自从独立连来到了马家庙,于老疤也就少了一些的嚣张。用姜富贵的话说,你于老疤的这根瘸腿是我给你打瘸的,你要是再欺负人,我把你那根腿也给你打瘸。于老疤听了以后就像红了眼的斗鸡,伸长了脖子瞪着姜富贵。姜富贵抡起手里的棍子朝着于老疤那根好腿就去了,这真是说时迟那时快。不过,眼看打上了,姜富贵手里的棍子拐了一个弯,擦着于老疤的腿过去了。于老疤哪里知道姜富贵这是虚招?那根好腿一下就抬了起来。你想,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那根腿上,一抬起来会是什么结果?煞实实的摔倒在地上。地上也不知道是哪个顽童尿的一洼尿,于老疤一头就扎在了里面。
你说这个姜富贵,心眼还真是坏。那个坑要是深一点,人家于老疤还能游泳啊,你就那一洼尿,除了弄得一脸尿水还能有啥?于老疤爬起身,气得咽了一口吐沫,哦呸,一股骚味。姜富贵,你别跑,老子饶不了你。姜富贵能听你于老疤的?人家姜富贵说了,祖传的“轻功”,嗖的一声就跑没了人影。于老疤踢了一脚过来扶他的狗腿子,恨恨的瞪着远处,骂道,这些泥腿子,老子和你们没完。马上集合队伍!
看到这里,有人也许会说了,姜富贵闯祸了,于老疤要拉起队伍找独立连打仗。呵呵,您猜错了。毛主席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地主恶霸也属于反动派,当然是纸老虎了,他敢找红军打仗?虽说不敢找红军打仗,可是他们欺负老百姓却是心狠手辣。于老疤坐上滑竿,带着队伍浩浩荡荡的走了。去哪儿?方家庄。今天在那里吃了亏,这口气咽不下去。我于老疤活了几十年,吃过谁的亏?当然,红军的亏吃过,不敢惹他们。姜富贵的亏吃过,对付不了他,他后面有红军撑腰。可是那些泥腿子?哼哼,我杀你满门。各位,你听,于老疤多么狠。坐在滑竿上,于老疤喊道,兄弟们,到了方家庄,谁敢反抗就给我杀。方家庄里面的东西,有啥好的抢啥好的,有好看的女人兄弟们也可以开开荤,算是慰劳兄弟们。这伙歹徒听了嗷的一声,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
咱们先不说于老疤这伙歹徒,说说姜富贵。跑回独立连那个高兴,周边围了一堆人,姜富贵在中间连说带比划。于队长走了过来,笑着问,老姜,有啥开心的事?姜富贵笑着说了一遍,没想到于队长的表情严肃了起来,说,老姜,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这样的恶作剧以后少搞。就在这时,已经成了副排长的石头跑了进来,说,于队长,于老疤带着队伍出镇子了,说是要去方家庄。于队长一听,说,方家庄那边是咱们自己的人,老曲也在那边。马上集合队伍,于老疤去方家庄,一定是不怀好意。
咱们再说说方家庄里面,有了两支钢枪的方家庄抗日自卫队的年轻人们高兴坏了,缠着曲队长,让他教自己打枪。虽说子弹少点,只有七八发子弹,不能打枪。但是,能摸一摸这两支枪也行啊。方大刚看着喜笑颜开的年轻人,故作生气地说,柱子,乱摸什么?把枪摸坏了,你赔得起?我说方大山,说他不是说你?扛着你的红缨枪就行,这两支枪,一支我带着,另一支由方友德保管。大家都沉住气,以后咱们从敌人手里夺了抢过来,每人我发你们一支。
曲队长看看大家,说,大家有了枪心里固然高兴,可是,咱们只有这两支枪,咋办?咱们要想办法。周围村子的财主家里谁家有枪?咱们得动员他捐出来。咱们有了枪才能保家卫国,抵抗外来侵略。大家说,对不对?
曲队长的话提醒了大家,方大刚看看曲队长,说,刘家庄有个财主叫刘仓盛,家大业大,家里有几个看院的。据说,看院的手里有几支枪,虽说有些老掉牙了,毕竟也比咱们拿着大刀长矛要强。我去动员了他几次,这个刘仓盛思想顽固,一直不松口。今天咱们有了钢枪,看他害怕不害怕?把他的枪拿来,咱们六七支枪,队伍也就像个样了。曲队长点点头,说,事不宜迟,马上出发。
刘家庄与方家庄相隔不远,出去方家庄,隐隐约约的就能看得见。不过,刘家庄比方家庄大不少,有百十户人家,在周边也是比较大的村子。一条大街横贯南北,开饭庄的,开杂货铺的,开油坊的,开豆腐坊的,都在这条街上,一个个招牌掩映在树下倒也热闹。
方大刚说的那个刘仓盛家也在这条街上,前店后宅,一溜五间大房子敞着面对大街,开的是一个粮店。下来粮食的时候便宜收进来,贵了再卖到城里去。所以,在县城里也有刘家的买卖。买卖大了,这个刘仓盛也就成了刘家庄的首富。粮店旁边的大门飞檐翘首,漆黑的大门前面两座石头狮子,咧着大嘴看着街上来往的行人。青石的台阶五六级,旁边两面石鼓。一面镂花的影壁墙在大门里面,进去是一条过道,五六米宽的路旁种着一排梧桐树,桐花的香气弥漫其间。
二门显得更是气派,车夫将轿车从大车门里赶进来,主人在这里下车。所以,大门的两旁有一块青石镂花的下马石。二门的门洞就有一般人家的一间房子大小,旁边还有一个门房,里面总是坐着老两口,这是刘家的远方亲戚两口子,专门看门的。门房不算小,老两口吃住也都在这里。
进去二门是一个小院子,青砖的院墙上面有一个小门,将内宅与外面隔开。小院子里,一棵大槐树枝叶婆娑,宽大的树顶罩住了整个小院子,穿堂风卷起地上的落叶一闪而过,飞到了主人屋顶蹲着的哈巴狗的头上。要说屋檐上的哈巴狗,在大清朝的时候可不是一般人家随便有的,得有官职的人家才能有,不然就是违制,那是要治罪的。不过,大清朝完了蛋,老百姓就没那些讲究了,一些有钱的人家也把房子上装饰上了这些东西。
刘仓盛的家是一座典型的北方三进式的四合院,从三门进去,东屋做了正房。为啥这样?因为是南北的大街,所以主人在修建房子时也只能这样了。五间的东屋应门是一张八仙桌,两边两把太师椅,后面条山脊上放着花鸟的帽筒,一幅有些发黄的古画挂在上面,遮了半面的墙。四十来岁,稍微有些秃顶的刘仓盛坐在八仙桌旁喝着茶水,手里一把折扇轻摇着。
这时,看门的老头进来说,有一些舞刀弄枪的人来到了大门口,说是要求见刘掌柜的。刘仓盛冷笑一声,问,是不是还是那个方家庄的方大刚?看门老头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不只是他,还多了一个背着枪的。那个姓方的一伙人这一次还背着两支长枪,咱是不是把护院的也叫来?刘仓盛摇摇头,说,不用,我看这些庄稼汉敢怎么我?
刘仓盛站在月台上,看到三四个人走了进来。前面一个三十来岁,长得一副白皙的面孔,要不是背着一把驳壳枪,还真让人以为是一位教书先生。这一位不是别人,正是曲队长。他的旁边,跟着的是方大刚,红彤彤的脸上带着一股英武之气,背后插着一把大刀,一块红色的绸子拴在刀柄上,随着清风舞个不停。两人的后面还有两位年轻的后生,背着两支钢枪,显得精神抖擞。
曲队长走到月台下一拱手,说,保安二团独立连副连长曲某冒昧前来,打扰刘老先生了。呵呵,写到这里,咱们先打个岔。为啥呢?看到曲队长把刘仓盛喊做老先生,也许有的人笑了,会说,俺今年四十岁了,在我们机关里还属于年轻人呢。呵呵,要说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寿命也就长了,可不是?四十岁还真算是年轻人。不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咱中国人的寿命才有多少岁?再说了,那时候的人结婚早,四十多岁就当爷爷了。您又会说了,说书的说话不靠谱,俺村里也有四十多岁当爷爷的。唉,您呢,这是与我抬杠。咱就不多说了,还是说说“老人家”吧。
将曲队长让到屋里,寒暄几句,曲队长开始宣传抗日的道理。刘仓盛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皮笑肉不笑的说,曲连长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就我这几支枪也能抗日?曲队长笑笑,说,刘老先生此言差矣。在民族兴亡的关键时刻,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应该出一把自己的力,这样我们中国才不会亡国。如果都像老先生这样,我们的神州大地迟早会沦陷。到那个时候,您愿意当亡国奴?
刘仓盛看看曲队长,说,当亡国奴,每个人都不愿意。不过,要想让我把枪交出去,这是我花钱买来的,那也是不可能。说着话,刘仓盛看看门外,几个护院的端着枪站在那里。方大刚带来的人也端着枪,双方对峙起来。曲队长一看陷入了僵局,把手中的茶杯往空中一扔,掏枪连瞄都没瞄,啪的一声枪响,茶杯碎成几瓣。刘仓盛的脸变色了,眼前这个教书先生似的人,竟然有如此的功夫?曲队长板起了脸,说,刘老先生,在抗日大业面前,您必须出力,这是不容妥协的。今天,你的枪给我们也得给,不给也得给。面对着满脸杀气的曲队长,刘仓盛的枪交了没有?咱们还是下一章里接着说。 昆嵛烈焰